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吴景桦>>正文内容

    长篇:静静流淌的沧桑(吴景桦)

    作者:吴景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6日 点击数:
    实政策,国家要退赔在“文革”中被查抄的物品,让吴家尽快写一份在1966年抄家时被抄走的物品清单,吴桦清楚的记得姑妈手捧着来信,嘴张得老大,半天缓不过神来,过了片刻,姑妈惊叫着把大伯、大妈和父亲都叫到堂屋来,说:“你们快来看看这封来信,是寄给我的,这里面说的是真的吗?国家真的会给咱们落实政策退还被抄物品?”父亲看完信说:“为什么让咱写出清单呢?我看咱还是不写了,免得以后运动再来时,咱写的清单就成了想反攻倒算的铁证,我看不能写!抄家的时候居委会几个主任不是都在场吗?难道他们不建档案?拿走别人的东西不做清单?!”“这也不一定,那时候那么乱,红卫兵只管见东西就抢、就搬、就拿,他们哪知道什么是文物、什么价值连城呵?也许真的没有清单呢?唉,咱家那些文物级的物品,对,还有咱妈的狐皮大衣、祭红瓶、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夜明珠等等,那可都是无价之宝了呵......至于那一大包金首饰真不知都便宜了谁?”大伯如数家珍似的回忆道,父亲哀叹一声说道:“可不是嘛,还有咱大的那些“双梅书屋”手稿,有一百多册吧;商务印书馆线装的古书又有多少?石刻版的古书咱都没有好好流览过,又有多少?唉!这么宝贵的东西当时却被当成“四旧”有的当场被烧毁,有的被拉走不知去向,真是太大的损失了,太大的损失了!唉!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何必又翻出来说呢?文革象恶梦般地已经过去快20年了,我真是不想提起这场浩劫呵,这不是让人把结了痂的伤口重又撕的血淋淋吗?痛伤何已,痛伤何已呵.......!”姑妈说:“还有我费劲整理的两大箱满汉全席的整套瓷器,都放在西上房的阁楼里,也被红卫兵抄走了,这都拜咱巷子的积极分子“踏踏鼻”所赐呵,红卫兵搬完家里全部东西都要走时,“踏踏鼻”说:“红卫兵小将,他们家还有楼上呢,看!就是这个房子屋顶上有阁楼,你们为何不再到楼上看看有没有“四旧”?就这一句话,满汉全席的两套瓷器也被抄走了,那可是明瓷呵,不可复制的宝贝!”大妈慢慢地走到堂屋门口,仰起头象是在沉浸在回忆里,嘴里喃喃地说:“那年红卫兵整整抄了咱家三大卡车的东西,见啥拿啥,几乎把家都搬空了,现在大的物件儿能想起来,细小的东西谁能记得住呵?当时红卫兵来势汹汹,咱妈一个小脚老太太来回支应着,哦,我想起来还有咱妈的存单,都不记得上面是多少钱存款呵,硬是被统统拿走了,还把咱妈房子挖地三尺,你说那是个什么世道呵,真是不堪回首!”家里人说着说着都沉默了下来,谁也不愿再去触碰那场抄家的回忆,于是,是否写出被抄物品的清单依然没有定论。

