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魅力长安>> 文化长安>>正文内容

    山水画中的个体表达--崔振宽创作说略

    作者:王林 来源:陕西英才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4日 点击数:

    对中国画的讨论,最容易进入两个误区:一是阐释系统,沉雄、苍茫、悲凉之类,正确然而空洞,如果不往下说,等于什么也没说;二是笔墨系统,只要用笔用墨有点功夫,就定要和古人、故人发生纠葛。其实今人之于传统,可以任意取用,无需成为集体链条中的环节,非要有个来龙去脉不可。那种天人合一的宏大叙事,和生活于城市的艺术家也实在没有什么关系。对生活也好,对艺术也好,我们首先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真实的个体表达,是艺术是否具有当代性的前提。

    我之所以为崔振宽先生的作品感动,是因为他的创作让我感受到一个人的生存体验与自我表达,至于笔墨与阐释,不仅离开具体的画面等于零,离开具体的表达更是等于零。

    崔振宽先生的山水画,尤其是焦墨山水,满幅生动,其密集甚至是拥塞的构图,和今天城市生活的视觉感受相通。  “密不透风”和“疏可走马”,各有各的难度,未可妄论高下,但在崔振宽的密体之中我更能感同身受。传统山水画,取远景和近景,组合而成,远景倾向飘渺,近景易于雷同。至石涛突出中景,方能与个人感受相通,故吴冠中誉之为“中国现代绘画之父”。崔振宽认为:  “现代的绘画作品,展示方式主要是展览及公众场所的陈设”,  “为了表现较大的视觉力度和丰富的精神内涵”,不仅要有较大的画幅,而且要有个人的角度。因此,“我画大画,不喜欢取大的场景,往往撷取一个局部入画”。准确地讲,经常是中景的局部。由此造成的逼近感,既是对当代人视觉心理的提取,其形式感真切而不空泛;又是对于自然山水与古人不同的追求,局部性和个体性相连,显然不同于集休主义宏大叙事的整体观照。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从形式上专业性地分析崔振宽先生的作品,而不是一般的谈谈感受。

    首先是焦墨。因为有限制就有难度,郎绍君先生说“就等于一个人把自己逼到绝路再找一条活路”,其实也未必,焦墨也有焦墨的好处,可以避免水墨作画的自然浸润,更能把用笔纳入主观性更强的自我表现之中。崔振宽就说过:  “焦墨作画则可以放笔直干,不受用水多少的干扰限制,一心一意在虚实刚柔的尽情表现中发挥‘用笔’,既可以恣肆地表达情绪,又可使笔型笔意得以充分张扬。”何况焦墨的强化,同样可以参以破墨、积墨。而突现焦墨的表现力,却能以一种极端化的方式表现出浓重、尖利、野性的个人感受,和时下倡导的正统、和谐、高雅的主流趣味显然不同。

    其次是密体。以中景为对象,又是摄取局部,形式必须考究。崔振宽说:“花鸟画得超大视觉上不舒服,而山水画的局部画得再大也超不过对象,因而不会有突兀怪异之感”。但大而且密却极易产生堵的感觉。崔振宽的处理正好显示出其绘画技艺的高超之处:一方面借助写生的真实体会,把对象作结构性的团块分布,或平面布局,或适度纵深,服从于个人作画时的瞬间感受,摆脱山水画审美惯性(如s型构图)的约束;二方面结合抽象构成与中国画留白的手法,让氤氲之气在密集的点线中穿行流动,如空气、如光感、如音乐的旋律,让人在密不透风的紧迫感之中,通过视线追踪产生心理运动,置观赏主体于画面之中,与表达主体重合。疏密转化,你我相通,这才是画家的个人表达能够感动观者的真正原因;三方面,则在于崔振宽点线用笔的确有老到的功夫,他长期练就的书写性笔触成为他自由用笔的基础。分析具体作品,恰恰是不拘一格的表现性令人刮目。为表现心中丘壑,他不惮使用大小侧锋,也不惮随意挥洒,任意涂抹。对于用笔,他有一个很好的比喻:  “一位赳赳武夫,一位举重冠军,也许只能画出一条颤悠悠的‘软面条’,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耄耋老者却可以‘高山坠石’、  ‘力能扛鼎’’’。说到这里,看官可以明白,笔者并不否定笔墨。笔墨功夫对今日绘画而言,是笔墨作品的准入条件,正象写实作品的准入条件是写实功夫。关键是你用笔墨干什么,是自囚其问,还是以为起点(也可另寻起点),去获取表达的自由。这种表达是个体化而非群体化和系统性的。  “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至法者,个体艺术语言的成熟与自由。

    崔振宽的画,别人已说得太多。我愿如崔先生一样走上绝路,只说自己想说的话,究其一点,不尽其余。因为作为独立的批评个体,我只能学九方皋相马:“视其所见而不视其所不见”。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莫愁前路无知己
    • 下一篇:崔振宽:漫谈焦墨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