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故乡难言

    作者:朱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13日 点击数:

    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年岁之末,天垂大雾,故乡退出了我的视线,不过它一直充盈我心。
       
    历经沧桑,我才知道任何人,不管他降生豪门还是落草寒舍,都有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绝对美好的日子只在人之初,尽管短暂,不过它会沉淀于脑,构成原型,并为人活着提供支持。属于我的纯粹快乐的时光,当然是少陵原赐予的,它是我的神话,我的梦。似乎一切都是透明的,窗花,门神,祭月,过年,鸡鸣于晨,鸟栖于昏,蝴蝶悬枝,蚯蚓行泥,或房檐垂冰,或锅洞伸火,甚至发臭的狗屎和温热的牛粪。渐渐地,有一种诱惑,引领着我,使我沿着弯曲的小路,从此村进入彼村,并试探着到县城韦曲去,到省城西安去,从而形成关于少陵原的地理概念。
       
    伊甸园的生活注定都很短暂!神逐亚当与夏娃,是由于他们偷食禁果。然而究竟是谁,终止了我的伊甸园的生活呢?为什么?总之,有一天,我开始厌恶少陵原,觉得它小,脏,落后,甚至幽暗的生产队饲养室有诡计,杀猪分肉的时候有邪恶。阴云密布,雌风呼啸,沟沟坎坎无不纳垢,于是快乐的时光就结束了。我想离开少陵原,我以为生活在别处。十九岁那年,我出蕉村,经西兆余村,走皇子坡,挥了挥手,便穿过县城,到省城去报了户口。我变成了西安人,然而也变成了异乡者。从那个秋天起,我就像该隐一样四处漂泊,尽管神未直接给我立记号,不过事实是,凡伤我者,必遭报应,凡害我者,必遭报应。
       
    然而知识的谱系,将迅速见证不是少陵原鄙陋,反之,是我浅薄。实际上过去的众多雅士都曾经登临我的故乡,并颂而叹之。“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是李白之诗。“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是杜甫之诗,杜甫自谓少陵野老,郭兴文先生已经考据杜甫是我故乡人。“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哀民生之多艰,是白居易之诗。少陵原固然只是小小的一方水土,不过它隆起大块,涌向虚空,天高气净,光强风烈,素得适时云雨之润,从而贤才济济。这里是宰相朱博故里和皇帝刘询养地,这里出过义士苏武,出过将军杜预和史万岁,而所谓洛阳才子韦庄则家在少陵原。这里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高僧玄奘之葬地,因为少陵原南畔可以俯察樊川,眺望终南,有极好的风水。这里还是中国最早的行政区域,秦之杜县,便是因为设于周之杜伯封土而得名。凡是种种,为我建立了关于少陵原的文化地理概念和历史地理概念。
       
    都市是荣华的,有红灯绿酒,滚滚名利。不过我只是羁旅之人,客人,是移民,异乡者。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斯乃中国经验之总结,我完全认同。唐诗三百首,近乎一百首渗进了乡愁,其中孟浩然江上之泪,李商隐夜雨之思,都是伤心伤骨之作。西安距少陵原不足三十里,回乡很容易,不过在我苦闷的青春期,乡愁仍涌流笔端,渲染纸背。每一次回乡,我都感到安慰。每一次回乡,我都觉得踏实。少陵原的深厚和奥博,朴素和宁静,总是消除我的紧张和焦虑。十九岁离开少陵原之后,我就一直浅睡,稍有声音即醒,十分烦恼,然而我回乡便能沉睡。一九九六年我在香港,房是阔房,床是软床,温度适宜,毫无噪音,可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数羊不行,数树仍不行,遂想少陵原,于是几十个村子就漫漫浮现出来,并流泻于枕,膨胀于室,甚至弥漫整个香港。从东到西,司马村,小兆村,康王井,兆寨,郝村,栲栳村,新寨子,旧寨子,西北村,杨村,东兆余村,韩家凹,夏殿村,高望堆,蕉村,西兆余村,朱坡村,四府村,双竹村,皇子坡,我的灵魂象展开了翅膀,然而不用飞翔到县城韦曲,我就安眠了。那一夜,我在香港睡得实实在在。
       
