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正文内容

    先生,我还想听你述说——2025清明祭柳青(董颖夫)

    作者:董颖夫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点击数:

    编者按:在2025年3月30日,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组织各界人士清明节祭扫柳青墓的仪式上,以文学的形式(代祭文)纪念柳青。

     

    先生,我还想听你述说

    ——2025清明祭柳青

    作者:董颖夫

     

    年年清明,岁岁清明,

    轻轻地走进这静穆的墓园,

    先生,我们来看你来了!

    在这个百花盛开,白鸟争鸣的季节,

    在这个麦苗拔节,万木吐绿的时节,

    怀着一个后生的虔诚,

    我们,来看你来了………

     

    我觉得,这不是墓园,

    应当是蛤蟆滩上一个农家院落。

    你在那棵百年老槐下坐着,

    面前摆着一张老式的方桌……

    先生,让我为你捧上一杯清茶吧?

    饮一杯清茶,先生,

    我还想请你指教、听你述说……

     

    这不是梦呓,不是幻觉,

    人活百岁,早已不是传说!

    你说过,文学是六十年为一个单元,

    那年,你年仅六十二岁,

    壮志未酬,你怎肯对苦恋半生的文学,

    拂袖而去,挥手作别?,

     

    何况,那部创业者的“史记”

    还散发着你滚烫的体温,

    温暖着在板结中苏醒的土地,

    和破冰解冻后正在消融的江河。

    也测检着这块土地的脉动,

    辩析者耕耘者生命的原色,

    和风动云移中的阴晴圆缺……

     

    为此,你在这荒僻的神禾原上“蹲了”一十四年!

    14年啊,有谁会不为前路而反复琢磨?

    但是你没有!在庙堂与荒野间,

    你毅然地选择了走向荒野。

    与那些视土地为命根子的父老乡亲日夜厮跟着,

    看他们耕翻,帮他们撒播,

    一只烟锅、在传递中烟火明灭……

     

    这一切,巍巍秦岭山都看在眼里了,

    一位人民作家的风操融入了苍松翠柏!

    蛤蟆滩皇甫村神禾原的乡亲们理解了:

    《创业史》不是村史、不是稗闻,

    先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趟水而过,

    为这个民族的前程“上下求索”!

     

    但是先生,你的故事没有讲完,

    就像一垄地不会只有一季收割,

    就像一棵树不会只有一年挂果。

    就像一条河不会永远静静流淌,

    就像一个人不会一生永远正确!

    先生,如果活着,你一定还会有话要说!

     

    可惜你没躲过那场风暴,

    多大的树也在它的面前轰然夭折!

    那天,少年的我看到你从长街经过,

    高贵的头颅被暴戾者摁进了鼓噪的“囚车”……

    先生,那一刻我没有为你流泪,

    不是少不更事,而是灵魂走失后的怯弱!

     

    多么想与你对面而坐,为你沏茶,然后

    虔恭地,听一位百岁老人睿智的述说!

    关于人生关于历史关于文学关于生活……

    关于这一百多年的花谢花飞,一百多年的潮涨潮落!

    可我又不得不直面这残酷的现实:

    这里是墓园,我是在你的墓前站着……

     

    六十二年的苦恋,四十七年的诀别,

    先生,你的生命属于神圣的文学!

    是的,“文学依然神圣”,即使遭遇不测,

    她也是这纷繁世界的生命底色!

    于是,我的热风中向你深深地致敬:

    火把在前,追索者的脚步永不停歇!

     

     

    2025年3月30日

     

    柳青生平简介

     

    柳青,原名刘蕴华,1916年7日2日出生于陕北吴堡县寺沟村。少年时,柳青在本村念书三年。1928年到米脂县上高小,他大哥在北京大学读书参加共产党回陕北。受其大哥影响多次参加社会活动,接受了革命教育。1928年5月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他考入绥德师范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1934年柳青初中毕业后来到了陕西省会西安,考入西安高中,对文学的兴趣更大,阅读了大量的苏联文学作品。升入高二不久,发生了“一二九”学生运动,西安学生积极响应,他负责西安高中的学生刊物《救亡线》编辑工作,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负责学生会的《学生呼声》编辑工作,随即被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在上海《中学生文艺季刊》秋季号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待车》。1937年又到《西北文化日报》副刊当编辑。又考入北师大、平大在西安办的临时大学。后转至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协工作。1939年至1940年以随军记者,文化教员身份转战山西抗日前线。出版《地雷》小说散文集。延安文艺座谈会后,1943年的三年,柳青深入生活来到陕北米脂县民丰区三乡作乡文书。根据这一时期的生活积累,他在乡下写成了长篇小说《种谷记》的初稿。1945年9月,组织上调他到东北,他把初稿带到大连,他负责接收和整顿一个书店。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种谷记》。随之又回陕北。于1951年写出了以战争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铜墙铁壁》。

    写成《铜墙铁壁》的当天下午,他就参加创办《中国青年报》的工作,担任报纸的副刊主编。半年后他又要求离京回陕,他要从互助组起,参加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全过程。1952年到长安县担任过县委副书记,不久就在皇甫村安家落户。

    柳青认为:作家要认真生活,不认真生活的人就不可能认真创作。直到1966年“文革”被迫离开长安,他在长安整整工作生活了十四年。

    1956年他将合作化初期完成的几篇散文收在《皇甫村三年》一书。1957年写成《狠透铁》:

    1954年他就写出了《创业史》初稿,经多次修改,1959年倾注他六年心血的多卷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出版。

    1966年以后,柳青被关进“牛棚”,身心受到了巨大摧残,面对邪恶他表现了一个真正作家的铮铮铁骨,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周总理关心他的创作和健康,1974年又重返长安,在病床上修改《创业史》第二部,为给人民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他奋斗到生命的最后。

    1978年6月13日,柳青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3岁。遵循柳青生前的遗愿,柳青的骨灰安放在皇甫村神禾原畔,永远和长安人民和皇甫村群众生死长相守。

    柳书记,站在你的墓前,我们告慰你一件好消息:

    2024年,你1953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佚作《在旷野里》,时隔70多年之后被发现,由柳研会送交《人民文学》发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立即引起全国轰动和巨大反响,普遍认为《在旷野里》是一部出自文学大师之手的大作品;一部严肃而真诚地向生活提问的小说;一部文学价值很高、文字安静又充满大地生机的作品;一部同时代没有参照项的敢为人先之作,新中国文学史上的遗珠《在旷野里》。

    我们告慰人民作家柳青的在天之灵,你的遗愿实现了,请柳书记放心,你的精神和你的作品将永垂不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央视记者来长安采访《柳青》故事
    • 下一篇:评论:董颖夫:陕西文学的“装台人”(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