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李娜:伏于古塬的雷江

    作者:李娜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0日 点击数:

    古代文人雅士多以居士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欧阳修自称六一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还有香山居士白居易,易安居士李清照,柳泉居士蒲松龄……我所认识的年轻书法家雷江在其书作落款处则赫然直书:伏塬居士。

    这个不俗的别号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雷江还很年轻,一个如此年轻的书法家能有“伏塬”这样的心态和境界是很不容易的。塬,是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地貌,也可以说是三秦大地的象征,雷江多年来蛰居僻远的终南山下,读书养性,涵泳墨海,可谓深谙“伏”之妙理禅机。须知:张扬易,潜伏难;走马兰台易,韬光养晦难;诸葛亮躬耕南阳,姜太公垂钓渭水,莫不为“伏”;然而只有“伏”的功夫足够扎实,来日才能拥有无限广阔的天地。

     

     

     

    昨日得闲,与一朋友同访雷江,进门便看见“伏塬斋”三个古朴稳健的大字。在我们欣赏四壁悬挂的书画时,雷江微笑着泡茶,请我们落座。“这些书法和国画都是您的作品吗?我之前只见过您的书作,没想到画也相当不错啊!”朋友有些惊讶,“而且很早以前就看到你的行书很好,怎么现在你又写起楷书来了?”雷江说:“画画是我习书之余的消遣,多作以大段书法补款的文人写意作品;至于楷书,我向来认为写好楷书是很难的,楷书从唐朝时期已经基本成熟,从书法家的角度来看,唯有创新才有生命。一幅作品除了要美观,还要耐人寻味。也象草书一样,要有自己的创意,写出个人的风格,情感,思想等,这些专靠临摹是远远不够的,对书法家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自唐以后写楷的名家甚少,这是主要的原因。我想多写几年楷书,把基础打的更扎实些。”

    闻听此言,我不禁莞尔,雷江果然不愧“伏塬”二字,他能以学识为大海优游其间,将素养做靠山依仗其厚,养精蓄锐于书斋,笔耕砚田度岁月。作为一个年轻的书法家,他勤勉安静,以深厚的文化积淀来弥补生活历练的不足。幸哉,他生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陕西合阳,毗邻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诗人、书法家党晴梵先生,受其影响颇深。他的家族亦是诗礼书香之门,代代皆有才人出,雷江从小便随伯父雷鸿昌先生学书法,又得家族前辈雷珍民主席悉心指点,路子很正,少走了很多弯路,再加上勤奋和颖悟,他走的比别人快、比别人远就不足为奇了。难能可贵的是,他不骄不躁,才名盛名美名并没有令他淹留在繁华热闹场,远离尘嚣的伏塬斋始终是其至爱的“伏”地,读书临帖,浸润广博,有如达摩面壁,苦心孤诣,由此心慧灵聚,日显其成,大胆突破,自成风格,使得他的书作更有了厚实之感和率真之气。他在中学时期,行草就颇有所成,令很多前辈大家刮目相看,同时他亦不辍楷书之功,每日临习,未尝稍怠。无论行草还是楷书,乃至隶篆以及以书入画的国画作品均呈现清新之风,有着春笋出土忙的朝气和生机,又有万千新竹笑春风的自信和从容,以自然之气、文心雅韵令人称赏。

    陕西这块浑厚的黄土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名家辈出,文人墨客实在是太多了。实事求是的说,我还是第一次给年龄这么小的艺术家写评论,总觉得但凡够得上“艺术家”这个称号的,多半年长历丰,照常理忖度:一个八零后的年轻人,即便投身艺途,目前也处在初学阶段,有多少可写的?可是在我看了他的作品之后,不禁为之前的想法而感到惭愧。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丈夫未可轻年少”,雷江对艺术的追求与表现彰显着年轻一代的勃勃生气和郁郁灵气,饱含着超越世俗、空明清纯的心灵追求和精神境界,自有邈远之意境,丰盈之气象。现在还很难说他将会达到了怎样高的成就,因为年轻人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雷江又懂得“伏”、擅于“伏”,来日“江出伏流,一泻汪洋”,未可挡也。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大学教授与农民切磋书法
    • 下一篇:张博文:伏塬斋记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