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从长安画派的产生看“黄土画派”

    作者:乔犁 来源:www.xawb.com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8日 点击数:

    石鲁的经典作品《转战陕北》

     

      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适应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科学体系?如何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观念的转变?如何将原始文化转化为现代文化?如何将民族文化上升到一个历史的高度?这是每个艺术研究者关注的大事。如果文化艺术研究者都能够真正来关心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中国文化艺术事业肯定会大发展。

      刘文西先生认为他的画不属于长安画派,自立“黄土画派”。笔者认为刘先生此说乃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情之理、无稽之谈……

      自立的“黄土画派”,大概是因为先生画了不少黄土高原题材的画吧?如果先生真是这样认为的,那当然是不妥的。如果先生不是这样认为的,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长安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流派,是西北地域绘画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中的一种个性表现,是中国绘画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批群贤的结晶,主要代表人物为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

      赵望云把艺术生命无私地赋予了黄土地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伟大的人民,他感悟大自然,感悟现实生活,感悟劳动人民的疾苦。在战乱年代,他奔波乡间地头、大漠塞北,一路写生,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疾苦的优秀作品。他的写生艺术感动了爱国将领冯玉祥为画配诗。祁连山的牧马人、西北汉子、大森林里伐木工、宝成铁路的建设者、山村小学、田间耕夫、革命战士等,都成了赵望云笔下创作的极好素材,被美术界誉为“人民画家”。

      石鲁在中国革命的岁月用木刻之刀,刻下了许多激励人心的优秀作品,他的巨作《转战陕北》,生动地再现了革命领袖运筹帷幄、气吞山河的时代风采。石鲁能把绘画艺术表现得如此波澜壮阔,在中国绘画史上实属少见,自然在中国绘画史上就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被人们称为“革命画家”。

      何海霞从艺70年,潘洁兹先生称他为中国绘画界的“全能冠军”,周韶华赞誉他的艺术生涯是中国近代绘画史的一个缩影,对后生们是一部艺术教科书,是新中国绘画界金碧山水第一人,与石鲁、赵望云同成为长安三杰。

      长安画派张扬着“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大旗,其丰富绘画艺术思想内涵极其深刻,他们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语言是经过长期的一个历史阶段才形成的,当时中国革命现状的大背景与中国绘画融合着一种激情,碰撞出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他们用这种绘画语言拯救国画艺术,这自然是长安画派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精神支柱。

      “黄土画派”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其精神支柱又是什么呢?先生的“黄土画派”缺少了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所以,“黄土画派”之说,不就成为无源之水的说法了吗?!

      一个画派的形成,而且要被世人公认,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具备许多不可缺少的条件,不是自己申请或自封的。中国绘画已具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形成画派,流传于世?被后人称道者却寥寥无几。

      时代是画家们表现自我的最好大舞台,在舞台上表演什么?是由画家们自己决定。如何发挥?更是画家自身的事。在康乾生盛世,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时代背景下,画坛上出现了王鉴、王时敏、王石谷、王原祁。他们顺应当时的盛世,绘画表现非常注重笔墨功夫,然而缺少生活气息,只是遵循传统,重复古人,一味追求文人的那种逸风趣味,只是被后人称之为“四王”而已,他们的画风虽然也影响了几代画家,却没有被后人称为是什么画派。朱耷老僧是旧时代的叛逆者,绘画中直接反映自己的思想,能与现实生活融汇,他的花鸟画中,深藏着自己的绘画语言,绘画风格,几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称赞,然而由于其孤家寡人,还是没形成流派。

      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为主的长安画派牢牢地抓住现实生活,表现张扬他们的绘画先锋思想。而“黄土画派”和长安画派相比,有什么新面孔呢?又有什么先锋性呢?

