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长安宗教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旅游>> 长安古迹>>正文内容

    避暑参禅绝佳处--圣寿寺

    作者:刘银昌 来源:《长安古迹》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3日 点击数:

     

     

    圣寿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南五台西北半山坡上,距五台乡台沟口村西南一公里,因坐落于塔寺沟内,又叫塔尔寺。作为佛教圣地之一,南五台上寺院众多,到明清时期已有大小寺院40多座。这些大小不一的寺院,分布在各个台上,布局有序,建造精巧,引人人胜。在众多的寺院之中,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的就是圣寿寺了。从南五台下往上走,可以看到许多名胜佳处:送灯台、应身大士圆寂塔、朝天门、一天门、胜宝泉寺。胜宝泉水甘味美,是天然优质矿泉水。依次而上还有二天门、千佛寺、紫竹林、三天门、四天门等,一直到大台(南五台最高峰)。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名胜,如弥陀寺、白衣堂、灵应台、西林寺、五佛殿、五观寺等。

    圣寿寺建造于隋代仁寿年间(601~604),据说隋炀帝的母亲曾在圣寿寺修行。唐朝大历六年(771)称南五台圣寿寺,岱顶观音寺改寺为圣寿寺上院。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兵乱,圣寿寺遭毁。至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岱顶六现圆光,敕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自此圣寿寺又改为观音台圆光寺下院。这样一座1400多年的古老佛刹,历尽沧桑,但经多次重修,至今仍有一定规模,被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的圣寿寺,占地约9000多平方米,寺院坐西向东,走势狭长,为清代修葺的建筑。有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形成一个完整的院落。大雄宝殿一座,砖木结构,彩檐斗拱。殿内供有弥勒佛、韦陀护法、伽蓝菩萨等。另外还有法堂、僧房、客房等建筑。寺内大雄宝殿北侧矗立着隋代建造的圣寿寺塔,又称应身大士舍利塔,为我国年代较为久远的寺塔之一。对寺塔的来历还有一说:据说隋文帝杨坚和他的母亲出游印度,带回佛牙一枚。来到南五台,见这里山清水秀,便于参禅诵经,就在此建塔。这里终年香火旺盛,随文帝也常来此消夏避暑,参禅礼佛。初唐时,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每年也要来此朝拜几次。这样,南五台声名大振,成为佛教圣地之一。遥想当年之圣寿寺,规模宏大,"飞甍映日,杰阁联云",至今诸多建筑早已颓毁,仅余大殿一座。该塔为七级正方形阁楼式砖塔,高29.5米,底座周长7.5米,塔身的一、三、五、七层南=1匕两面和二、四、六层东西两面辟有券门,层与层之间砖叠突出为檐,并用砖雕砌成两排菱角牙子。二层以上的壁面为枋木制结构,每面又分为三间,用砖砌出倚柱、阑额及斗拱。塔尖也用平砖攒成,上面放置七圈铁质相轮,上面又覆有八角攒尖式铁刹。整个寺塔全用砖砌,构形精巧,风格古朴。该塔与兴教寺内建于唐代总章二年(669)的兴教寺塔造型相近,因其坐落于狭谷之中,其塔壁面仍保持光洁,几乎看不到风化侵蚀的痕迹。据说在塔的下面,埋藏有佛祖的牙骨舍利。

    在圣寿寺塔北约50米处,矗立着近代高僧印光法师的影堂石塔。印光法师,清咸丰十一年(1861)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俗姓赵,名叫绍伊,法名圣量,别号常惭僧,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佛学大师。印光法师小时候非常聪慧,跟随哥哥学习儒家经典,后来由于某种机缘,信奉佛教。光绪七年(1881),在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寺落发,拜道纯和尚为师。后来在修行过程中因偶然在湖北莲花寺读到了《龙舒净土文》,领悟到佛教净土宗的念佛法门的深奥方便与圆融,从此身系净土一宗,专修念佛法门。此后在兴安双溪寺受具足戒。光绪十二年(1886),印光法师到北京怀柔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同年8月人堂念佛,取号为继庐行者,以继承东晋庐山东林寺慧远法师创导的净土遗风而发愿。之后,印光法师又分别移居北京的龙泉寺、圆广寺等名刹居住。应浙江普陀山法雨寺住持化闻法师的邀请,在光绪十九年(1893)来到法雨寺安居,并在寺内阅读《大藏经》,学业大长。从此,印光法师往来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讲经说法,弘扬净土法门。l919年以后,印光法师致力于在上海、南京等地推行念佛法门,与各地的居士一道,成立莲社,推广佛教慈善事业,兴办印经活动,在《佛学丛报》上刊发数篇文章阐述佛学理论,使净土一宗播扬江苏、浙江、上海一带,皈依弟子很多,因印光法师不收出家剃度弟子,所以有海内外在家弟子十万余人,其中包括近代著名高僧弘一法师。在1926年间,直系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时,长安城经战火摧残,民生艰苦,印光法师以印其文钞之款赈灾济民,在社会上享有盛誉。1930年,印光法师居苏州报国寺。九一八事变后,法师护国心殷,利生愿切,以70高龄至沪说法,开示众生,号召全国佛教徒为抗日救国作出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避居苏州灵岩山寺,专事念佛,不再参与任何应酬活动。l940年印光法师圆寂于灵岩山,住世79年,被尊为净土宗第十三祖(莲宗十三祖)。他的主要著作有《净土决疑录》、《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钞》等,均为修习净土的重要资料。法师一生弘扬净土,在他简陋的房间正中挂一"死"字,时时用来警策自己。他强调实践,不贪图名利,虔心念佛,严持戒律。圣寿寺内现存有印光法师的石像。

    印光法师影堂石塔,方形石砌三层结构,通高8.41米,底边周长3.55米,中间有两层腰檐,塔身收分较急,顶端为石雕宝瓶式。塔的底层东面辟有方形的石门,修筑有方形的塔室,里面嵌有两方石碣。其门额为国民堂元老、爱国志士、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印光大师影堂"石铭。另外,圣寿寺内还存有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观音大士伏龙赋并序碑及民国三十四年(1945)的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遗像碑各一通。圣寿寺门前有两棵唐代古槐,全国屈指可数,巍然挺拔,与圣寿寺塔合称隋塔唐槐。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所赠的象征中日友好的落叶松,如今已根深叶茂,高耸入云。

    出了圣寿寺门,沿山径盘旋而上,南五台各台上均有近代所建庙宇,景致清幽,所到之处,嘉木蔚然,气候凉爽,颇为宜人,实在是避暑与游览的胜地。(刘银昌撰写)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终南正脉集至相
    • 下一篇:千年古刹一丰德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