    吴桦在多年以后整理家里抽屉时,翻出一张发黄的纸片,上面有姑妈用钢笔写的这样一段话:“在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时,我们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向街巷居委会及单位领导申请,请红卫兵小将来我家清除旧书,当时将家中所有存款及衣物等运走。在毛主席的伟大正确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公社坚决贯彻落实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政策,屡次叫我开具抄家(抹去)清单,我对此(抹去)党和毛主席的关怀无比感动下,特将所抄衣物等开列如下:定期存款三万元(红缨街储蓄所),皮衣三件、黑漆大皮箱一口、红皮箱三口。”后用铅笔写有“以是126件,书籍146件”字样,显然这是一张未写完的草稿,应该是姑妈接到文物清退办来信后对于到底写还是不写那个清单在犹豫不决。吴桦从姑妈文字中刻意抹去“抄家”两字能够看出,姑妈当时的心情一定是复杂的,她心有余悸生怕写出的文字背离了当时的政治背景,生怕成为以后“运动”对象,所以,只是轻描淡写地写了衣物、存款及皮箱,对于文物古董及父亲吴廷锡先生的手稿墨迹却只字未提,家里人也没有人愿意出头去领回被抄物品,后来,在文物清退办的再三催促下,姑妈和二姑妈分别于1983年3月19日领回:“剔-64霁兰瓷炉1件、4-306乾隆划金代盖茶碗1件、4-216彩花博古小茶碗3件、剔-70彩花小茶碗5件、剔-259龙门旧墨5锭、3-807(4-101)兰釉刻花大瓷碗1件”;于1983年6月28日领回:“4-238彩花大碗2件、4-89白釉彩花人物小缸1件、4-85彩花带盖坛2件、剔-206木盒1件”;于1983年8月29日领回:“4-221彩花大瓷盘1件”,以上领回物品均有落实退还文革期间查抄文物、图书登记表(西安市文物管理局等单位印、吴聘卿、吴明卿签字盖章)为据,这算是第一次落实政策退赔的物品。

    1984年7月13日,西安市清退查抄文物办公室再次给姑妈寄来一封“西安市查抄文物认领会入场通知书(第471号)”,内容是:吴聘卿同志:“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在社会上刮起了一股抄家风,大量的文物被毁,使国家和个人都遭受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所幸,在广大群从和有关半日位的保护的抢救下,才把部分文物转送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库房保留下来。几年来经过落实政策,这些被保留下来的文物部分已退回原主,但尚有部分混杂在一起,找不到物主至今无法退还。为尽快做到物归原主,特举办此次查抄文物认领会,将现存文物(字画、碑贴、瓷杂、铜器、图书目录)全部展出。邀请被抄户到会认领。现请您于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日上午八时至十一时,下午二时半至五时半,持本通知书到小雁塔保管所和土地庙什字小学,辩认您的原物。

    收到通知后,家里的四位老人还是没有人愿意去领回物品,吴桦回家总是听到他们哀声叹气,不肯出面去现场认领,吴桦自告奋勇说:“咱们是领回自己的东西,这有什么可怕的?以后就算是还有‘运动’,那就等‘运动’来了再说么,我去给咱拉回来吧!”大伯说:“还是俺娃行,就你去给咱拉回来吧,人家说现在东西已经在小雁塔文物管理局存放了。”姑妈几个人都随声叮咛道:“对,对,俺娃给咱跑一趟,有啥就拉啥,听人家文物局人的安排,千万别多说话哦,咱只管拉回东西就是了!”于是,1984年9月6日星期四,吴桦跟张存省先生在建华东巷借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俩人一块儿去小雁塔西安市文物管理局拉回了堆放在退赔物库房的物品,共计两三轮车,其中有:康有为先生给祖父写的对联一幅、于佑任先生给祖父写的八十寿序共8轴(铁盒装)、汉代碎瓷纹碗一只(原系吴桦的大妈多年用作盛放面粉的面碗)、祖母的存折一张(面额900余元)、祖父的部分手稿、“双梅书屋”手稿已大大的残缺不全,祖父的大量遗作及石刻版、线装古书、清明上河图(临摹)、祭红瓶、祖母的孤皮大衣、金首饰已荡然无存,拉回的其它大量书籍均无收藏价值,多为工具书或其它小说杂书,吴桦和张先生拉回来后,就全部堆放在堂屋一隅的地上,由姑妈、大伯、二姑妈和父亲翻看整理,吴桦的记忆中兄妹四人把那张900余元的存单后来取了现,加上多年来的利息大概一共1400多元,四人做了平分处理,父亲分到了360元现金,第二天便去买了一辆绿色的“飞龙”牌自行车,是黑龙江出的一款线闸燕式把自行车,父亲说这款车车架用材是高强度铝合金,既轻便又结实,他可以骑车跑更远的地方,大伯则用分到的钱买了一套木制沙发,把东上房的家整修了一遍,姑妈和二姑妈把钱存到了银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户杜文士王景民(吴景桦)
    • 下一篇:散文:户县抗击传染病史上的"三大战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