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杨广虎>>正文内容

    (散文)一张烧掉的欠条

    作者:杨广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9日 点击数:

    我知道舅爷是地主。因为他是地主,舅舅虽然学习很好,几次工作因为成份不好,被单位辞退回农村。舅舅是舅爷唯一的儿子,母亲是舅爷唯一的女儿。

    舅舅一次次满怀信心地去城里参加工作,一次次又被“遣送”回农村,“地主狗崽仔”的帽子压得舅舅抬不起头,一次次美好的前程就被这样白白耽误了,一次次机遇就这样擦肩而过。舅舅大失所望,却又无可奈何。

    舅爷却不生气,叼着他长长的旱烟袋说,“天下黄土那都埋人。我一儿一女在身边赛过活神仙,侍弄好庄稼,就是福。”

    在村里,说起我的舅爷,都知道是个地主。人们却很尊敬他。尽管有人说他上过洋学堂,吃过鸦片。但的的确确,在他手里,只雇过一个长工,而且同吃同睡,比亲兄弟还要好,自己娶了媳妇,没有忘记给长工娶一个。就是这样,稀里糊涂,成了地主典型,连长工都哭着不信,只说:“我的主人没有剥削我呀!”只是舅爷本是个读书之人,没有种过庄稼,这是事实。

    母亲曾告诉我,当年舅爷的爷爷是官宦人家,富甲一方,整个塬上谷下的地都是他家的,光骡马就有上百头。到了舅爷,连年战乱,加之舅爷的爷爷赌博吃鸦片,连输带吃,剩下几十亩薄田了,在村里开了学堂,让孩子们读书,供舅爷去了洋学堂,开了眼界。舅爷孝心很重,不愿意离开故土,空有一肚子墨水,抬埋了老人后,收留了街上一个流浪汉,帮着种庄稼,自己读书写字,只想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舅爷的村子在秦岭北坡下一个山谷中,树木葱郁,小河潺湲,阡陌交通,山水相间,一副“世外桃源”的美景。村里耕读人家老实善良,不管山外有什么变化,基本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解放前,土匪深入密林,打劫钱财,也没有来过这个村子。村里也有几个猎户,主要是为了村子的防卫,平时以种庄稼为主。

    一日,舅爷正在自家的房檐下,睡在躺椅上,晒着太阳,看着《道德经》,看来,他很会享受山野风情。从远处隐隐约约来了两个人,径直到了他面前,他才看到中年汉子一个瘸着腿,一个小伙子胳膊上流着血,小伙子掺扶着,不时向四处观看,后面不远处枪声响起。小伙子对舅爷说,“老乡救救我们。”世道兵荒马乱,舅爷看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坏人,顿生怜悯之情,连忙领到后院,让人藏在了地窖中,这地窖是山里人藏土豆之用,相当于现在城里人用的“冰箱”,舅爷读过书,知道一些科学,还预留了不被人发现的出气口。舅爷把人藏在地窖,上面堆了一些包谷杆,等他出门继续享受阳光时,追兵就到了。

    十几个人都扛着枪,舅爷很镇静,屋里的舅妈正在擀面。有个头目就恶狠狠地问舅爷,看到两个人么,舅爷说没有。他们显然不相信。里外各个角落查了一遍,仍然不相信。继续追问舅爷,舅爷依然说不知道。小头目火了,打了舅爷几个耳光,然后拉出舅妈,吊在树上,点燃包谷杆,烧了起来。小头目直骂道:“他妈的,快说,你们把共党藏在哪里去了?难道他们插翅逃跑?”舅爷的嘴上流着血,一声不吭,村里的男女老少看到烟火赶过来,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烧着吊在洋槐树上的舅妈。

    舅妈被烧得晕了过去,他们就用水浇醒。如此往复,看来实在问不出什么,赶走了舅爷家的一头牛上路了。

    故事似乎很老套。事实也就是这样。当时,舅妈怀着舅舅,等小头目的队伍走远后,村里人赶紧去看因火烧断粗绳掉下来摔在地上头破血流的舅妈,从墙角抓来面面土(尘土)使劲按住。有人说,那是伪军。舅爷不知道什么是伪军。心想管什么伪军不伪军,反正不是什么好鸟。好在农村人福大命大,舅妈活过来生下了舅舅,舅爷就取名“拴牛”,意思要拴住他家的牛,牛没有拴住,舅妈到落得一辈子的头疼病。

