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吴景桦>>正文内容

    长篇:静静流淌的沧桑(吴景桦)

    作者:吴景桦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16日 点击数:
    吴桦的父亲这样说着,满脸的无奈和疲惫,大妈轻轻地关上大门,把门杹子插上,“快别说了,进屋吧,花儿跟姐都睡了,要么你先回房洗洗,我给你热点剩饭吃吧,吃完饭就休息,等明天早上起来再说吧。”“不行,我先看看咱姐和花儿,不然我也睡不着呵。”两个人说着走到吴桦姑妈的上房,慢慢地推开双开的房门,房门发出“咿呀”的声响,吴桦的姑妈警觉地侧身问道:“谁呀?刚听谁敲门回来了?”说着她把灯线儿拉着了,“姐,是我,我是老小,我回来了……”电灯亮了,姑妈“呼”地转身坐起来,床板发出猛烈的颤动,吴桦也被惊醒了,“你咋回来了呢?他们把你放了?我的天哪,快让我起来给菩萨上柱香,还是菩萨保佑你才能回来呀!”“爸,我好想你!刚还以为我是在做梦呢。”吴桦一头扑进父亲的怀里,“爸,你不走了吧?你不用再去那个地方了吧?我每天都能看到你了吗?”父亲的泪水流淌着,呜咽着说:“可怜我娃了呵,爸不走了,他们已经把我放回来了,不说了,快睡吧,明天你还要上学呢……”吴桦不舍地看着父亲跟姑妈到厢房去说话了。那一夜,吴桦睡的特别香,她在睡梦里嘴角还挂着浅浅的笑。

    第二天,姑妈特意叫吴桦拿上肉票去割肉,要给父亲做一顿哨子面,“花儿,你一定要割五花肉,要肥一点的呵,咱家油少,全凭肥肉多点油水呢,要是不认识五花肉就跟卖肉的人说哦。”“我去肉店就问师傅叔叔说,我要肥肥的五花肉!是这样吗?”姑妈高兴地点点头“嗯,花儿长大了,会帮姑妈干事儿了……”大妈也连忙走过来,指着她宽厚的肋部说:“花儿,这儿就是肋条肉,你知道吗?割的肉上带的有肋条骨呢……”姑妈呵呵笑着对大妈说:“维勤呵,你可真会指,拿着自己的肋骨给孩子说肋条肉呢,不过倒是挺形象。”她们俩人仰头大笑,吴桦也高兴得一蹦一跳的出了门。

    后来父亲跟吴桦再提起那三个月关“牛棚”的事情时,一直说自己不知道究竟为什么被糊里糊涂关押了那么长时间,想想从来也没有犯什么错误,好在在地下室里没有人欺负他,因为他每天一个人把住的地方的卫生全打扫了,还给大家把洗脚水都烧好,白天搬石头修水库都抢着干,从来没有干过重活的父亲,手上、肩上都磨得落下了一层厚厚的茧,脱皮脱了好长时间,吴桦每次听这些都难过极了,不敢想象那段日子父亲是怎么挺过来的,吴桦知道,父亲不是不知道他被关押的原因,而是他经过了这次劳教事件,他学聪明了,他不想再提这段过往而已。

    九、动荡的1976

    1975年的小学校园里,吴桦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那时阶级斗争的弦绷的很紧,反“走资派”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此起彼伏,在这动荡的一年里,吴桦依稀记得在学校里经历了三次这样的校园大会,1月份时学校还没有放寒假,冬天的气息是那么的寒冷,一天,学校操场上的高单喇叭忽然响起:“全体师生请注意,再过5分钟全部到操场上集合,收听最新新闻和最高指示!”老师听到喇叭声立即放下课本,快速地组织班里的同学各自搬着长条木头凳子,按最靠近教室门的小组先行的顺序排着队鱼贯而出,短短几分钟时间,各班级的师生们已经整整齐齐坐在了操场上划分好的班级区域里,那白色的石灰框框把各班级明显地划分开来,学生都坐在板凳上,老师则站在自己班级的最后一排,操场里呈现出一派由灰、蓝和军绿色所组成的人群,色调的单一和清冷如同这没有太阳的冬日一样让人感到阴冷和压抑,只有学生们胸前佩戴的红领巾给这沉闷的色调装扮了一丝生动和活力。只听高音喇叭骤然响起:“1月5日,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中共中发出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月8日中国共产党十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讨论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并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当高音喇叭关掉后,校长走上高台,举起右臂高声喊到:“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定!”全体师生们也都站起来跟着喊:“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定!”随后各班又回到教室重新按课表安排上课,那秩序是井然的,吴桦和其他同学们并不完全理解这种紧急召集的大会是什么意思。1月13日,高音喇叭再次响起,全体师生们在操场上聆听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的实况转播。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批准了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选出了以朱德为委员长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任命了周恩来为总理、邓小平等为副总理的国务院组成人员。这一消息在吴桦回到家里后,看到父亲和姑妈他们小声窃窃议论,“形势好象变了,邓小平上台了,可能政策会宽松了……”“不知道呵,政策成天变来变去的,谁知道政策会变成什么样子,唉!”吴桦似懂非懂,只是在脑子里闪过这形势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呢?不过,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吴桦在农村上山下乡了7年时间的堂哥按照回城的新政策被招工返城了,他在礼泉县烟霞镇烟霞公社插队的这7年时间里,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因为家里有历史问题等等原因,吴桦的堂哥已经对返城绝望了,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家里抱怨命运对他不公,1973年的时候,他甚至对回城绝望到独自一人跑到青海去,想在藏民区看能否寻找到自己生存的机会,可是,在西藏没有能够容留他生存的空间,待了四个月后,他还是回到了插队的烟霞公社,为此他被当做不服从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黑点型挨了批判,那时,堂哥觉得他估计要在农村待一辈子了。可谁知就在他绝望的时候,邓小平主持中央的工作,制定了知青返城的新政策,他不仅返了城,还在国有大企业里工作了,这叫多年处于运动边沿的吴家突然感受到悄然涌动的社会的变化,那久违了的被关注和认同感,让全家人欣喜若狂,当吴桦的堂哥背着行囊回到家里时,大伯手捧着返城的信函,泪流满脸,居然呜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吴桦的大妈在一旁不住地抚摸着堂哥的肩膀,说:“我娃受苦了,受了这么多年的苦呵……不过现在好了,总算熬过来了,政策终于好了!”姑妈则默默地走到条桌前毕恭毕敬地给菩萨燃起一柱香, 然后虔诚地磕了响头,她站起身来用那种习惯了的、压低的声音说:“该去单位报到就尽快去,这政策谁能知道会不会变?先去了把位置占住才行呵,万一政策变了,又不知道你该咋办了,老天爷保佑我的侄子顺利去工作吧。”吴桦在一旁看着大人们的举动,那压抑的情景让她心里不知是种什么滋味,她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表达对堂哥的一份祝福,默默地走过去看着堂哥那悲喜交加的脸庞,没有说一句话。从堂哥1968年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至1975年返城,堂哥的人生经历里,从16岁到23岁这7年的时光,他种地不受贫下中农欢迎,到青海没有自己的落脚之地,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尾页 转到页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户杜文士王景民(吴景桦)
    • 下一篇:散文:户县抗击传染病史上的"三大战疫"(…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