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散文)诗情画意走户县

    作者:王志耘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5日 点击数:

      

          户县钟楼

     蜚声中外的户县“农民画乡”,2009年以来又戴上了“全国诗词之乡”、“鼓舞之乡”两顶桂冠。一个西部小县同时成为“画乡”、“诗乡”、“鼓乡”,这在全国恐怕也难得一见。

     春节前夕,我有幸借开会之机从北京前往户县。在西安办完事后,乡友赵申诚老师和儿子保平开着自家车陪我同往。出了西安市,很快就进入户县境内。大城市高楼林立、汽车拥堵的情形被麦苗青青,天高云轻的乡野景象所取代,烦嚣顿去,呼吸舒畅。高速路两旁掠过一个个榆槐树掩映的村落。农舍虽然从过去的草顶房、砖瓦房变成简易小楼,但屋檐下依然还挂着金黄的玉米辫子、红红的辣椒串子。穿村过镇,沿街沿路粉墙上,绘着色彩鲜艳的大幅农民画和诗词书法,红火热烈,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分外打眼。

     保平在西安开着一家公司,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指着墙上的书画打趣说,要是在南方,这些地方早都喷绘上商业广告了。我也笑说正因为这样,沿海出老板,户县出画家、出诗人嘛!

     玩笑归玩笑,但作为户县人,我深知家乡人的文化情结重。打我上学时,乡间就有文学爱好者组织诗社、出版油印文艺刊物。成立戏班,办锣鼓队就更普遍。逢年过节,媳妇过门,孩子满月等喜庆时节,巧手的农家妇女做出的馍花和老虎枕、猫头鞋等布艺,简直就是艺术品。这些年,户县出了什么商界名人我听得不多,这可能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倒是户县农民画出国展览,某某农民画家到美国大学讲课,户县籍秦腔名丑孙存蝶上了中央电视台,某某村的某某人创作的诗歌在全国获奖等,时有耳闻。

      

         2011年1月9日,回到故乡的王志耘向户县农民画馆赠送书作:“大美画乡”

     到户县后,最先见到的是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雒志俭,县诗词协会会长焦万利、县书法家协会主席石侃之三位文化界领军人物。

     个头瘦小的雒志俭成就非凡。这位被称为中国“马蒂斯”的农民画家,创作的《两邻家》、《洗布》、《果园歌声》等画作,构图、用色大胆奇特,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他的30多幅美术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澳大利亚澳华博物馆、菲利普艺术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收藏。500多幅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

     1985年他同另外几位农民画家访问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时,恰巧该市市政府当时正为广场上一幅大型壁画征集方案,雒志俭他们也应邀参加。他以农民画家独特的构思绘制出熊猫、袋鼠、各色人种共处的图案,被澳方专家们一致选中。随后,雒志俭和几位农民画家不用任何投影设备,亲手绘制了这幅大型壁画。至今,人们还能在墨尔本市欣赏到这位户县农民的佳作。

     曾在西藏高原服役21年的焦万利,个头高,身板直,为人诚恳。他尽管曾任领导干部,但对诗词的爱好促使他和志同道合者于2002年组建了诗词楹联学会。户县在秦汉时代为皇家的“上林苑”,也就是皇家御花园,所以学会名称就叫“上林苑诗词楹联学会”,编印的诗词会刊也称《上林苑》。他们在全县组织了大型赛诗会,在中小学搞起诗教基地,蕴藏在民间的诗词创作热情很快被点燃。单是焦万利就创作诗词2300多首,出专集4部。短短几天,我收到一大沓诗歌选集,由此可见“诗乡”名不虚传。

     高大严肃的石侃之话不多,对于户县的书法创作没有作更多介绍,但我从他送给我的几本书法集中看到他们的努力。迎接香港回归、庆祝北京奥运会、庆祝建国60周年的展览,为地震灾区开展“义卖”,都有户县书协参与。书法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部队、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也大大提高了书协的知名度。户县之所以有这样的文化成就,正是因为有像雒志俭、焦万利、石侃之以及他们之前的文化馆干部刘群汉、丁济棠等一批热心人的辛勤付出。

      

             名闻中外的户县农民画

     据介绍,户县现在有农民画家2100多名,他们的作品曾先后到48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展览,有83个国家和地区的友人来到画乡参观,近两万件作品被外国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户县的诗词作者1000多名,爱好者万名之多,城乡、学校、工厂组织的诗社等民间团体达到数十个,已出版诗词作品集20多部。户县的书法协会会员虽然只有200多名,但书法爱好者数以千计。全县518个行政村,锣鼓队就有350多支。一个50多万人口的小县拥有这样庞大的群众文化队伍,我想在全国也应该名列前茅。

     冬闲季节,是农村文化活动的黄金季。春节前夕的户县更是热气腾腾。你假如有机会到乡间走走,到处可见画年画、拟春联、写书法,剪窗花、做布艺、糊灯笼、扎旱船、排秦腔、扭秧歌、准备社火、高跷、火龙、地龙、狮子等等文化活动的景象。

     到户县的第二天,我驱车到县北,看望唯一健在的长辈老舅。老舅虽然80多岁,但身体硬朗,思维清楚。他是县诗词学会的老会员。进屋时,他正在为春节拟楹联。舅母在旁介绍说:“你舅对作诗作对可上心,白天跟人家商议,晚上还在灯下划来划去。”老舅接着说:“作诗可比不得种田收庄稼,得用心那!”他还说自己每周要两次上县里参加诗词培训班。一位80多岁的耄耋老人还保持着这样的创作热情,实在让人感动。

     在户县,像我老舅这样的古稀诗人有十多个。农民画家中80多岁也有好几位。老人带动,儿孙踊跃。家庭赛诗会、父子书画同展、父兄媳女同排一出戏的故事绝非少数。

     

     走村串乡,一首首新诗、一幅幅新画、一出出新戏,勾画出户县农村的新面貌。“虎岁扬威兴骏业,兔毫着彩绘宏图”(户县诗词学会李景宁创作),“民富国强谁造就,政策清妙党耕成”,“皇粮不纳当今有,农税免交亘古无”,“风吹膜波澜起浪,棚缀仙果味生香”,读着这些楹联,仿佛听到50多万户县人的心声,仿佛春风拂面而来。置身于户县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我深深感到,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文化能量。尤其在打破思想禁锢的今天,在信息化的当下,他们的创造力就像滔滔江河一样,挟带着山川田野的气息,奔腾着、喧闹着,给诗坛、画坛、书坛带来新的活力,繁荣着文艺的春天。

     (本文作者王志耘,陕西户县人,高级编辑,历任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记者、编辑、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军事节目委员会副会长。此文删节刊于《农民日报》2011年3月24日第6版)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牛背梁上望长安
    • 下一篇:(散文)山西闻喜县 “宰相村”寻踪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