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正文内容

    《平民的记忆》专集全章节

    作者:董颖夫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0日 点击数:
    我最心爱的老师们——报刊,

    就难以拜请到书屋门楼。

     

    快快快啊。

    快啊!快啊!

    莫马糊,学习的资料一定要订到手,

    我手握着伙食费,

    大步流星朝邮电支局奔走。

    我知道动乱年代耽误了学习,

    现在一定要补上自己的不足。

    看今日阳光灿烂,空气清新,

    力量的源泉,知识的宝藏。

    都在新出版的书刊里头,

    太好了啊,太好了。

    每当我捧着新出版的刊物,

    读啊读。

    像饥饿中寻到食物一样的狼吞入口,

    像久旱的禾苗霖到甘露一样的甜洒心头。

    它给我力量和鼓舞,

    它催我在奔跑的路上再迈步。

     

    快快快!

    快啊!快啊!

    我手握着伙食费,

    大步流星朝邮电支局奔走。

    这里有我的日子,

    这里有我的奔头。

    ……

    面前

    是一条金光灿灿的大路。

    ……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日至十一日

    作于沣西公社自动闸工地

     

     

    07 修建铜网厂排污水渠工程

     

    西安铜网厂(后改为西安造纸网厂)投产后,先前并没有修建专门的排污渠,厂里的污水自然排放,对沣二大队(张海坡村)周遭的环境影响很大。群众对此意见很大,不时会和厂方发生矛盾或冲突。后经公社出面协调,最终与厂方签订了修建排污水渠的协议,工程款共计24万元,其中8万元要付给沣二大队,用于渠道占地赔偿和污水净化池(面积有好几亩地大)修建,其余16万元费用由公社承担。

    公社把这项工程交由我们建筑队完成,排污渠总长4000多米,开挖后的渠道全部用混凝土板衬砌。公社只给建筑队支付5万元,队领导觉得费用太少,但这是硬任务,不干也得干。于是,建筑队领导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我,出于对我的激励,开会形成决议:如果我完成任务,给我提取利润部分的30%作为奖励。我做了仔细踏勘,并和自动闸水闸的工程技术员崔茂生商议,觉得工程计划可行,就接受了这项任务。

    有一条排涝渠和新排污渠道并行,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公社时期修建的,主要功能是排放这个地区因雨涝形成的地面积水。时间过去了二十多年,地下水位也在不断下降,雨涝已不复存在,排涝渠已成废渠。公社派人出面和沿渠的村民协商,计划填掉排涝渠,其所占耕地归还沿渠各生产队。排涝渠顶宽5-6米,占地面积相当大,而新设计的铜网厂排污渠顶宽仅1.5米,生产队一合计,觉得非常合算,各方皆大欢喜,这样也减少了新渠道占地的相关费用,排涝渠所有权原为公社所有,节约的钱自然而然就归公社了。

    我带领建筑队的王志军和苟新明组成施工小组开展工作。王志军是沣二大队人,便于和当地协调。我们按设计图纸沿生产路一侧放线施工,工程大部分是土方活,起初用的是建筑队人员,他们习惯于吃大锅饭混工,所以施工进展很慢,我果断辞退了这些人员。户县西联庄农民工肯吃苦,我按定额承包工程给他们,同时改进施工方法,减少渠道垫方,很快完成了土方工程。

    原计划砌渠道用混凝土预制板,一块一块地往渠边坡壁上衬贴,但这样做费工费时,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我们和厂方协商后,先将渠边坡刷坡,就地搅拌混凝土,直接浇筑到渠内壁,这样不再用做预制板,大大减少了工程量,而且质量得以保证。很快,仅几个月时间,4000米长的排污渠全面顺利完工,公社和铜网厂基建科验收合格,交付厂方使用。

    公社因此“获益”11万元,修建了门前的三层办公大楼。而付给建筑队的工程款6万元,我只用了一半,利润近2.5万元,渠道账务全由建筑队财会人员负责,我不沾手,按当初会议决定应奖励我7000多元,这个数字在当时无异于天文数字,因而只象征性地给我2%即500元的奖励,这些钱,我还要支付施工过程无法入账的额外费用。

    后来,公社大院前边的三层办公大楼的工程仍然承包给了我们建筑队。

    公社下达给建筑队当年的利润指标是4万元,我一个人就完成了一半还多。时任建筑队领导闫景科喜得合不拢嘴,直夸我说:“谁敢横刀立马,唯我董大文人。”他向队里要求:消息不要外传,免得公社领导生疑。

     

    08 工商所来找麻烦

     

