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任应孝>>正文内容

    散文:潏河弯弯旱变稻(任应孝)

    作者:任应孝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14日 点击数:

    家乡老家农村,地处长安区神禾原西北部的原尾畔,村北崖下的潏河,从东向西,在村边流过后,一拐弯,又向南流去了。

    村子的全部土地,都在崖原上,全部为旱地。虽然村边有潏河流过,由于河在几丈高的崖下,河水无法上崖,地里的庄稼全靠打成的机井水进行灌溉。农作物以种植小麦和玉米、棉花为主,也种植少量的谷子、大豆和红薯,从来没有种植过水稻。听人们说,水稻用水以河水最好,这可能是村里不种水稻的原因。崖原上的旱地无法种植水稻,崖原下的潏河由于河道偏窄,河滩地狭少,也无法种植水稻。因此,吃大米是村里人们很向往的事。在我过去的记忆中,村子人吃大米,是用面粉到种稻子的村子去换。但那时粮食短缺,面粉也不多,除了过年过节,换一点大米待亲朋外,人们平时很少用面粉去换大米。因此,除了过年过节,平时根本就吃不上米饭。如果有人家在平时吃上一顿米饭,那是令人羡慕好几天的事。记得小时候,我曾因想吃米饭,不顾母亲的反对,竟一个人偷偷跑十几里路,去神禾原南边滈河川种水稻村子的舅家,让舅母给我做。好在后来每年新大米下来以后,舅家会给我们送上一点大米,我们才能吃上大米饭。但这大米母亲也是有计划用的,先留够过年过会待亲戚的大米后,剩下的才能在平常给我们吃。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长安农村兴起了大搞农田基本水利建设的热潮。秦岭北麓的大峪、小峪、石砭峪等先后修建了水库。我们公社也在各村抽调人力,成立专业队,在我们村西的潏河南段,筑坝蓄水,修建了潏河水库。环绕我们村土地的潏河段,河水量充满,水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公社修建的潏河水库完工后,村里也积极抽出劳力,在村北崖下的潏河湾里,建房安泵,在崖头上砌石修渠,架设抽水管道,建成了抽水站,把潏河的水抽上几丈高的崖头。让多年来从村边白白流走的潏河水,首次开始灌溉崖原上的庄稼。村里的三个生产队,还分别在离潏河崖头近的地里,划出几亩地,进行整理改成水地,用抽水站抽上的潏河水灌溉,试种水稻,称旱变稻。

    种水稻的时间是在五月份,稻地已在插秧前整理好,就只等插秧了。第一次种植水稻用的秧苗,是在种水稻的村子买来的。插秧的那一天,队长挑了几名懂插秧技术的女社员,由她们下田插秧,其他社员进行配合,这几名女社员是由种植水稻村子嫁入我村的,她们在娘家时就学会了水稻插秧。五月虽已进入初夏,抽进稻田里的河水还有些冰凉,但丝毫没有影响这些女社员插秧的热情。她们积极发挥自己熟练的插秧技术,在其他社员的配合下,经过两天多紧张的劳动,插秧工作顺利地完成了,稻田了水光闪闪,新插的稻秧苗,横竖成行。三个生产队都在稻田地头搭了茅庵,派人日夜进行看管。进入盛夏,稻田一片碧绿,流水潺潺,蛙声齐鸣,水稻长势喜人。走进稻田,沿着稻田中的田埂散步,仿佛走进了江南水乡,令人心情舒畅。到了秋天,稻子成熟了,金黄色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曳,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秋收后,家家都吃上了自己种植生产的大米,非常高兴。后来各生产队每年都坚持种植,年年都能吃上大米。直到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后,才停止了种植。

    旱地试种水稻的成功,在我们村的农作物种植历史上,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它改善了人们单一种植和吃小麦、玉米的习惯,以至于多年后,谈起当年旱地种植水稻的事,那些亲身经历和见过的人,至今仍有说不完的话题,难以忘记,兴奋不已。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情系西安钟鼓楼(任应孝)
    • 下一篇:散文:村子的涝池(任应孝)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