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佘震宇>>正文内容

    (散文)高桩蒸馍

    作者:佘震宇 来源:http://blog.sina.com.cn/bailxs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4日 点击数:

    高桩蒸馍,在我记忆的博物馆里,象兵马俑一样傲然雄立----它风采着圆圆的高筒形玉体,头上衍生一顶薄薄的小帽,小帽顶端点染一颗红艳艳的俏斑,显得格外精神。

    现今的孩子大都没有见过这玩意,但我的童年却是在它的陪伴下度过的。作为家里唯一的男生,父母给我最奢侈的“专利”,就是高桩蒸馍。

    我家屋后有一处馍房,主人是家族中一位长辈,我叫他“六爷”。记得第一次随大姐去六爷家,正值高桩蒸馍出笼,白生生的,热气腾腾,扑面一股子香气。女主人在馍顶上打着花点,男主人则轻轻地将馍下到藤条编制的馍篓里,生怕粘破馍皮,再用保暖布盖好,准备背了游乡叫卖。在当时,卖蒸馍是稀奇和值得炫耀的;买蒸馍虽为庄户人偶而为之的事情,却同样教人眼馋。我父母不管怎样受苦受累,总坚持给我买高桩蒸馍。个人的享受与家道的贫穷恰成反比,令我至今甚感亏情和不安。

    在我走进神树旁边的小学校以后,我吃高桩蒸馍的嗜好还未改变。准时,每天第二节课完,大姐的身影就会出现在校园里。她从手帕里取出尚冒热气的高桩蒸馍递给我,嘴里还要叮咛一句:“闻热(趁热)吃,甭晾凉了!”见我点头,她甜甜一笑,匆匆离去。此刻,小伙伴们的眼里,射出贪婪和嫉妒的目光,齐刷刷地对准我。我想,满教室几十人,只有我一个人吃高桩蒸馍,是不是太刺眼了?何况自己的家境恐怕还不如人家呢!再说,大姐正是该读书的时候,她上不了学还要给上学的弟弟送高桩蒸馍,是不是不大公道?为此我问过父亲,他很难为情地摇摇头,什么话也没有说。父母亲对我的关爱,我该如何报答呢?

    也许是几分天赋,也许是一点兴趣,也许是吃了高桩蒸馍,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领先,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同学中却有不服气者,有一回老师挖苦我的同桌不争气,这位同学竟说:“谁教俺妈俺爸不给我买高桩蒸馍呀!”惹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感到很不自在,于是下决心不吃高桩蒸馍了。其实,我的小伙伴谁也不笨,初小毕业时,四年级12人中有9人考上了驰名的巩村“八完小”,白鹿原的庄稼人,警惕得象放了卫星!

    回首往事,我对高桩蒸馍别有一番情感。它是一种饮食文化经典,蕴藏着多少童年的故事,蕴藏着多少深沉的父母之爱和亲情……我多么盼望再能品尝到这种文化美餐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逮蚂蚱
    • 下一篇:(散文)故乡的龙眼泉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