      深入研究刘文西的作品,只能得出“图解”的结论,与后现代人文主义和人文精神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更没有创造出比长安画派更新的绘画语言。

      一个优秀的画家,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长安画派”的主将们从青少年时代就萌生出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的绘画,不但有着精湛的笔墨功夫,而且是将民族的安危社会的责任承担于身,没有金钱、名利的渗入,只看纯朴的感情、敏锐的思想、高度的责任感,其言其行,其画其书,无不渗透着“责任”二字。

      赵望云的一幅画,挂在延安党中央的窑洞里,国民党据此将他打进了大牢,赵望云宁死不屈,满怀信心地迎来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石鲁是将绘画艺术直接投身于革命的大熔炉之中,强烈的民族感,时刻燃烧在他的心中,他成为一位革命画家是必然的。他的不朽之作《转战陕北》《东方欲晓》《南泥湾》等,没有一幅不深表着自己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何海霞几十年来,一直全身心地致力于中国画的变革,着重解决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的问题,建构新的图式规范和民族进步的灵魂。

      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他们在自己的绘画创作生涯中,始终将民族和社会责任感放在第一位,所以“长安画派”能被专家认可,被社会承认,被世人颂扬,其中原因就在于此。

      刘文西先生是画了不少有关于陕北题材的作品,大量的画面是陕北的环境和陕北的背景,尤其是先生画的千篇一律的陕北姑娘、陕北老头,这是民族感强的表现吗?如果真的要如此认为,这当然是对民族责任感理解的浅薄。是用表面的民族感为真正的政治感铺路而已。那么“黄土画派”的灵魂是什么?艺术思想又是什么?

      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他们的中国画,无疑是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代新风。他们的作品是继承传统而不重复古人,是有机地将传统绘画融化于新的现实生活和自身的笔墨表现中,经过艺术升华,去达到自己所要表现的创作目的。

      赵望云“拖泥带水”的画法,表现黄土地、表现祁连山、表现十字街头的人民大众;石鲁大胆地用朱砂、用浓墨、用极强的色彩冲击视角,他的作品,完全来源于生活之中,笔墨情趣,都是在深入生活中表现个性;何海霞在大西北近三十年的生活体验,他笔下华山之雄奇,八百里秦川之壮观,黄土高原之朴厚,无不化为他的山水之灵魂。

      长安画派的先贤们,能够走进传统,又能走出传统;能够走进生活,又能“走出”生活,他们只是将传统立于学习,而不立于创作,即如石鲁,他的后期作品,更加显露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的张扬,呈现出“野”、“乱”、“黑”、“怪”的个性。

      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他们,突破传统,创出新径,注重生活,赞美生活,使当时的陕西画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如:郑乃光、康师尧、方济众、徐庶之、李梓盛等,他们都成为中国画坛上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今天,长安画派的后辈们,如:王子武、王西京、李世南、陈忠志、罗国士、徐义生、崔振宽、陈国勇、苗重安、王有政、江文湛、高民生、赵振川、王金岭等,他们始终坚持先贤们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方针,同样在全国美术界成为一支不可多得的强进群体。

      “黄土画派”相对一致的群体在哪里?艺术创作的思想是什么?方针又是什么呢?“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黄土画派”提出的创作思想和指导方针吗?“二为”和“双百”那是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来的,那是对全国文艺永远的指导方针,是所有艺术风格和流派都必须遵循的。怎么能算作“黄土画派”自己的呢?难道“黄土画派”的“二为和双百”比毛泽东还提出的早吗?笑话。“黄土画派”缺乏创作思想和指导方针,所以先生众多的作品,看来好像笔笔都很扎实,都很到位,但表现出来的结果呢?却成了缺乏灵感,面面俱到。

      不论是绘画,还是写作,面面俱到,恰恰是面面不到的表现。“黄土画派”倡导者作品里的人物,似乎都曾相识,有搬家感、类同感、公式化。流派的负责人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系统的理论建树,明确的创作追求。可是“黄土画派”倡导者却偏偏缺少这些。

      通过长安画派的产生看“黄土画派”,笔者认为,刘文西先生的“黄土画派”之说,缺乏理论根据,缺乏科学性,缺乏思想体系,实属无稽之谈。

     

      作者资料:作家、评论家、著有长篇小说《古都》《古城悲歌》,发表评论及文艺作品300多万字。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有幸发现了陆步轩
    • 下一篇:破解常建祖籍之谜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