    那一年,我们建筑队在西安太华路的西安大华纺织厂施工,挑土方时被西安自强路工商所盯上了。他们认为我们跨地域经营有问题,农民工进城施工不符合政策规定,说这是资本主义倾向,还要立案进行调查。自强路工商所派来了两个人,到我们建筑队财务部查账,他们满以为能摸条大鱼(实际他们想要对我们罚款),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我们的盈利资金除去正常开支外,所余都用于水闸的消力池工程。他们很不理解,但又无奈,只得怏怏地走了。

     

    09 全村第一座楼板房

     

    人生在世,不惟吃穿二字,所谓衣食住行,“住”也是一个大主题。我结了婚,尤其儿子晓旭出生后,家里人口多了,妯娌间难免起矛盾。父亲分了家,除大哥二哥外,我兄弟四个都还住在一个屋里,我就起了申请新庄基搬出去的念头,这种情况在农村叫“拔出去”。

    申请庄基要通过小队、大队和公社,申请材料盖上公章后再报送县民政局审批。1979年9月,县民政局终于批下来了。庄基面朝火车站,规划坐东向西,紧靠马王火车站土塄下,两间(两丈)宽,但那里是1.5米深的坑。我雇了推土机和拖拉机,在生产队新开辟的西梁土壕内取土,庄基很快就垫起来了。

    我们建筑队在沣河岸有预制厂,沙子、石料就近取材,我买了钢筋和水泥,预制厂的同事利用星期天帮忙预制楼板,一块楼板的成本5元多钱。公社砖厂的红砖销路不畅,因而砖也便宜,8分钱一块砖,我买了2万块砖。在秦岭水泥厂购回散装500号水泥,50多元一吨。建房材料一切齐备,开春后立即动工,准备建一座两层的小楼房,生产队派来劳力帮工(当时生产队规定,谁家盖房就派劳力帮工)。我在建筑队的瓦工工友,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帮忙砌墙垒砖,不要任何报酬,一天管一顿饭就行。没有几天,底层很快就砌起来了,我请来驻地部队的吊车铺架楼板。架二层楼顶的楼板时,部队吊车的吊臂高度不够,我花钱雇了铜网厂的吊车,在楼前垫了一米多高的土堆,吊车开上去吊装楼板。

    两层的小楼房建起来了。榆林第三建筑公司在铜网厂施工时,因人生地不熟,我给他们帮过忙。楼房建起来后,我请他们搞内部粉刷,他们愉快地答应了。他们利用休息时间,在我们生产队普工的配合下,很快把内粉搞完了,我给他们每人每天2.4元工钱,他们很高兴。

    有一句话这样说:“要想一天不得安生,就请客吃饭;要想一年不得安生,就盖房子;要想一辈子不得安生,就娶姨太太。”在盖了新房子后,我对这话深有体会。

    虽说我是分阶段盖的房:备料,开工;接着又备料,备好又开始,如此循环往复几次,不浪费劳力。但我没黑没白地奔波操劳,几个月下来,人瘦了十几斤,确实累着咧。

    砖混结构的小楼房建好后,这座洋气气派的房子,在当时的马王及周边村庄绝无仅有。到马王村火车站乘火车的人,有马王本村人,也有外村的人,大家路过或者专门过来看新奇,嘴上或心里总要对洋楼赞叹一番。

    常言道:“林子大了,啥鸟都有。”有害了“红眼病”的人,不相信以我私人之力能盖起两层楼板房,——他们不怀好意,反映我有经济问题,公社某领导便派工业办的人和财务人员来我家调查。

    早年我经历过“七里营经济事件”,此可谓前车之鉴,所以“吃一堑,长一智”吧,我盖房买的水泥、钢筋、砖、木材、沙石等所有材料都有发票或付费单据,用工和其他开支,我也记了账,笔笔有据,详详细细。他们一一查看后惊叹道:记得这样详细,才花了三千八百多元!没一点问题,颖夫是个有头脑,有超前意识的人,也说明他朋友多,人缘好,各方支援给力,这是其他人远远不及的。来人回去如此这般地向领导作了汇报,此后再也没有人对我盖的这座楼房存疑了。

    他们哪里知道,为了盖房,我借了多少朋友和亲戚的钱,我把自己心爱的照相机也卖了,还从信用部贷了一笔钱,并承诺人家会及时归还。我当时顶了多大的经济压力呀。

    行文至此,我特别要感谢建筑队的领导、工友和我的亲戚朋友们,感谢他们的支持。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评论:再读“南董北曹”(雷涛)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