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长安荠菜

    作者:朱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13日 点击数:

    黄昏出了门,在街上蹓跶,碰到一个老者,大约六七十岁,自称杜陵叟,遂有亲近之感。杜陵叟穿一件手织灰毛衣,坐在一家银行的台阶上卖荠菜。他解开塑料袋,随便抓了一把,向路人展示着。那荠菜一经水淘,确实丰腴而苍翠,杜陵叟说:“我家田里的,是绿色食品!”有富态的太太和时髦的少妇便笑着挑选,生意一下做成了。杜陵叟收起塑料袋,一边数着钱,一边款款而去。我想勾留他,打听故乡的消息,不过又想他也许还有别的营生,便望着他的背影,怅然而行。
       
    我小时候在乡下也挖过荠菜,可它却绝不是风雅的野味。荠莱仅仅是作为粮食的补充,因为那是一个饥馑的时代,然而饥馑在当年造成怎样的恐慌,我一点也未感觉,这一是有父母顶着灾祸之天,二是我充满了元气,不觉得什么可怕。小麦返青之后,我会伴随大人,提着篮子,攥着铲子,沿着尘埃阡陌,走进辽阔的原野。挖荠菜固然是一件事情,不过原野自有它的诱惑,小花的闪烁,我也抵抗不住,小兔的慌逃,我也抵抗不住,甚至大人之间若断若续的隐晦的话,我也抵抗不住,从而挖荠菜的成绩总是很小,就那么几朵,还盖不严篮子底,遂惭愧着追尾大人而归。
       
    荠菜有数种食法,常见的是随面条煮在锅里,也有炒的和凉调的。这几年都市有一种以荠菜为馅的饺子,似乎含返朴归真之意,还表示一种生活品质的提升吧,但我却主要取其素,遗憾不感觉荠菜之香。我思来想去找原因,把其归结为化肥所致,而偶尔冒出的蹭牙的泥沙,则不但使心紧缩,而且也让人忧虑这个时代的马虎风气。
       
    我原以为荠菜只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非也。读了一些笔记之后,才知道荠菜在很多地方都是有的,这一面降低了它一向所显示的稀罕程度,一面又使我对它增加了敬意。吴地谚曰: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花。越地歌曰: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这是我从一本陈旧的杂志上抄录的,它扩大了我对荠菜生长版图的认识,也多少引出了荠菜的文化意义。
       
    实际上古人早就注意荠菜了,可惜我只知道一句诗,其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慢慢吟咏它,是能觉察古人的心情的,而且会有一种浩茫和凄楚之感漫向我。我领略的,竟是苦涩和苦难。在二十世纪,有两个作家曾经以荠菜为材写了隽永的文章,这便是知堂先生和张洁女士。知堂素求冲淡与平和,不过他流露的也有苦涩,至于张洁,她本是讨论幸福的,可她却倾诉了苦难。也许荠菜确实有甜味,然而惟有穷人才能尝出它,富人究竟谁能尝出荠菜的甜味呢?知堂先生和张洁女士的文章,都曾经进入了教科书,不过在艺术上,似乎知堂之文要高于张洁之文,理由是,知堂之文比张洁之文有蕴蓄,也疏朗一点。
       
    荠菜开白花,结黄果,皆可药用,有凉血止血的功能。我故乡一个医生,是治疗肾炎的妙手,其秘诀在于用了荠菜,因为它含氨基酸和生物碱,也含黄酮类,而且量颇大。长安女性张氏,遵医生之嘱,十年如一日,煮荠菜汤让其丈夫服,真使之恢复了健康。此案先是新闻,后又成了故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故乡难言
    • 下一篇:母亲的尊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