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卢剑利>>正文内容

    (散文)父亲的30年

    作者:卢剑利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2日 点击数:

     

    父亲卢康才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当村党支部书记,到2008年8月从街办调研员的位置正式退休。30年间,他从村会计,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一直干到乡政府副乡长,乡人大主席,并从一名地道的农民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公务员,这30余年不仅是他人生的不平凡时期,更是家乡由穷山沟发展成为西安有名“后花园”的重要时期。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美好时刻,抚今追昔,父亲为改变家乡穷困落后面貌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仍沥沥在目,久久不能忘怀。

    家乡在秦岭深处的鸡窝子村,原属长安县喂子坪乡,2002年长安撤县设区和撤乡并镇后,成为滦镇所辖的一个村。1978年父亲刚当上鸡窝子村党支部书记时,有人奚落他说:“还当支书,山外人叫咱村的名字,都感到够寒酸的”。可他一干就是十几年,大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势。他带领7省18县的50多户乡亲,把秦岭深山这个“姑娘下山嫁人,小伙出村上门,光棍排成一队,老人等着进坟”的烂杆村,建设成林山蓄材十多万方,集体存款几十万元的富裕村。

    多年来,“以粮为纲”使山高气温低、地力又薄的鸡窝子村人,认为种其他作物是离“经”叛“道”之事。1980年,父亲在村群众大会上,提出了“曲线脱贫计”,根据地理条件,不种粮食种洋芋,老年人摇头,年轻人反对,争论未见分晓,事实画上句号,当年鸡窝子村洋芋总产达20多万斤,卖到山外平川,运到省城,换回小麦、大米5万斤,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鸡窝子村有2万亩山林,土地承包到户后,有些群众要求分山林,父亲与村干部交换意见,统一思想,认为“鸡窝子人少山又大,集体栽、管、采伐事好办,分到户别说种树,就是砍下卖木头,修路运输一家一户根本不行。于是父亲制订了20年发展规划,在全乡率先实行统一管理,分组作业,责任到户,按劳分红。如今,那些分林到户的村,不少山林变成荒山,而鸡窝子虽历经采伐,2万亩山林不仅没少,还新增了速生优质林800亩。经过5年努力,鸡窝子村在父亲的带领下,山林蓄林8万方,集体资产40多万,全村群众全部住上了砖木结构的新瓦房,实现了“家家有存款,户户有余粮”的喜人局面。父亲也因此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1982年,他被喂子坪乡政府聘任为乡经济委员会主任和林工商公司经理,同时仍兼任着村党支部书记。

    从1978年到现在的30年里,父亲先后连续当选为长安县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和县党代会代表,被县人民代表大会推选为西安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西安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大会和西安市民兵工作“三落实”代表大会,而他获得的县级荣誉证书更是一大堆,尤其是在县人大代表会上,父亲做为优秀农村基层干部被推选进入大会主席团。

    喂子坪乡在1985年以前,根本没有动力用电,群众的生产生活十分困难,照明主要靠煤油、松枝来维持,致使乡镇企业无法发展,时任西安市人大代表的父亲,在市人代会期间,不停就关于解决喂子坪乡及鸡窝子村用电问题的议案多次向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反映,得到了当时西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张铁民市长亲自批示责成市供电局解决,这样父亲便和乡领导一起四处奔波联系,筹集资金,办理交涉,经过三年努力,使喂子坪乡14个村的2700多名群众告别“煤油灯”,全都用上了陕西广播电视厅调频发射台的专用电,看上了电视,彻底解决了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急需,乡镇企业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群众拍手称快,连声称赞父亲为“实在支书”,“难得的人大代表”。1985年父亲做为长安县唯一代表,光荣的出席了西安市人大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会上,父亲做了题为“带领群众致富是人大代表的崇高职责”的经验介绍,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市人大代表的肯定。时任西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元硕、陈铭同志讲话高度评价了父亲的成绩,并将他的发言编入《市人大通讯》,下发给全市人大代表们的学习,这些更增加了父亲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信心与决心。

    由于父亲事业心强,加之为山区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1988年,他告别鸡窝子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被推选为喂子坪乡人民政府副乡长,1990年他被破格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在乡政府,父亲主要分管全乡的农林、水电、民政、交通、计划生育、旅游等12个方面的工作均颇有建树。特别是在发展喂子坪乡旅游事业上我觉得他功不可没。几年间,他跑遍了全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岭岭和各类景观。根据全乡旅游资源优势,下决心把发展旅游业做为兴乡富民的一个支标产业来抓,他亲自动手写材料、写报告,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当时喂子坪乡政府资金十分缺乏,根本没钱投资,父亲便四处拆借,受尽千难万苦,先后引资9000余万元兴建了红草园、九龙潭、大坝沟、广新园、玉皇苑、东佛沟、秦岭分水岭等旅游景区。如今,当您漫步西安“后花园”的喂子坪境内,各类景区和度假山庄如雨后春笋般一家挨着一家,人们在尽享山水风情魅力的同时,那知道这些景点的建设无不凝聚着父亲当年的辛劳和汗水。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几十年间,大多数日子都在乡村奔忙,处理事务,一年之中,很少回家与我们家人团聚,时常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若要问究竞是谁改变了家乡的面貌?,现在不少的山村群众会异口同声说是我父亲,这也绝对不是夸大其辞。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如今,父亲虽然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新一代镇村干部和群众在新长安战略和建设科教文化强区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构建和谐、科学发展,看到这些巨变,我更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杂文)名人字画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 下一篇:“诗圣”杜甫长安十年生活的可贵收获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