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评论)感恩唐诗—读《长安唐诗五百首》

    作者:王维亚 来源:柳青文学网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8日 点击数:

         完全是因了一部有关长安的专题唐诗,在这清爽明净的早上我们聚集在一起,流连在一千多年前唐人的情绪里,徜徉在唐人的诗意中,时光恍若回到了唐朝。脚下的这个地方,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可能是长安城某一坊的某一条街市,在这条淅沥沥的小雨润泽如酥的天街之上,东倒西歪踉踉跄跄走过的可能就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谏迎佛骨的而遭左迁的韩退之也许就是从此处某一宅院里走出,穿越秦岭雪拥的蓝关,孑然一身,去到岭南之地的;或者距此地不远的一汪清澈里,还曾倒映荡漾过长安三月丽人的倩影,天蓝蓝,柳依依。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想象,只有生活在古长安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有这份福气。

     

     

     

        拿到这部《长安唐诗五百首》,我感觉到了编著者是一个有心人,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怀有深厚感情的人,应该是一个具备了古代文学功力和素养的人,他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好事情。从浩繁的唐诗中遴选出五百首有关长安题材的诗篇是需要眼光的,唐代诗人咏长安是一个大题目,林林总总的篇什中需要编者有取舍,恐怕还不简单的是选了谁漏掉谁的问题,关键是确立什么样的一个编辑指导思想。怎样认识把握这些诗作的思想和艺术水平,以及具体和今长安的关系,等等。阅读这部选集,感到诗作涵盖了不同作者不同风格,思想内容充实,艺术水准上乘,不为人们所熟悉的诗人和篇章同样精彩无比。从选集体例的题解和注释也可以看出编著者的劳动。   

        这部选集让我有了一个时间集中重温唐诗。唐诗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案头的必备、必读的经典,浮泛匆忙的日子,久久都不能拿起它,尽管日常的读写中还在运用它。阅读这部选集,会晤李杜,让我们又很自然的联想起了他们的另一些著名的诗作,悉心体味,自由联想,真是一种享受。这部选集的开篇为唐太宗的几首诗作,我感到同样具备帝王之气,也不缺乏明白晓畅,很可贵,诗艺水平很高。这部选集编选到晚唐,几位诗人的诗作也很令人感慨。譬如杜牧,我们熟知他,多是从一些儿女情长的诗作开始的,“自此每相见,三日以为疏。”“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其实,这位诗人有很多具有充实思想内容的作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等等。读了本选集中的《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与读刘禹锡的“白占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样感到了一种不可遏止的豪气。悲秋是诗人的通病,今人郁达夫在其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中也曾感叹过,看来也不尽然。

        当代文学应该认真的从唐诗等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唐诗之美是民族文化独有的,我辈不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家中西贯通,我总怀疑翻译家能否准确传神的把古诗之美译介过去,让世界上其它民族正确完全的认识我们民族文化之美。譬如有这样两首诗:“淮南淮北雨丝丝,正是吴江水涨时。欲请吴娘歌一曲,子兮子兮去何之。”“山之高兮水之深,芳草萋萋兮好鸟音。我亦有诗出肝鬲,追随众响作春吟。”请原谅,这两首诗不是唐人的,是当代诗坛大家林散之老的,我在这里引用它是觉得它唯美。不讲它们的意境,就其缱绻婀娜,委婉多情,一波三折的调子,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翻译高手能传达出来?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当然不能像五四时期的一些诗人和三四十年代的一部分作家那样褪古不尽,但如新诗决不能操作成口水诗和回车键诗。新诗的语言形态可以不古雅,也不一定要追求凝练,形式感也可以淡化,但气质很高贵典雅,抒情要靠近古典诗词的韵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的这首《题都城南庄》这部选集中也选了,有一次和户县的文友座谈,我不完全是调侃的说,一部长篇小说或是一部电视连续剧,被诗人二十八个字很精彩的讲完了,小说写作从古典诗歌中需要学习的地方也甚多。继承和发扬古典文学传统,最本质的是应该注重学习其精神实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强大而恒久的生命力,被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无比幸福,我坚信当下国人追求奢华和享乐的风气一定会过去,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还会把我们这个民族滋养得优雅从容,自信大气。本人一首旧体诗写的是我对传统文化复兴的信心、期待和呼唤,在此作为我这个发言的结语:“汉魏晋唐事已陈,万千风物入年轮。请看沧桑斑驳处,嫩芽新亮照乾坤。”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随唐人走读长安—读徐树安《长安…
    • 下一篇:(评论)徐树安编著《唐诗五百首》研讨会…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