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长安宗教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旅游>> 长安古迹>>正文内容

    轩臣刻字美名留--仓颉造字台

    作者:王作良 来源:《长安古迹》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9日 点击数:

     

    仓颉造字台,系夯土而成,高约6米,周长100多米,.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西北长里村西北的高阳原上。《雍胜略》载:"三会有台,即仓颉造书处。"故造字台又称仓颉造书台。仓颉,传说中为黄帝的史官,头有四目,死后葬于白水县城东25公里的史官乡,前人多称其为汉字的发明者,其实为远古较早使用原始文字的部落或部落首领。相传仓颉任史官时,结绳记事已不能适应人类日益丰富的表达需要,再加上黄、炎二部落因战争而进行的谈判受到影响,仓颉受到黄帝的批评,于是琢磨造字之法。多次的调查和探访,仓颉从猎人能根据地面鸟兽的足迹形状、大小辨别鸟兽种类大小及行进方向中得到启示,在高阳原筑台,观鸟兽足迹,描画出图形代表文字,又采取同样的手段画出其他器、物的造形,创造了最早的象形文字,为以后中国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奠定了基础。秦李斯作蒙学识字书,即以"仓颉"名篇,"仓颉篇"开头即是:"仓颉作书,以教后嗣。"从此足以看出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历史传说周穆王曾在终南山造中天台,在仓颉造字台造神庙,名之日三会道场。汉魏后随着佛教的传人与繁荣,将造字台改建成三会寺,至唐代前期,达到鼎盛。据寺碑所载,唐景龙年间(707~710),中宗曾率王公大臣幸临该寺,具体驾临次数,由于史料缺乏,已不得而知。但据上官婉儿《驾幸三会寺应制》诗题下注"景龙二年十月三日"来分析,景龙二年(708)中宗曾驾临三会寺,上官婉儿作有应制诗: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野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诗属应制体。今《全唐诗》中尚存《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五首,分别为刘宪(一作萧至忠)、李义、李峤、宋之问、郑情所做。当日中宗馆阁侍臣颇多,其中擅作诗者亦不在少数,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三会寺应制》诗仅存以上六首。从诗题、内容、用韵等方面看,六首应制诗应作于同一时间。因造字台西是昆明池的源头,登上古台,昆明池源头尽收眼底,因而在诗作中,上述诗人也多次提到汉唐昆明池。如郑情诗:"旧苑经寒露,残池问劫灰。"刘宪诗:"林披馆陶榜,水浸昆明灰。"李义诗:"台疑观鸟日,池似刻鲸年。"中宗之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此处已颇为破败。盛唐诗人岑参在其《题三会寺仓颉造书台》诗中吟咏道:"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什么       迨至清代,陕西巡抚毕沅在造字台前立一石碑,上书"仓颉造字台"。清末民初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坐马车曾登临此台。l936年"西安事变"前jSXSZF主席邵力子曾陪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莅临造字台,并建议在此建立一所仓颉大学,专门研究汉语语言文字,后因故未果。

    仓颉造字台西临汉武帝昆明池源头,再往西为传说中的周穆王陵,台东为西汉上林苑的一座行宫遗址。登临古台,极目四望,沣漓如膏,田园碧绿,杨柳含烟,绿波荡漾,终南山翠峰如织,观之使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是一处极佳的登高赏景之地。(王作良撰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子午古道绝秦岭
    • 下一篇:秋日凝翠岭山光如泼黛--唐翠微宫遗址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