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何琼专题>>正文内容

    评论:为村庄续命的一部大书(张立)

    作者:张立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4日 点击数:

     

    我曾看到一个重要的数据,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率从18%,增长到了如今的67%,这个变化绝对是空前绝后的。有研究者认为即便跨越了近千年,先秦的军队也不一定会败给唐朝军队,因为冷兵器和战法变化并不大。但现在科技日新月异,四十年前整个村子都很难有一部电话机,谁能想到今天通讯和网络如此大放异彩,电脑网络、智能手机、AI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曾在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我常觉得,父辈与我们,可能是有史以来经历最多的两代人。从两千年来都类似的耕作器具、生活方式,发展到日新月异的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光阴。速度快得让人难免有些不踏实,需要等一等心灵的脚步,需要安稳一下动荡的灵魂。因此,对以前平静甚至停滞的生活产生怀念也是情有可原的,所谓时光不老,岁月静好。或许是岁月淡化了曾经的艰难与不公,只留下了美丽的乡愁。”

    身处在一个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代,几乎所有敏感深思的人,喜欢写作的人,都难免会回望过去和乡村,写下很多回忆性文章。因为如果不写下来,可能自己都会忘却,下一代更是没有这种体验了。这也导致了这类文章太多,曾经有文学刊物就发声明不再刊登此类写乡土乡情的文章。但是写作者不就是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吗?不就是要触摸时代脉搏,抒写最真切的感受吗?

    所以我觉得乡土乡情类文章,如果是你的心灵需要,该写就写,不要有顾虑。唯一的问题是,怎样把它写好,写出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却又能触动很多人的灵魂?

    我在看了何琼的《我的逝去的良善庄》一书的很多文章后,欣喜地发现,作者何琼是做到了,文章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也触动了我的灵魂,相信看过的人都会被触动吧。

    如果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观察范围缩小到西安市及周边区域,2017年应该是城市化高峰甚至顶峰之年。这一年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启动“大西安元年”,城市扩容带动大规模征地拆迁。我的村子,我身边很多亲友的村子,包括何琼女士的村子良善庄,都是在这一年被拆迁的。我们村子在渭河南岸几里,和咸阳秦都区相邻,亲戚中有很多咸阳人,所以对渭河也比较熟悉,拆迁后,我也想为家乡写些东西,散文集名字都起好了,叫《沣渭之间》。因此我读这本书时很有代入感,拆迁的过程,村庄的骚动,村人的命运,流传的故事,我也多少了解过一些,但因为离开得太久了,没有何琼女士挖得这么深,写得这么真切。

    这部厚重的书,用作者何琼的话说,散文笔触,小说题材,自称为“心情裸录”,是她婚后30年农村生活的浮生散记。这场为时三年的写作对她是一种疗愈,让她走出了不适、迷茫和郁闷,重新找回了自己。

    一般人写乡土乡情,笔下多是浓浓的乡情、美丽的乡愁,或是对乡俗民俗的记录,难免有千篇一律的感觉。甚至,有人的文章写得很好,但不堪细细思量,比如说咸菜是如何如何美味,现今的人应该好好吃出咸菜的美好。而何琼女士的文章中,尽管也有乡愁,但并没有让“岁月淡化了曾经的艰难与不公,只留下美丽的乡愁”,而是真实地书写、记录,“记录的同时也有创造”。她写下了很多泪与痛,很多村人的命运,特别是她笔下的几位女性形象,让人唏嘘不已,让人想起一部书的名字——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良善庄,从此不在了,很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不在了,但有了这部书,可以说何琼是在用文字为一个村庄续了命,也是为这个村庄生活过的很多人续了命啊。因为,正如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所说的:当这个世界里没有人再记得你时,你会彻底消失。一个人、一个村庄,是否消失,不是死亡或被拆迁,而是依赖于他者的记忆与传承。而这部书,就是一部记忆与传承之书。有它在,良善庄就没有从这个世界消失。

    阅读过程中,我印象最深还是何琼对良善庄人数十年艰难往来于渭河南北两岸农作生活的描写,说实话,我是没想到的。虽然我母亲就出生在渭河边的村庄,但附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了渭河一号大桥,她坐渡船的次数屈指可数。所以当我看到良善庄人直到九十年代甚至本世纪初还来回奔波在渭河渡口,长时间等船,甚至曾发生过多次过河事故,真是同情并痛心不已。作者写她在河南岸劳作一周未能回北岸家里看女儿的迫切心情,让我感动不已。她写的一篇文章标题就叫《不要只被河滩的美景陶醉》,还有一篇《河滩旧事爱与恨》,文中写了河南(岸)的充满农家诗意的生活,和谐淳朴的民风,但也写了不和谐的事情如偷盗、自杀,长期河滩农作导致村人大量的风湿关节炎肠胃病等。她如此写道:“河南啊,我们的河南,你给了我们充实和富足,但你也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和激情,留给人疾病和伤痛。你让人爱,爱得死去活来;你也让人恨,恨得咬牙切齿。”

    何琼书中描写了不少悲剧性的故事,对我冲击力很大,比如《小茹,走好》《刘嫂:一生凄凉不可听》,还有很多农村隐秘的暗角,如《毛女婶子:尝了一口爱》《“空中栈道”》等。农村生活的艰难与不公,光亮与幽暗,并不曾在她的作品中缺席,这是她这部书的成功之处、真实之处、深刻之处。因此可以想见,我是不太同意该书附录中一篇评论文章的部分观点的。这位评论老师建议作者:“情调再乐观一点。要站得更高,望得更远,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表现农民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对老屋的恋恋不舍,应该写,但不要过分渲染凄凄惨惨的画面。”

    我还是觉得,作者就是要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和观察到的真实现状,不拔高,不媚俗。曾经的艰难与不公,无需美化,现在的高效与便捷,也未必就得歌颂。

    这位评论者提出的语言再简洁一些,去除一些冗词赘句,反复打磨句子的建议,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的。

     

    2025年3月29日

     

    作者简介:张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青年文学委员会主任,西安市作协理事,长安作协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要有光》《元和中兴》《能不忆长安》,诗集《时光漫步》。曾获第四届丝路散文奖。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一部乡村的挽歌:说说我们共同的乡…
    • 下一篇:评论:“我”的心路历程——读《我的逝去…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