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子午峪与荔枝道

    作者:杨照林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2日 点击数:

    从西安南郊出发到子午峪口,古南北通道称“子午道”。此道秦汉时即有,唐代最为兴盛。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史载不可胜记。子午峪作为子午道的北口,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1958年修建西万公路(即210国道)时,对子午古道进行拓宽,南面利用旧道,北口从喂子坪处改为沣峪。子午道的子午峪一段,才逐渐被人们冷落。然而只要你说出“子午峪”三字,对方便会答曰“荔枝道”,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的亊,颇为人们津津乐道。

    唐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生于蜀的宠妃杨玉环喜食新鲜荔枝,唐玄宗取悦于她,下令在涪州(今重庆涪陵、南川、长寿、武隆四地)建优质荔枝园,在涪州设荔枝驿,采涪州西的荔枝名园——“妃子园”所产荔枝名品“玉真子”,装笼上马。同时,还整修了涪州到长安的子午驿道,置专驿,负责运送荔枝的驿使,“三十里一换人,六十里一换马”,紧鞭急蹄,日夜兼程。这条两千余里的“荔枝道”可与今天的“特快专递”相比。这也苦了沿途的百姓。

    为了保证速度,驿使身负荔枝,手执铜铃,“未到时先振铃,不让路者马虽踏死也不追究”。致使百姓“闻铃而色变”。驿使也是苦差事,在接力传递过程中,累死摔死的事时有发生。三天送到长安华清宫,色、香、味不变。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來。”宋苏轼《荔枝叹》有云:“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这都是对鲜荔枝和荔枝道一路艰辛的真实写照。

    关于玄宗宠妃所喜食的鲜荔贡地有两种记述:一为上边所述的涪州;二为岭南广东之说。宋人多云涪州,而唐史亦有岭南之述。《新唐书》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不变,正至京师。”此处所言“数千里”当然指的是广东,而非四川东部的涪州。《唐国史补》中有明证:“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子,南海所产,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至于贵妃何以喜爱广东优质荔枝,今有蒲城县玄宗“泰陵”高力士陪葬墓新出土的高力士墓志铭可以说明问题。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潘州(今广东茂名)人,十岁入宫,赐姓高。

    专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专家们得出结论是“贵妃喜荔枝,缘起高力士”。“白玉罂”荔枝,今称“妃子笑”,它源于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而來。广东至长安,约有数千里,人们不禁要问,由广东茂名起程,快马加鞭,中途驿站换人換马,日夜不停地送至长安,也得七天多,况白居易《荔枝图序》也有“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之说,不知古人如何采取保鲜措施?

    古人虽没有今天的冷藏设备,但他们在实践中却发明了一种保鲜的方法,那就是将鲜荔枝连细枝摘下,装入巨竹筒中,用蜡封口。这样可以延长荔枝保鲜期。七八天时间,通过荔枝道,迈出子午峪,到达长安宫中,其色香味亦如当初。另外,徐勃在其《荔枝谱》中介绍了一种办法:“乡人常选鲜红者,于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穴,置荔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封固其隙,藉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

    唐玄宗为了让宠妃吃上鲜荔,驿站传送不知累死了多少马匹和驿卒。杜甫叹曰:“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枝)。百马死山谷,至今耆归悲。”为了博得贵妃一笑,不惜劳民伤财,此何异于烽火戏诸侯乎!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书法需要的是美而不是丑
    • 下一篇:(散文)星落祥峪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