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田民与柳青的故事
刘田民,长安区王曲街道皇甫村人,是《创业史》中“才娃”的原型人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年来他与柳青的故事......
如往常一样,我早早来到这座小而安静的墓园,拔去荒草,清扫小院,整理祭奠的鲜花,拂去墓碑上的黄土,40年以来我始终默默无闻守护着柳青墓园,担当着志愿讲解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伟大作家柳青的故事。
这40年来的坚守,不为别的,只因从小受柳青伯的影响,他那始终坚持为集体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坚持为群众谋出路的信念深深感染了我,让我一直坚守岗位,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不平凡的事。
我是在1946年9月29日出生的,自幼便失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创业史》中没了“女人的可怜人”高增福就是我的父亲,而我便是书里面的“才娃”。
小时候,父亲常常把我夹在胳肢窝里去开会。柳青伯1952年来到皇甫村,那时我还不到6岁,他总叮咛妻子马葳姨多关照没了妈的我,我至今清晰地记得一次自己头上长疮,从北京开会回来的柳青伯都不忘给我买“黄水疮膏”,让小小的我感受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亲情。
柳青伯在皇甫村14年,他把自己最热烈最深沉,最诚挚,最厚重的情感倾注在广大劳动人民身上,尤其给予我像家人般的关爱和疼爱,影响了我的一生,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也传承了柳青伯的优秀品质,甘当老黄牛,默默耕耘,从不言苦。
40年来,我始终坚持义务为柳青守墓,从不间断。柳青墓园、文学馆等修复好后,我又坚持为来客讲解柳青故事,接待人数达20余万人。我是柳青的侄子,他二老把我这没妈的娃当自己的孩子一样,我很爱俺柳青伯马葳姨,我会护他们一辈子。
我在197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柳青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我始终用共产党员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知恩图报,认真负责。生活朴素,不凭借柳青的声名来搞个人特殊,用实际行动传承守护者皇甫村传家宝柳青精神。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党政干部也要学柳青,像他那么接地气,那么能够跟老百姓融入在一起。”如今,到柳青墓园缅怀柳青、学习柳青的各类纪念活动,络绎不绝,每次都由我为大家义务讲解。
小时候我爸和我柳青伯,家斌叔经常为研究发展大队的事情开会,有时会一开就是一晚上。记得有一次晚上下着大雪,我柳青伯,家斌叔来我家研究大队的事情,说了半夜,我都睡着了,后来他们要走我爸去送,我醒来了,那时候有狼啊,人晚上出门都拿着棍子,送他们出去我都可以看见狼的眼睛在黑夜里发的绿光。但他们不怕,说说笑笑就走了。其实为了集体的事情他们啥也不怕!
而我现在所做的正是在传承他们一直所坚持的,即便是在讲解过程中晕倒,送到医院挂了三天吊针,第4天我又出现在了柳青墓园。我愿意每天守护俺柳青伯马葳姨,俺伯生前爱养鸽子,我这几十年来也养了40多只鸽子,准备把鸽子搬到墓地来,让和平鸽保佑着俺柳青伯曾经关爱过的皇甫村子子孙孙都平平安安。柳青伯于1978年6月13日在北京去世,逝者已矣,而他生前托付的两件事,我始终没有忘记。从柳青伯去世以后,我和父亲一直为他守墓,直到2003年冬季父亲去世,便只剩下我一人守墓,但我也从未想过放弃。
数十年来,只要有人来参观,我都会步行两公里路,爬过一段缓坡,去给参观者开门、讲解,有时候还会把远路而来的参观者带回家吃顿饭,没有人参观的时候,我会时不时利用空闲时间去墓地拔草、打扫卫生,以保持墓地应有的洁净。
这几年,随着大家对柳青精神的敬仰,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我有时候甚至忙得饭也顾不上吃。2016年柳青一百周年诞辰,一年间仅接待参观人次就达203次,最多的时候一天跑过5趟。这期间,从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儿子给我买了电动摩托车,在这条从村里通往塬上的两公里路上,我就这样把自己走成了古稀老人。
每当缅怀的人默默离去,我总会在柳青墓碑前站立许久。柳青伯在皇甫村蹲点体验生活,创作这样一段历史,这样一种精神,是皇甫村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文化遗产,柳青故居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更需要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共同学习,共同守护,将柳青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西安好人”陈浮浮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