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俗文化>>正文内容

    中国民俗史研究的回顾

    作者:韩养民 来源: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03日 点击数:

    “民俗”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但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民俗学,却是从西方“进口”的。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首倡“民俗学”之名,百余年来为学术界所认同,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十世初,中国民俗学走进学者书斋,尽管那时我们民族仍在黑暗的封建专制制度下呻吟,但社会危机、民族危机、西方文化的挑战,使一批崛起的新型知识分子,以一种朦胧的历史自觉,为救亡图存而首次自觉反思自己的民族文化弱点,民俗学逐渐受到仁人志士的极大关注。于是著述译介西方政治、民俗、科学技术等蔚然成风。虽然固执己见的冥顽之士并未随之而荡然尽绝,但从此国人对中西民俗文化的思考有了一个新的理论坐标系。

      五四时期,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辈出,胡适、陈独秀、蔡元培、王国维、顾颉刚、林语堂、周作人……群星璀璨,成就斐然。“五四”运动也极大地开拓了知识分子的思维空间。当此之时,一些民俗学家荜路蓝缕,艰辛创业。1911年9月,张亮采的《中国风俗史》问世,开创了研究中国风俗史、民俗史的先河。从此学者吐纳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中国民俗文化。钟敬文先生1927年执教中山大学,编辑《民俗》刊物和民俗丛书。不久,民俗著作如雨后春笋,这些著作跳出前人的藩篱,从多个角度对民俗史作了系统的论述,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些论述显得粗疏,多属史料的疏理,然其开创之功不可没。是他们把中国民俗史从先秦诸子到清末思想家,从正史、野史到文人笔记小说的历史堆积中发掘出来,使其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完整的梳理,赋予了它们应有的历史价值,并推向系统研究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千百年来民俗史单纯材料积累阶段。

      建国之后,随着极左思潮的钦定强化,以及那个斗争哲学的不断升温,民俗史研究在“古为今用”等口号声中作茧自缚,日益封闭,民俗学、民俗史研究处于休歇、遗忘、断裂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上开创了较为宽松的气氛,被冷落、停滞了三十余年的民俗学进入学者视野,人们又开始了民俗学的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北师大举办民俗学讲习班时,我们在西北大学首倡并组织全国各高校中青年教师、博士生,编写《中国风俗丛书》,奋战八年,出版30本,约500万字,这是全国第一套深入研究中国风俗、民俗的大型丛书,是世纪之交的拓荒之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曾三次获全国优秀图书。钟老生前讨论《中国民俗史》编写方案时,就将《中国风俗丛书》列入重要参考书。

      1997年春,我们应三秦出版社之邀,又组织西安地区学者编写《中国社会生活丛书》。2005年又应北师大《中国民俗史》编委会之邀,加盟《中国民俗史》编委会,并合著《隋唐卷》(59.6万字)。《中国民俗史》六卷本,400万字,由中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教授主编,并约清华、北大、北师大、西大学者撰稿,历时八年,超额完成目标。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价为“规模宏大、学术性强、有历史厚重感”,为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十大标志成果之一,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民俗研究领域水平最高的一部巨著。

      在合著《隋唐卷》时,我们又把视野投向精神家园建设,编写出版了《节日长安丛书》,丛书的显明特点是,提出“长安为中国传统节日破晓地”,为人文西安注入了活力,受到文化界的好评。

    我们四人以文会友,优势互补。李志慧教授、郭兴文先生、李颖科教授都是德才兼备、有学术造诣的知名学者。李志慧教授系西大文学院前任院长、先秦两汉文学史专家,著作丰厚;郭兴文先生是晚报资深高级记者,文史兼通,思维敏捷,还是韬奋奖获得者;李颖科教授文献学、考古学功力深厚,政论水平高。我们合作二十余年,霜晨夜雨不改初衷,恪尽职守,任劳任怨,没有争名逐利的躁动,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正因为如此,方有今日令人欣慰的成果。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中国民俗研究的视角和亮点
    • 下一篇:民俗史《隋唐卷》架构及民俗史研究难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