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奶奶(郝德海)

    作者:郝德海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7日 点击数:

    诗人臧克家写道:有的人死了,他(她)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她)已经死了……

    奶奶去世那年,我也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奶奶平静而又安祥地躺在那儿,好像睡着一样。我总觉得,奶奶还可以像往常一样,坐起来,溜下炕,踮着小脚儿,屋里屋外,忙忙碌碌,操持家务。姑姑坐在奶奶身边,抽抽答答,哭哭停停,哭个没完没了。姑姑哭一会儿,揭开盖在奶奶脸上的手帕,仔仔细细地端详,接着又哭起来。爸爸几天几夜水米不进,别人怎么劝也没用,他端起饭碗想起奶奶,泪水扑漱扑漱滚落碗里,爸爸认为奶奶一辈子真的可怜。二姐那时都上高中了,每个周天,也没人招惹她,她去上学,想起奶奶,她哭着走了……乡里乡亲,亲朋好友听到噩耗,纷至沓来,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前仆后继,有人嚎啕大哭,有人低声啜泣。这种感人场面,我根本没有想到,奶奶以自己的人品和德行赢得众人的爱戴和尊重。

    奶奶出生于公元1902年,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天灾人祸不断。奶奶名叫寿福,其实奶奶一辈子是个苦命的人。

    奶奶十八岁那年嫁给十七岁的爷爷,那时家道还可以。奶奶有极好的家教和修养,她孝敬公婆,友爱哥嫂。每次吃饭,奶奶总是毕恭毕敬地端给公公一碗,端给婆婆一碗,端给大伯子一碗,端给大嫂子一碗,端给爷爷一碗,最后才把锅底给自己铲上一碗,就些开水,凑合着吃了。那时,奶奶的大伯子是个卖油郎,每次回来,奶奶总是递来掸子,端来洗脸水,捧来热饭。奶奶恬退隐忍,任劳任怨,从不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奶奶谨言慎行,炕上的剪子,地里的铲子,样样出色,她一心一意,相夫教子。后来,爷爷受到当时社会恶劣风气的影响,染上吸食大烟的恶习,尽管爷爷有制作犁把的手艺,也没有多少积蓄,还有爷爷有大手大脚的习气,导致家道中落。后来,我家搬离大宅子,搬进小宅子,只有三间草棚,穷得叮当响。奶奶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并没有嫌弃爷爷。

    奶奶一生生育了六个儿女:姑妈、大伯、爸爸、大姑、三叔、小姑。一条儿女一条心,六条儿女六条心。血浓于水,母子连心。姑妈和大伯小时候,每当阳春二、三月,青黄不接之时,奶奶都要带着姑妈和大伯回娘家讨生活。小姑刚刚出生,由于生活所迫,奶奶不得已把小姑送给国民党军官太太,至今生死末卜,杳无音讯,这或许是奶奶一生永久的痛处。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人,却用自己的奶水为一家大户人家奶孩子,换取些许粮食养家糊口,作为母亲,无可奈何,这是多么无奈无助呀!姑妈生性忠厚软弱,受到婆婆虐待,弟媳挤兑,长此以往,为此郁郁而终,年仅四十九岁。自己钟爱的长女殁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奶奶的悲痛伤心可想而知……人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过了四年,大伯驾驶马车去神禾塬上给棉花地里送粪,回来时为下坡路,马受惊了,为了保卫集体财产,大伯被马车压过,消息传来,奶奶当时就吓倒在地,大伯一向脾气随和、身体强健,后来被送到医学院抢救,没有搭救下来,大伯也年仅四十九岁。奶奶刚从姑妈的离世缓过劲来,大伯又出事了!自己的长女、长子相继离世,奶奶的心都要碎了!每当家里大人们出工,孩子们上学以后,奶奶经常一个人在家哭一阵姑妈,再哭一阵大伯,作为母亲,谁不爱自己的儿女?那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平安健康?奶奶重情重义,大姑父文革期间,受人陷害,锒铛入狱,大姑前来哭哭啼啼,奶奶担心姑父命运,也陪着落泪纷纷。奶奶一向和婆家人和娘家人友善,奶奶的表弟意外被马踢死,奶奶也难过好长时间,不能抑制自己……

    奶奶爱护自己的儿女,也善待女婿和媳妇。姑伯为人豪爽,爱喝酒,奶奶奉劝他少喝;姑父为人沉默寡言,奶奶主动嘘寒问暖。当时,大伯是农民,爸爸是工人,三叔是教师。三个儿媳由于家境不同,贤愚各别,奶奶一视同仁,争取一碗水端平。后来,分家以后,爷爷、奶奶跟随我家生活,奶奶和妈妈如同母女。妈妈年幼,外公去世,外婆改嫁,妈妈在伯父伯母身边长大,缺少母爱。妈妈总说奶奶是好人,一辈子可怜。奶奶对待妈妈视同己出,珍爱有加。三个女人一台戏。妯娌之间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难免有口舌之争,奶奶从不嫌贫爱富,从不欺软怕硬。奶奶有里、外孙子二十二个,大多得到奶奶的照拂。有时白天,奶奶要同时照看两个年龄相仿的孙子,手脚酸麻,去方便也没时间 。晚上,堂姐妹,表姐妹都稀罕陪伴奶奶。由于多年的劳累和焦虑,奶奶不幸身患食道癌,医治无效。奶奶骨瘦如柴,竟被活活地饿死。弥留之际,奶奶连一口水也吞咽不下……奶奶的一生多灾多难,她经历了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和新中国的三年困难,饿殍遍野;她也看到了众多亲人的生离死别,阴阳相隔……尽管众口难调,但是,多年以后,大家相聚,每当提起奶奶,还是伤心落泪,众口一词,称颂奶奶是世界上难得的好人。人常说:一个好女人好三辈人,奶奶就是这样的好人。奶奶一辈子心里永远只有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她成全了别人,委曲了自己。天知道,地晓得,我记得,奶奶永远活在我的内心之中。

    人生就是一辆开往地狱的列车,在旅行中,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有人不过是匆匆过客,有人不管是在,还是走,你要记住他(她)一辈子。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滈河在这里向西流(郝德海)
    • 下一篇:散文:水库见闻(郝德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