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佘震宇>>正文内容

    (散文)故乡的龙眼泉

    作者:佘震宇 来源:http://blog.sina.com.cn/bailxs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8日 点击数:

      我的故乡白鹿原因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同名小说而名闻遐迩。每踏上这片亲切的土地,我就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儿时割草的牛娃沟,摘桃子的西坡坪,拔野蒜的鳖梁,打柴蒿的北山坡,象当年一样缠绵多情、一样令我惬意。而驮水坡沟底的一对龙眼泉,就更是教人如痴如醉----西边一眼是吃水泉,东边一眼是淘洗泉,晶晶莹莹的水团儿悠悠不停地往上冒,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渴饮一掬,满口的香是香甜是甜。
      乡亲们祖祖辈辈食用着这不老的泉水,同时演绎出一连串取水革新的故事。有首民谣曰:“佘家坡头,吃水发愁。缺了壮汉子,雨天滴罐子(滴房檐水食用)。”因此,清晨和傍晚下沟挑水,形成村里一大传统。我自然也不能例外,刚满十岁,父亲便将装颜料的空铁桶拾掇成一付小挑担,让我加入了村民们“各自为政”的挑水行列。大人们挑一担水,至少花半个时辰,我中途要歇好几次,则需近一个钟头。后来锻炼得两腿硬朗起来,也能不紧不慢有节奏地迈着步子一直挑回家,但总免不了大汗淋漓。大自然为村民安排了享用香甜的龙眼泉水的命运,他们却为取水洒下难以计量的汗水,不少人脖子后边磨出个馒头大的疙瘩。逢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家家户户有人赶早起来,争先恐后地担水,总想图个“吃龙抬头水康乐福寿”的好兆运。那场面很有“长征”的气势,大人挑,小孩抬,骡马驮,一华里弯弯曲曲的坡路上,舞动着密密麻麻的人流,时不时的欢声笑语,在晨曦的彩霞中飞动,构成一幅实实在在的民俗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领导班子几经商议,多方筹措资金,在龙眼泉头安装了水泵,坡上铺设了水管,村边修建了水塔,谱写出一曲引水上原的凯歌。乡亲们兴奋得锣鼓喧天的庆贺。小伙子再也不受那份下雨天蹬脚马子(防滑用具)下沟挑水的艰辛了,女人们再也不熬煎男人外出缸里缺水了,村民们从此告别了漫长的下沟挑水的历史。年轻人抽空到水塔汲水,高兴时打情骂俏地开开玩笑,潇洒得让人眼红。
      新世纪龙年伊始,腰包已经鼓起来的村民,又自愿集资埋设自来水管道,让龙泉水直接流进各家各院。通水之际,村里的富裕户自发捐款,搭台子唱大戏,请西安的名角连吼了三天秦腔,白鹿原十里八村的人赶去看热闹,啧啧赞叹不绝于口。前不久,省城一家单位又主动上门,商谈合作开发龙眼泉天然水的事宜。香甜的龙眼泉水说不定要见大世面哩!
      是夜,我躺在家乡冬暖夏凉的土炕上,抚今追昔,久久难以入眠。从共和国风雨中走过来的人,我真真切切地感到:乡亲们的日子,也像龙眼泉一样,汩汩不断地流淌着香甜,流淌着新的乐章……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高桩蒸馍
    • 下一篇:(散文)童年的家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