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吕虎平>>正文内容

    (散文)风筝忆

    作者:吕虎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2日 点击数:

     

    昨夜的一场急雨,爆豆子般摔打在窗棂。带着金属韵律的步音,一忽儿来,一忽儿去。早晨起来,雨已无声无息。推窗望去,太阳如硕大的孩儿莲,在楼与楼的缝隙间开出漫天的灿烂。楼下有孩子放风筝,风筝就飘在眼前,忽忽悠悠,这样的感觉真好。

    春天的时候,放风筝的人多了起来,特别是周末的午后,在城墙根、公园里,还有其他空旷之地,聚集了大大小小的人和各式各样的风筝。乡间的地儿阔远,随处张开风筝,就能放飞。我家有一个院子,最适合放风筝了。在院当间测定了风向,用一根竹竿将风筝挑起,高高举过房檐之上,单单等着风来。风来了,不是很大,将竹竿轻轻一抖,风筝就飞上了天。要是罡风猎猎,只需将牵引的那根线,栓挂在院子的一株桃树或者杏树上,便可去屋里喝茶吃饭,或跑去街上玩耍。有时玩得兴起,甚至一整夜一整夜地栓挂着,没有收回。夜露打湿了它,夜风吹寒了它。风有时不够大,我就爬上房顶,蹲坐在屋脊上。有时候,房前屋后地张罗,忙乱了手脚,风却不肯来,就只好悻悻作罢。当然,这种时候不是很多,毕竟,乡间空阔,随处都有风的影子,一忽悠一忽悠的,大可不必担心风事的多寡。

    喜欢春天柔柔的风,长长地飘挂在枝梢。尤其是在花事繁密的时候,空气中流动着花的清香,帛锦羽纱一般温润着人的肌肤。最多的是泡桐花、桃花、杏花、樱桃和丁香,花的艳丽、花的芬芳、花的馥郁,伸手都能抓出一把粘稠的甜蜜来。阳光的金线瀑一般倾泻下来,仿佛忽然垂下的帷帘,少了夏日的爆裂和压迫。随之而来的便是阳光下的喧腾和扰攘,以及过分明朗的物事。声光无尽,脚步杂沓,事情也便多得让人做不完。一天晚上,我陪江南来的朋友去鼓楼的回坊。朋友忽然讶异地喊着:哪是什么?也许是熟视无睹吧,经朋友这么一指,我才看到了钟鼓楼广场的上空,飘飞着一串串长龙一般的风筝,被灯光映照得五彩斑斓,仿佛列队翩然的大雁。其实,在白天,广场的风筝更是纷纭,大人孩子都凑着这个热闹,生怕虚过了春日时光。放风筝最要紧的是防止障碍物,稍不留意就会将风筝挂在树梢、房檐、楼顶和电线杆上。春天的时候,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提溜着的风筝,挂在某个物件上,被线牵绊着,遇到雨天,便如落汤的鸡,没精打采。仿佛我们的生活,总是悬而未决。

    我最早的风筝是村中的一个驼背老人送的,人称老五,我叫他五爷。五爷人厚道,脸上总挂着笑。只是他那驼弯的背,时常成为村人的笑料。别看五爷背驼,糊灯笼、风筝一类的纸扎活儿十分精巧。到了春天,娃崽们便围了五爷,缠着五爷扎风筝。在大人跟前,五爷是从不推辞的,可在这些娃崽面前,五爷便端起了架子。任由推他、搡他,五爷只是眯缝了双眼,稳坐在那把旧得不能再旧的太师椅上,佯装不知,有时还扮起了凶。因而,在娃儿们当中,他是很不得人心的。即使后来也满足了娃儿们的需要。我没求过五爷,五爷却悄悄给我糊了一只蝴蝶风筝,精致漂亮。每天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稀疏的晨星在天边闪着淡淡的光,有时候,还有下弦月挂在天上,我已兴奋地爬起来放五爷送给我的蝴蝶风筝。

