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破解常建祖籍之谜

    作者:人民网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发布时间:2007年09月04日 点击数:

    曲径通幽处 诗人故里深

    在唐朝灿若星辰的诗人中,常建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著名诗人。在历代唐诗选本中,都有常建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中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处》二首。其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成为唐诗中的名句,广为流传,影响很大。在唐朝文坛上,常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白。如唐丹阳进士殷王番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就把常建置于卷首,位在李白、王维等人这前,并在诗序中大加称赞。

    诗人之谜

    但常建的祖籍是哪里?一直是一个悬案――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新注》说:常建的籍贯,《全唐诗》未书。《唐才子传》作长安人。但他的《落第长安》诗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语,似非长安人。此说见著名唐诗研究专家傅璇琮先生《谈新编本<唐诗选>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丛刊第三期)。傅璇琮《考》也对《唐才子传》所记常建事迹作了辨正,他认为《唐才子传》说常建是长安人不确,但他究系何地人,限于目前的史料,只能阙疑。

    高步瀛选注的《唐宋诗举要》中注:常建,长安人。开元进士。大历中,为盱眙(在今江苏)尉,颇不如意。后寓鄂渚(今湖北武昌),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见唐才子传。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三百首辞典》中注:长安(现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

    《辞海》“常建“条是这样解释的:唐诗人。故里不详(一说长安人,误)。开元15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天宝年间卒。一说大历时尚在世,实误。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题破山寺后禅院》一首,为世传诵。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在目前仅存的《唐人选唐诗》,只有十种,由唐朝人元结和殷王番等选编的,应该是比较权威的选本。这些选本的选取标准虽然各有不同,但总的可以看出他们对本时代诗歌的一些看法与评价。其中第三集是《河岳英灵集》,由殷王番选编,共选诗二十四家,殷番在此集前言中说了他的编选标准:“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他在目录中又写道:“切见诗之流传于世多矣。若唐之河岳英灵。中兴间气。则世所罕见焉。本堂得此本。编次既当。批摘又精。真诗中无价宝也。”说明编者是非常认真的,目的确是以质论诗。在此集中,第一名就是常建,第二位才是李白,而与常建同榜进士的王昌龄,却被排在了卷上的倒数第二位。并且,常建诗15首,而李白诗仅选了13首,由此可见常建在当时文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甚至超过了李白。此集在常建集前评语中言:“高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 

    辞海“河岳英灵集”条称:“选录唐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714――753)期间常建、李白等二十四人诗二百一十四首,每人各附评语。番论诗反对轻艳矫饰,提倡风骨声律的统一,注重兴象。所选以此为标准,是唐人选唐诗中较好的选本。”

    古碑证籍

    2006年8月,临城县文管所在征集文物中,收上来一块古碑,是常建后人的一块墓志铭。墓志铭刻于威通六年。墓志铭中追述了常建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破解了这个千年之谜:唐朝大诗人常建的祖籍就是邢台。

    在此碑额上刻有“唐故府君常公墓志铭”字样。碑题是:《唐故府君前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常公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傅融撰》:碑文为:公讳□,先邢州县人也。建国,命谥其来远矣,粤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在英灵集,冠群公之首,词华品藻,具在小序。祗如梦太白西岑、哭王昭君可为尽美矣。曾祖琳,皇试太子通事舍人。祖如玉,皇授左龙武军军使兼御史大夫。天宝未年,安史作乱,四海鼎沸,公发貔虎之威,扫荡妖氛,无不泯尽。敕书于诏至今见在。父太平,皇右军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厝事,上柱国,河内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

    公秉仁义之权侠,忠贞之勇卒,因内外游历,中丘御史端公曹公一见如旧,署以爪牙之任,亦非愿焉。早年知命,退身乡里,□茅二房,结文场之友,清文丽藻,观之璨然。复至暮年,渐遵释教,毗蓝净宗,往来不绝。或图画真容,或书写经典,前后数年,不可胜记。何图天下□音,鱼靳遗殒,此明哲于大中九年三月五日,享年六十有四,终于私茅焉。夫人雍氏,志性温雅,令望谦柔,名著陶家,恩同孟氏。自公沦亡,经于数载,馈奠之礼,靡有阙舆,不幸忽抱疾瘵,枕席弥留,祸亟飞钟,遄流不息,于咸通四年三月甘日,享年七十奄终。华室唏吁,乔柯先折,鸾镜沉辉。自亲非亲,咸悉悲悼。女王氏,长适太原王氏。幼奉训诫,长习箴规,克著三从,罔亏四德。次在室,岂岂令漱难可比焉。幼曰喜娘子不幸华年奄遘,大夜琢玉,记铭至今。

    见在令子三人,二人早亡。幼曰现,少诣儒门,颇览坟典,曾蒙乡荐,云汉攀鲵,久蹑秦川。东堂折挂,自遭荼毒,泣血庭隅,公之□榆,岁月深远,道路睽阻,护丧不任。以咸通六年八月十二日,卜兆于兹邑西南十里,礼也。其茔也,前临郊邑,却眺山河,韩魏之风云,燕代之委气,其在兹矣,虑以陵谷迁改,年代湮没,乃命刊石而记焉。

    铭曰:粤惟常公,堂堂挺秀,杖德松筠,怀仁苑囿,话言惟新,倾盖如旧,守礼不差,防闲匪昼,挂冠严岭,濯缨沧浪。晚就释曲,时赴道场,心怀松柏,□德珪璋,气如浮云,志若秋霜。疾疹弥留,亦奠痊损。泰山其颓,哲人将殒,于戏夫子,微言将泥。令德令图,道光惟允。呜呼哀哉,丧我英逸。已矣夫人,古今难匹。动合箴规,如琴如瑟。云逐蟾辉,魂飞白日。猿啼青山,长归幽冥。滔滔者川,浑浑东注。悠悠者人,茫茫不□。自古在昔,何新何故。长夜冥冥,千载不寤。

    碑文中“建国,命谥其来远矣,粤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在英灵集,冠群公之首,词华品藻,具在小序。祗如梦太白西岑、哭王昭君可为尽美矣。” 此碑文的说法与《河岳英灵集》的说法完全一样,由此完全可以认为常建的祖籍是邢州是肯定的。 

    常建其诗

    盛唐诗派中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之称。他的诗现存57首,数量虽不多,《四库全书总目》称常建“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河岳英灵集》中常建序称“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于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最著名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优游中写会悟,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和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居一格。现江苏常熟虞山破山寺已成蓍名景点,全赖常建此诗以传。

    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曲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曲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

    再如常建以下四首诗:

    江上琴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此诗语言情致幽静,引人远思,反映了作者的隐逸生活。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极),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此诗在盛唐时已传为山水诗名篇,清朝受到“神韵派”推崇。

    昭君墓

    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此诗见《河岳英灵集》,也被墓志铭例举,有名于当时。

    塞下曲之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此诗独辟蹊径,得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从长安画派的产生看“黄土画派”
    • 下一篇:风行成双--父母心在儿女上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