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佘震宇>>正文内容

    (散文)童年的家

    作者:佘震宇 来源:blog.sina.com.cn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9日 点击数: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家是一个苦涩的音符。全家人无论大人小孩,整天忙忙碌碌,只为缸里少面锅里缺饭而劳累和奔波。
      父亲象一只鸟,天亮了飞出去,天黑了飞回来;有时候似乎也有例外,一连几天不见影儿。母亲整天爬在织布机上,两只手一刻不停地来回穿梭,两只小脚一上一下,踩得织布机子咿呀咿呀地叫。大姐二姐摇着纺车,哼着曲儿,大半夜地熬眼。我高兴时,也和妹妹一边缠线板板,一边求姐姐讲故事,并等着父亲把山果、老糖什么的带回来。
      我家在西坡坪有二亩多地,和别人家一样全栽了桃树,其间点缀着零零星星的沙果树,靠塄边分散着几株杏树,桃林里兼种着小麦和豆类作物。这就是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桃林中独立着一个庵子,一年内大半时间闲着,只有当桃子快黄的时候,才有家人看护。因为有坡地的人家都务作桃园,看护也只是白天行事,晚上谁也不在庵子里过夜。姐姐是我家桃园的主要看守者,我有时也跟着去逛荡,看见哪个桃子黄得又大又熟,总想千方百计地弄下来,姐姐们疼我,既不和我争抢,还主动用竹竿儿帮我打下那无法够得着的果子。这季节,父亲也回到园子里来,每天下午和我们一块摘桃子,然后满头大汗地弄回家,第二天再挑到西安城郊去卖。外村也有时不时赶来挑果子的,我们就帮着一起摘。看见一筐一筐的果子有了买主,父亲脸上立马光彩了。碰到霉雨天,或者刮大风下大雨时,熟透的果子落满一地,父亲的脸色又阴沉起来,吓得我们谁也不敢吱声。最让人晦气的是后来桃子不停地闹虫灾,看上去红光红光的主儿,掰开了里面净堆着虫屎。果子的销路一下子淡了,谁不熬煎?但大家找不到根治的法子。父亲看见人家砍树,自己心一狠,也齐茬儿斫了个精光,靠桃园谋生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
      为谋生计,父亲在一位朋友的帮扶下,做起小货郎生意,两只箱子一条扁担,装着小百货、洋布、颜料之类走街串巷地叫卖。外出时,父亲总要摸摸我的脸蛋逗趣,说些“小灏灏(我的小名)乖乖,等爸爸回来”的话。我也总爱看他箱子里装些什么,哪回发现添了“耍货子”(玩具的俗称),就一个劲目不打转地看。细心的母亲发觉了,随即微笑着对父亲说:“给咱娃留一个吧!”父亲盯了我一眼回答:“那就拿个小鼓鼓好了!这玩意,是个最长志气的东西,你可别小瞧它!”然后他挑起担子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激动得直掉眼泪。听说父亲最远会跑到离家几十里外的南山根下的焦岱、引镇和黑龙口一带。乡下人和山里人缺钱,免不了要赊账,时间长了收不回来,眼睁睁地打了水漂......
      我的家就这样颠颠簸簸地走着,后来随着东方红的歌声才慢慢地好起来。大姐从扫盲识字班出落成“有文化”的人,二姐在大建设时期参加了工作,我和妹妹也相继入学,我的家终于走出了苦难岁月的阴影。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我尽情地放飞着生活的甜蜜和幸福,但我怎么也忘不掉童年的家,忘不掉父亲的背影和挑担,忘不掉母亲的笑容和织梭,忘不掉姐姐的纺车和竹竿......
      我的童年的家啊!她是那样的艰辛,又是那样的温馨;她是那样的满布风雨,又是那样的无比坚强;她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伟岸......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故乡的龙眼泉
    • 下一篇:(散文)游泳情未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