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何琼专题>>正文内容

    评论:“我”的心路历程——读《我的逝去的良善庄》(王剑利)

    作者:王剑利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4日 点击数:

    3月7日,我收到了董颖夫老师发来的“农民女作家何琼散文小说集《我的逝去的良善庄》新书分享座谈会”和“到嘉华小区柳研会办公室取书”的短信。办完事,我即刻取回了书,并阅读起来。毫不隐瞒地说,时至今日,我只阅读了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但是,对这本书所写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文风,我已经有所了解。下面,我着重谈两点:

    第一点:《良善庄》是一部敢于零距离逼视当代底层民众生活的现实主义力作

    单从这部书三个章节的小标题 “河滩旧事”“拆迁进行时”“回望家乡”即可知道整部书的所写内容:拆迁前,拆迁时,拆迁后。一说到拆迁,因为它是一个敏感话题,所以被认为是文学写作上的一个禁区。恰恰,我们很多人已经经历过、或者正在,抑或即将经历拆迁。这是很现实的一种现象,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也是我们有些人躲也躲不过的现象。这是社会发展之必然,是人们向往优越的居住环境的刚需,也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体现。就在广大作者朋友对拆迁讳莫如深、缄口不言的当下,何琼——一位女流之辈,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幕幕在征地和拆迁中发生的故事。单《量房进行时》中,就有好多鲜活的人,鲜活的场景。如:

    片段一:埋了父亲,建宏和媳妇也在抱怨:大呀,你好歹再活几天,给娃把钱和房分到手再走!就早走这几天,你娃得跟人多费口舌呢!

    片段二:张超本来在一家建筑公司开装载机,挣钱不少,人家要求住在工地,便于施工。为了相亲,张超忍痛辞掉了工作。

    两年前玉兰婶子说,给我孙子说个媳妇吧,个子要高,要长得漂亮,同岁或小一两岁都行。“宁叫男大十,不叫女大一”,这是讲究!  

    半年前玉兰婶子说,给我孙子说个媳妇吧,模样过得去就行,最好同岁或者小一两岁。

    一个月前玉兰婶子说,给我孙子说个媳妇吧,只要能成,大两三

    岁也行。“女大两,银钱淌;女大三,抱金砖”么!

    片段三:老虎是个老光棍,突然就有了媳妇,还带了俩娃。俩娃都谈了女朋友,听说正在跑户口。若户口都上上了,这一家就一人变六人,闪造人,深圳速度!

    管中窥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底层民众的形形色色,建宏和媳妇利欲熏心的利己主义暴露无遗,玉兰婶子为了给孙子说媳妇巧舌如簧和迫切的心情, 老光棍老虎为了多得钱,多分房使出狠招……这些无疑是最现实的,作者把他们呈现在读者面前,所以,笔者认为,《良善庄》是一部敢于零距离逼视当代底层民众生活的现实主义力作。

    第二点:作者既是平民史诗中的一位时代书记员,又是有着满满的文学情怀的大写家子

    在何琼老师的《良善庄》里,我们看到的是原生态的平民生活,是渭河沿岸一个叫良善庄的村子数十年间的真实场景,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无论是居家吃喝拉撒睡,还是在外打工卖菜,充满了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和明显的时代特点。第一章《河滩旧事》中《河滩旧事爱与恨》有如下的描述:

    河南的生活总是充满诗意。要做饭了,提个小篮子,走进花香四溢,或枝果低垂的果园,这儿割一丛韭菜,那儿摘几棵青椒;这儿拔几根蒜苗,那儿掐一把青菜;这儿摘一个南瓜,那儿砍一个菜花。

    果子快熟了,晚上她跟丈夫挤在地里高高的三角棚架上,周围是伸手可及的果子,耳边是虫鸣嘤嘤蟋蟀互逐。翻个身,头顶皓月当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关月亮的诗句,脱口而出。可惜,无人与她分享。身旁,劳累一天的丈夫满足后沉沉睡丢。远处传来一两声呼喊,发菜的队伍出发了。

    在河南,总有意外和惊喜。这不,公公下的网子套住了一只兔子,作为儿媳妇的她生平第一次吃到了兔肉。人们都说说兔肉柴,不好吃。而她却觉得鲜美无比,大快朵顾。丈夫回来拎两条大鱼,尽管她分不清是鲤鱼草鱼鲑鱼还是别的什么鱼,但不影响她享受美味,品之如饴。婆婆会挖半篮子花生,用调料水煮了,一家人当零食吃。还有红芋,又大又甜又干又面。更不要说自己种的桃、苹果、梨、李子、黄瓜、西红柿等等。丈夫嘲笑她“吃相难看”,邻居也开玩笑说“在娘家成天饿着呐!”他们哪里知道,她的娘家五陵原上,冬种小麦夏播玉米,几乎不种别的。苞谷糁子燃面搅团锅盔馒头,可以放开肚皮吃,蔬菜却很少,瓜果鱼肉更是少见。再说她这么多年一直在上学,填饱肚子而已,哪里能追求什么营养多样、丰富绿色?

    这些很接地气的文字,来源于生活,得益于作者亲身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如实的记述。所以,我说,何琼老师是平民史诗中的一位时代书记员。

    另外,我们从她这部书的字里行间不难发现透露出来的诸多关于她读书与写作的信息。她出嫁时把两箱子读过的书带到了婆家,在后来的日子里还在不断地买书,不断地有朋友送书。她读过莫言的《红高粱》,读过陈忠实的《白鹿原》,读过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还读过诸多的古典诗作,而且是博闻强记,运用娴熟。她有写作素材本,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作,有诗歌,有散文,如《要得发,先补袜》《种麦时节不种麦 ,河南农民种房忙》《三个喂“猪”的女人》。她的文学语言特别鲜活,生动风趣,单是她笔下的打搅团、夹老鸹㪪、蒸凉皮、炒馍豆豆等,我想,每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一定有着很深的印象,那语言不逊色于一个麻利女人做饭时的干脆利落,她笔下引用的古典诗句不比我们那个人慢张、欠缺,她知道的乡间俗语、农谚等足以赛过一个一直生活在乡下,终身务农的老农。这些,不只是大大地丰富了她文学作品的含量,还增强了她作品的趣味性和鉴赏性。爱书,勤读书,常写作,又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学功底,如今,有着四十余万字的《良善庄》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不说作者是一位情志满满的写家子,大大的写家子!

    要了解中国的农村、农民和农业,要真真切切地感受民风、民俗和乡愁,要知道何琼老师的学识、情怀和文风,不妨静下心来,好好地品读她的新作《我的逝去的良善庄》,这本不是小说又是小说,不是散文又是散文的书!

    当然,余下的三分之一内容我还会读下去。如果条件允许,我还会读第二遍,第三遍,毕竟,这是我多年来接触到的一部最接地气的好书,一部语言鲜活,写法又很独特的书。

     

    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王剑利:长安作家协会文学评论委员会主任,长安区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长安区政协文史员,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长安诗刊》《陕西真元文学》《悠闲雅趣》编辑,《关中文学》顾问兼特约作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为村庄续命的一部大书(张立)
    • 下一篇:评论:探寻消逝的家园——读何琼《我的逝…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