    舅爷和村里人把舅妈扶在炕上,喂了几口水。舅爷继续去擀面,他不会擀面。但是舅妈回忆起来,她这一辈子最好吃的就是舅爷那次擀的面。

    等村里人离开后,舅爷插上门,赶紧去后院地窖去看受伤的二位汉子,送了两碗面。舅爷对他们说,你们可以走了。两位却说,谢谢你了,他们不能走,敌人就在不远处,等天黑了就走。舅爷说,那也行吧,我好人做到底。他取来熊油给瘸腿的涂上。天慢慢黑下来,二位就要走,并说自己路不熟,希望舅爷能带路,把他们带到秦岭梁。风黑夜高,舅爷在家里除了读书,基本没有上过上山,除了小时候上山挖药。但是救人要紧,他转身对舅妈耳语了几句。事后,舅妈也回忆不起说了些什么,反正她心想舅爷会回来的。他们的爱情就是这样朴实地无比甜蜜。

    山上虎豹出没,舅爷带着二位上山去秦岭梁,凭着一点记忆上了路,一夜无话,直接赶路。等到了梁上,已经初晓。山上太冷,四月的早上,人呼出的气一团一团的,看着两个受伤的汉子,舅爷脱下外套送给他们。三个人抱头分离。中年男子没有言语,但眼睛里明晃晃的,流血的下伙子从内衣里取了一张黄纸和笔,打了一个条子塞给舅爷。舅爷不要,小伙子说,不能丢,这是你应该的,感谢你,感谢善良的相亲。

    舅爷回家已经下午,疲惫不堪,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他才想起那张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今欠村民面条两碗,衣服一件,折合银两,来日付清。共产党人。

    舅爷才知道他救的是共产党员。他只觉得,救人要紧。人只有一次生命。

    再后来,听说陕南打了一仗,红军打赢了。

    解放后,没有人提起这件事情,舅爷一直压着,在心底。就是被戴上“地主”帽子游行的时候,他也压着。村里人没有为难舅爷,继续让他读书教书。可是上面工作组有人不同意了,要让舅爷把整个村里的土路和茅厕全部扫完。舅爷压着。舅妈急了,说,他还救过共产党的命了!我的头就是证据,现在还疼,摔伤的地方连头发也不长了!

    地主救过共产党员。天方夜谭,但是村里人作证,工作组不敢大意,忙逐级汇报。后来听说,有个大领导说了,记得有这件事情。

    只要又这件事情。没有人批舅爷了,继续读他书,在学堂教娃娃读书。

    好景不长。舅妈因为头疼后遗症,离开舅爷了。舅爷痛不欲生,望着秦岭梁默默不语,几天后,身子骨硬,一辈子没有得过病的舅爷病了,睡在炕上起不来了,他说要去见舅妈。

    舅舅和母亲已经成人了。已经能够挣工分,能够自食其力。舅爷让舅舅从床头柜里拿出了一个手帕,一层层拨开,拿出发黄的欠条,然后拿来洋火,点着了,化为灰烬!

    舅爷对舅舅和母亲说,你们已经长大。政府曾经找过我多次,寻问此条,要给赔偿,我都说丢了。今天让你们看到,知道我当年只是为了救人,救世间好人,别无他求。

    一张珍藏的欠条在舅爷的注视下化为灰烬。舅爷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他要去和舅妈在另一个天国见面,继续农耕家织的生活。

    舅舅和母亲把舅爷连同灰烬埋在了秦岭山下,旁边植了一颗小松树。母亲说,秦岭山中无闲草,烧纸时,能记起父亲。

     

                          2011.6.9匆于长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秭归欲造“诗人县”,意为全世界…
    • 下一篇:(散文)簸箕庄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