    推开厦屋的门,深深地吸一口清凉新鲜的空气,然后,绕过天井,站在院当中,试探着风的大小。风筝放起来,露珠从杏树上滑落在我的脖颈上,一股温润的凉意,直透肌肤。邻家的孩子还睡在梦中,整个的院落就成了我一个人独有的世界。母亲在墙角栽了一丛迎春花,几株白牡丹。牡丹还未开花,迎春花却已盈盈盛开,仿佛邻家小妹的笑脸。微风吹动迎春花的枝条,发出习习的响声,像是从睡梦中刚刚醒转过来,呈现出蓬勃充沛的生命力。

    儿时,我见到的最精巧的风筝,是一个说唱快书的江湖艺人送的。站在阳台,让我慢慢地回味吧。那时,我很小,大概六、七岁吧。躺在老祖母暖和的臂弯,听窗外的雨声叮咚。那个江湖艺人从我家后院的竹篱摸索进来,“嗒嗒吧吧”打起了竹板。每次听到竹板的声响,我就兴奋起来,无论祖母的臂弯有多温暖浑厚,无论我是多专心地做着什么开心游戏,我都会跑到院子,看说书艺人一边敲了竹板,一边绘声绘色地讲一些古词儿。我最喜欢他敲起的连滑落,但大多时候,他好像都在卖关子,很少表演那些绝活。他说一段,敲一阵。说的是《朱春登放饭》、《白寡妇上坟》、《诸葛亮吊孝》,尤其是一些添油加醋的苦情戏,经常逗引得祖母和母亲泪水涟涟。母亲一边听,一边做饭。她时常会拉起花布围裙擦一下,又连忙盛满满一碗哨子面,请说书人吃。一次,说书艺人带了一只小蜜蜂风筝,巴掌大小,小巧可爱。制作精良,骨架劈条均匀,真丝绢糊的面,舒展平整,加之几可乱真的造型和色彩,我看得眼睛都直了。背面还有一行字,那时我不认得,凭着记忆,等我开始识字的时候,才知道那字是“雍正年制”。老艺人带着它走南闯北,风筝成了他赖以排解寂寞的朋友。我在心里琢磨,我要是有那么一只风筝该多好。他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犹豫了片刻,就送给了我。我一直不舍得放飞,藏在我家的阁楼上。可惜,过了一冬,竟被虫子蛀噬得不成了样子,丝面成了破絮,竹骨也散了架,后来我家拆房重盖的时候,就不知扔到哪里去了。母亲过意不去,硬是给说书艺人盛了一升米,装了几只馒头。有一次下大雪,母亲还让说书艺人在我家闲空的一间厦屋住了一宿。那天晚上,说书艺人和我家人一起吃饭,吃过饭,他说了一段《秦香莲上京》和《梁山伯与祝英台》。雪在外面静静落着,炉火呼呼地窜起炎炎的火苗,说书艺人的板子打得越发起劲了,说的戏更苦情了。村上来了许多人,还有爱凑热闹的孩子。大人们眼圈都哭得红红的,孩子们也眨巴了眼睛,没有了往日的吵闹。

    在乡间,我一点儿都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虽然只有我一个人站在这院子里。这临风招展,生气盎然的花朵,这闪烁天际的晨星,这滋润万物的朝露,还有飞上天空的风筝,不都是围绕在我周身最真实最亲切的伴侣么?而今,在这人熙攘攘、喧嚣浮躁的都市,我却感到了更真切的孤独和寂寞。周末,我和几个朋友去酒吧闲坐,酒吧歌手模仿着孙燕姿的《风筝》,倒也空灵悠远,又张力十足——

    天空多美妙/请你替我瞧一瞧/天上的风筝哪儿去了/一眨眼 不见了/谁把它的线剪断了……/如果你想飞我明了/你自由也好/我不要将你多绑住一秒

    听着听着,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潮润,内心也酸涩起来。春天了,城墙根、广场上,到处都是放风筝的人群。风筝放飞了,生活即使飘落,有那根线牵着,生命便不会飘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终南山水
    • 下一篇:(散文)昨夜烟花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