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正文内容

    评论:董颖夫:陕西文学的“装台人”( 刘省平)

    作者:刘省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点击数:

    在陕西文学的星河中有这样一位默默闪耀的明星——董颖夫。他以一生的热忱为陕西文学搭建舞台,助力众多文学梦想绽放光芒,堪称陕西文学新时代的“装台人”。

    清明前夕,咸阳草根作者何琼新书《我的逝去的良善庄》分享座谈会在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宫举行。在这场座谈会上,董颖夫的身影格外忙碌,他向到场的30余位作家、学者、评论家介绍何琼的生平及创作情况。众人对何琼的新书赞誉有加:杨广虎认为,这是“一部底层视角下的‘平民史’”;作家魏宝荣认为,这是“一曲农耕文明的哀歌”;作家张立认为,这是“一部为村庄续命的大书”。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著名文化学者雷涛现场直言:如果说何琼是一匹“千里马”,那董颖夫就是独具慧眼的“伯乐”……

    1949年12月,董颖夫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马王村一个贫苦农家。年少时,一篇《梁生宝买稻种》如同一粒文学种子,在他心中种下,而《创业史》则让这颗种子迅速生根发芽。即便初中毕业后返乡务农,生活困苦、命运多舛,他也未曾放下对文学的热爱。在田间地头的休息间隙,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他坚持编写故事、创作小说。凭借着这份热爱和顽强的毅力,他的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县奖励,开始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

    1980年,董颖夫被聘选至长安县文化馆担任创作干部,本以为文学梦想即将启航,却因文化馆无法转正且收入微薄,无奈中断了这份工作。他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文学岗位,走进家乡的建筑队,后来又办起文化站、纸厂,甚至投身建筑工程和地产开发。尽管生活的重心不断转移,但他心中的文学火种从未熄灭。直到 2009年,事业取得成功的他,将多年的文章结集成70万字的《沣浪集》出版,内容包括:小说、故事、散文、诗歌、戏剧等,《沣浪集》的问世在长安乃至陕西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在董颖夫的心中,柳青是一座不可逾越的文学丰碑。他是柳青的晚辈、崇拜者,虽与柳青素未谋面,却将传承和弘扬柳青精神视为己任,为陕西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不少贡献。

    让董颖夫后来一直颇引以为豪的是他为柳青做的那些事情。1996年,为帮助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陈忠实了却心愿,他自费征地,在长安县皇甫村神禾原头修建了柳青墓园。从此,他便像一位不知疲倦的拓荒者,为弘扬柳青精神先后策划和筹建了柳青广场、柳青纪念馆、柳青雕像。他倡议并筹集百余万元设立“柳青文学奖”,为文学新生力量点亮一盏明灯,扶持和奖掖了无数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他一手策划并发起成立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致力于推动柳青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他还自筹资金,与人合作编排大型秦腔现代剧《柳青》,该剧在全国第十一届艺术节上展演,收获了极大反响,让柳青的故事和精神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传播。在担任长安区政协委员的20多年间,他策划编辑《柳青在长安》等文史丛书,用文字记录下柳青在长安的点点滴滴……

    董颖夫促成了长安作协的成立,还为长安作协及会员做了不少好事:长安作协的经费由他提供,他个人出资编辑出版《长安作家及作品名录》,使一百多位作者受益;他出资为徐剑铭、肖宝善、李希仲、王峰、邢小利、何少南、王渊平、王茜红等多位作家朋友组织召开作品研讨会;张军峰、张立、张培忠、吕维等长安作协的青年作家出书时,他也都热心地予以资金扶持。

    2024夏天,在长安区的一次文学活动中,董颖夫偶然发现了来自咸阳的草根作者何琼。何琼质朴而充满力量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瞬间吸引了他。他敏锐地察觉到何琼的巨大潜力,毫不犹豫地将其吸纳为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并决定从她上百万字的作品中精选一部分,出资帮助其出版。

    为了让何琼的作品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给读者,董颖夫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策划到统筹,从编辑到出版,他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甚至还拿出2万元的资金予以扶持。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何琼的20余万字非虚构作品《我的逝去的良善庄》终于问世。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的会员及何琼的文友们纷纷撰写评论和读后感。董颖夫看到自己的眼光得到认可,心中倍感欣慰。但他并未就此止步,又出资为何琼召开一场作品座谈分享会,助力她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著名作家陈彦长篇小说《装台》中的主人公刁顺子,还有他身边的一帮来自农村、生活于西安城中村的兄弟,他们都是真正的草根,生活充满艰辛,却依然怀揣着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戏剧的热爱,为戏剧事业的发展辛勤工作,默默奉献。董颖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用自己的财富、时间和精力,为无数文学爱好者搭建起通往文学殿堂的桥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他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陕西文学前行的道路;他又像一座灯塔,为那些在文学海洋中迷茫的人指引方向。

    董颖夫对文学的热爱早已超越个人创作的范畴,升华为对整个陕西文学事业的无私奉献。他扶持的不仅是何琼这样的草根作家,更是在传承柳青精神,推动陕西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他的每一个善举,都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推动文学进步的强大力量。

    从文学青年到成功企业家,再到陕西文学的“装台人”,董颖夫的人生经历可谓丰富多彩。他用一生书写了对文学的忠诚和热爱,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坚定信念,追逐梦想。

    相信在董颖夫的影响下,陕西文学的星空将更加璀璨,会有更多怀揣梦想的文学新星在这片土地上升起,续写陕西文学事业的辉煌篇章……

     

    2025年3月31日于少陵原下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先生,我还想听你述说——2025清明祭柳青…
    • 下一篇:评论: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是全国最活跃的…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