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塔坡米

    作者:王文琦 来源: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6日 点击数: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印象里关中是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地方,关中八大怪就有“面条像裤带”之喻。然而人们或许不知,西安城南过去也是“水上江南”,也曾出产闻名的“塔坡米”。

    种米离不开水。关中八川环绕,司马相如《上林赋》曰关中:“终始浐灞,出入泾渭,沣镐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分流。”乾隆年《西安府志》卷第五:“关内大川据天下上流,而西安实为八川所辏,高源下泽,结络其间,钟水丰物,号成陆海。”

    由此可见其时关中水量之充沛、土地之丰腴、物产之富厚。长安为汉唐之都,南依秦岭,北枕渭水。自蓝田到周至,武帝时便是上林苑之地,苍岭青翠、流泉飞瀑,峪口众多,有南山七十二峪之说。峪,山谷流水之地也。涝水、沣水、潏水、滈水、浐水、灞水,均出自秦岭山谷中,穿原而过。所经之地,渠堰众多,纵横交错,不仅是长安城清明渠和龙首渠的供水之源,而且浇灌田亩,产黍种稻,为都城子民供予口腹之粮。

    而塔坡,就是有名的产米之地。在今西安城南二十里余,韦曲之西北。当地分为上塔坡和下塔坡,从西安至长安区到航天大道往西,忽如临渊,清凉寺下便是。■河自江坡从潏河分出,经韦曲西北从塔坡流向沈家桥。此处原是潏河古道,杨守敬《水经注疏》“泬水又西北迳下杜城,即杜伯国也。……《长安志》:下杜城在长安县南十五里。”此地唐时为城南著名的风景名地——何将军山林。杜甫在少陵原居住时,曾前后两次游其地,写下了《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山林在韦曲西塔陂)》和《重过何氏五首》,留下了“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这样的佳句。

    塔坡,在唐以前名塔陂。陂者,水塘也。原是潏河流经时的一处湖泊。有水才能种稻。长安城南,唐时为官宦重地,有韦安石的韦曲,韩愈的韩庄,有杜佑、杜甫、杜牧之杜曲,还有杜甫诗中的何将军山林。唐末安史之乱,以及北宋都城南迁,长安城南遂为里人百姓所居,故址遗迹也变为桑陌良田。《长安志图》卷中:“塔坡者,以有浮屠故名。在韦曲西何将军之山林也。今其地出美稻,土人谓之塔坡米。”其后从宋至清,均有记之。据当地百姓描述,塔坡所产之米,色泽晶润亮洁,饱满丰腴,较之一般大米品相优胜;而不管蒸煮,熟后自有一缕禾黍之清香,入口甘甜,不粘不涩,有面之筋道而不失米之温软。过去穷困时,逢年过节,待客蒸一锅米饭,那便是极好的享受了。

    塔坡实为少陵原之尽端。《类编长安志》卷九:“何将军山林,今谓之塔坡。少陵原乃樊川之北原,自司马村起,至此而尽。其高三百尺,在杜城之东,韦曲之西。山林久废,上有寺,浮图亦废,俗呼为塔坡。”从塔坡向樊川,整个一片江南水乡气象。傅增湘于1932年到西安游历,在《秦遊日录》中记载其目睹的樊川胜景:“盖出长安南门,东南行十五里,即高冈郁起,是为杜陵原,其凤棲、鸿固,皆异名耳。其南之高原,为神禾原。两原之间,潏水贯之,清流沃壤,三十里相望,是为樊川。樊川本名后宽川,经华严寺前者,又谓之华严川。自韦曲而南,长渠纷注,土壤丰腴,蔬圃稻塍,罫分绮错;田庐鸡犬,怳入江南水村图画中。”在傅增湘的笔下,似乎让人走进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春明柳绿,稻垅清香,难怪他曾动了在此卜居归隐的思想。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我的舅舅
    • 下一篇:(散文)我的五天军训感受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