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三民说事>>正文内容

    “于丹现象”不能增加中国的“软实力”

    作者:张三民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06日 点击数:

    众所周知,北师大传播学教授于丹因在“百家讲坛”解读《论语》、烹制“心灵鸡汤”,而一鸣惊人,“红”遍九州,拥有了不少的“粉丝”,据悉,仅其讲稿出版销量,迄今便达400万册,令众多老学者老教授望尘莫及,而同在“百家讲坛”上“品三国”的易中天先生和讲金庸说鲁迅的“北大醉侠”孔庆东先生也先后“力挺”于丹,称其解读得“很有特点”“层次清晰”。。。。。。于是乎,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一时如烈火烹油,“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诸多名头的“嘉宾”“评委”纷至沓来,“剪彩”“演讲”接踵而至,“签售”“炒作”此起彼落,仿佛于丹不仅是“学术超女”的代表、“半边天”的楷模,更是“女权主义”的象征、“国学”的布道者和“仁义礼智信”的卫斗士。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于丹“解读”的软肋同样显而易见。

    其一,于丹“解读”《论语》牵强附会,多系自我臆断,乃至“跟着感觉走”,缺乏扎实的学理根基。不时弄巧成拙,扯出笑柄;诸多学者业已指出,在此恕不赘言。

    其二,于丹“解读”《论语》时把孔子奉为至尊,顶礼膜拜,将其言当成“句句是真理”,思维偏激,方法简单,完全脱离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状况,“我言故我在”,缺少了一个正常学者应有的理性和严谨;

    其三,于丹在肯定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的同时,却对孔子拼命维护奴隶制的“唯此为大”思想和“三纲”腐念避而不谈,对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唯上智下愚不移”的“愚民”思想毫无批判,对孔子的“忠”缺少甄别和揭示。这也与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先驱们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所反对的“礼教和专制”之主张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如此一来,于丹的“解读”,不仅不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反而会误导国人,造成人们思想认识的似是而非、亦是亦非、无是无非,导致历史观的混沌和扭曲,麻木人们的良知和理性,亵渎人们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信仰和尊严,更不利于时下建设民主、法制、文明、开放、和谐的现代中国社会。

    故而,“于丹现象”的产生,不是于丹讲得如何如何,而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央视这个“巨无霸”垄断平台的最大化辐射和“娱乐化”效应,以及市场化的媒体炒作与浮躁之风。这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危险信号!颇值全社会警惕和反思。大众传媒体制和监督机制亟待开放、改革和科学化,央视自然责无旁贷,应做出表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最大限度”是多大?
    • 下一篇:奥运会“倒计时”,想说爱你不容易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