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史飞翔>>正文内容

    终南山地带的佛经翻译活动

    作者:史飞翔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3日 点击数:

      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佛经翻译又可视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起点。在为期八百多年的佛经翻译活动中,终南山地带的佛经翻译活动特别值得关注。

      草堂寺——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的译场。草堂寺创建于公元401年,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佛经翻译大家鸠摩罗什驻锡的地方,三论宗祖庭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巨大的国立翻译佛经的译场。东晋十六国时,这里不仅是第一个国立译经场,而且也是第一个管理全国佛教事务机构的所在地。后秦弘始三年(410年),皇帝姚兴遣硕德率军西伐后凉,迎鸠摩罗什至长安,后于圭峰山下逍遥园中的千亩竹林之心“茅茨筑屋,草苫屋顶”,起名草堂寺,后经扩建殿宇巍峨,鸠摩罗什率众僧住此译经。译经场中有译主、度语、证梵本、笔受、润文、证义、校刊等传译程序,分工精细,制度健全,集体合作。据记载,助鸠摩罗什译经的名僧有“八百余人”,远近而至求学的僧人三千之众。故有“三千弟子共翻经”之说。

      唐长安三大国立译场——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大荐福寺。从隋代(公元590年)到唐代,是我国佛经翻译事业高度发展的时期。隋朝已设立了正规的、永久的国家译场。到了唐代,译经事业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许多地方都设有译场,尤以国都长安城中的三大国立译场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大荐福寺最为著名。三大国立译场都在长安,这足见当时翻译活动的活跃与重要。

      翠微宫——玄奘译《心经》之地,位于西安长安区沣峪滦镇,是唐太宗李世民避暑、养病的离宫,始建唐代初年,唐贞观十年废,贞观二十一年重修。据《大唐内典录》载:玄奘大师于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4月,陪唐太宗李世民至终南山的翠微宫,5月24日,玄奘在终南山翠微宫翻经院翻译出了著名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佛门弟子必备之典籍。

      释道安的译经活动    释道安(公元314—385年)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鸠摩罗什誉为“东方圣人”。他于公元365年编纂了《众经目录》,制定了僧尼规范,开启了出家人姓“释”的先声。379年,他在长安主持前秦国家译经场院,译经百万言,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译经大师。从建元十五年(公元379年)至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释道安一直住在长安五重寺讲经译注,“僧众数千,大弘法化”。他先后主持译经10部180卷,100多万字,并注释佛典和注经作序,仅作序就有60多种。释道安在长安时,还协助当时的外籍译师审定其经论、译文。同时,释道安还总结出佛经翻译有“五失本、三不易”,这就为后世译经工作指明了方向。

      鸠摩罗什的译经活动  鸠摩罗什(公元 344 —413 年),东晋时后秦的高僧。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东晋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姚兴派人迎鸠摩罗什至长安(今陕西西安石井阿福泉欢乐谷)从事译经活动。鸠摩罗什率弟子、僧人八百余人,译出《摩诃般若》《妙法莲华》等经和《中》《百》等论,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由于译文简洁晓畅,妙义自然诠显无碍,所以深受众人喜爱,而广为流传。所介绍之中观宗学说,为后世三论宗之渊源。佛教成实师、天台宗,均由其所译经论而创立。

      玄奘的译经活动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杰出的翻译家,法相宗之创始人。西行印度 17年,历尽艰辛。返回长安时,史载“道俗奔迎,倾都罢市”。回国后,玄奘为太宗、高宗所钦重,赐号“三藏法师”。先后于弘福寺、大慈恩寺、玉华宫译经,凡十九年,共译出经论75部,1335 卷,约1300万字,占唐代译经的一半以上。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世称“新译”。在翻译理论上,他创立了著名的“五不翻”理论。此外,玄奘在主持译场时,还培养了窥基等一大批翻译人才。玄奘的译著代表着中国古代佛经翻译的最高水平。

      佛经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终南山地带的佛经翻译活动作为中国翻译的起点,对两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建筑、艺术和日常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大师的缺陷与怪癖
    • 下一篇:(散文)终南山居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