    故乡之于游子从来是慷慨的,它不拒绝一个人给它增光,它也不嫌弃一个人落泊潦倒,它更能收留那种在外受挫的人。当然,作为游子,你不能玷污故乡,使之蒙羞。小时候,我在少陵原经常遇到一些衣饰和神情俨然城里人的乡下人,多年之后我才知道,他们属于少陵原土著,长大之后在外闯荡,不幸犯了一些错误,或有男女问题,或有经济问题,或是反对革命,遂退到祖籍受罚。这些人偶显戚戚之色,然而少陵原给原住民多少阳光,也给他们多少阳光,给原住民多少雨露,也给他们多少雨露,绝不会使返乡游子面黄肌瘦。我三十岁之前,曾经有两次在外受到重压,心疼,心在哭泣,觉得都市势利不宜我居,然而隐身无地,遂怏怏入住少陵原之家。在这里,我包扎了伤口,并恢复了元气和尊严。
       
    少陵原显然近在咫尺,不过我已经多年没有回乡看到我蕉村的老屋了,我儿子已经六岁,我也没有让他认识一下老屋。我极想用手触摸那扇粗糙的一推即响的木门,即使它把利刺扎进我的手指,让我流血受痛,甚至感染化脓,我也愿意,遗憾我不能。我的弟弟在老屋过着非常人的生活,我的父母不得不弃老屋而去。他们的鸡逃走了,他们卖掉了猪。他们把田地托人耕种了。老屋及其以特殊方式而生活的弟弟,让我时时牵挂,夏秋长雨,尤其让我担忧,但回乡却不能。没有人知道,我也没有告诉任何人,然而少陵原可以见证。我曾经绕蕉村而徘徊,曾经站在皇子坡以东的一道梁上眺望蕉村。夜幕遮蔽,星辰列位,风与白杨喁喁而语。
       
    二十世纪刚刚交接中国那年,一条宽阔的水泥公路便从都市窜到了少陵原。这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欲望在窥视斯地,并将聚集斯地,直至吞噬它。开发势大,我不会螳螂挡车。开发有理,然而我非无情之物。少陵原不属于我,所以我声明,我不是在管。不过我生于斯,长于斯,我有权力思想,何况这里是我的父母之邦,这里有我祖先的坟茔,祖先的灵魂以斯地为安。也许可以开发,问题是,现在的少陵原,它的风貌,它的景色,它的气势,它的品质,是自然亿万年所造化,是我的祖先亿万年所创作,从而才筹成了地理的少陵原,文化地理的少陵原和历史地理的少陵原。它不但是实用的,使祖先世世代代赖以生活,从而一直没有使这里的住民灭绝,而且是美的,遂容易估量出它的价值是多少。可以开发,不过开发的主导者,规划者,实施者,特别是把少陵原出让的人,千万要注意,覆盖了少陵原的种种新的建制,它的价值不能低于其固有的价值,它也不能是丑的。我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如果在我这一辈丧失少陵原,那么我这一辈就对它负有道义责任,起码我这一辈应该上报祖先,下达子孙,以使其明白在我之年所发生的变故。少陵原不属于我,管不了,然而我一向壮怀激烈。多年之后,少陵原改换了模样,少陵原可能只剩下了它的名号,而我则白发苍苍,变成一个倔老头。那时候,倔老头会拄着拐杖,经常在少陵原转悠。我想,倔老头将不会找到他的蕉村了,及其他小时候到西安去要经过的西兆余村,皇子坡,韦曲。也算了,然而要是我发现有劣质工程,有污染企业,有致祸部门,我还是认识几个字的,我将用拐杖敲击他们的门牌和匾额,并将在正义的法庭起诉,追究他们,强烈要求他们还我少陵原!问题是,有些事物一旦失去就永远失去,他们怎么还我少陵原!
       
    年岁之末,天垂大雾,故乡退出了我的视线,不过它一直充盈我心。长安朱鸿,是在少陵原上长大的。

                        二OO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于窄门堡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章子怡,我们能否称之为“英雄”
    • 下一篇:长安荠菜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