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名家赏析>>正文内容

    评论:从《在旷野里》回望乡愁(姜乾相)

    作者:姜乾相 来源: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6日 点击数:

      今年上半年,已故著名作家柳青再次“流量”爆棚。他的佚作《在旷野里》先是在2024年第一期的《人民文学》杂志首发,随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精装单行本。这部不足10万字、创作于70年前的“未完成”小说出版后,不仅在文坛引起了广泛关注,还在广大读者中引发了强烈共鸣。

     

     

      刚拿到印刷精美的单行本,我便一头扎进小说中,被故事情节推着向前走,被小说中的人物、故事所深深吸引。

     

      现实主义的精品力作

     

      与《创业史》一脉相承,《在旷野里》同样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了上世纪50年代初,陕西渭河平原上的乡村生活画卷。

      小说起笔写的是新任县委书记朱明山登上一列火车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场景。在一趟飞驰的列车上,车厢里播放着《歌唱祖国》的暖心旋律,乘客的脸上泛着盈盈笑意,车窗外渭河闪动着耀眼的光芒,蓝天下映衬着巍巍秦岭……这些生动的场景与新中国百废待兴、人心思上、干劲十足的社会氛围相契合,不仅奠定了小说的基调,也确立了作品的叙事节奏。

      故事发生在1951年的陕西关中渭河岸边,靠近秦岭终南山的一个县。县委书记朱明山刚刚到任,突然接报:本县棉区发现棉蚜虫害,情况紧急,需要及时治理。《在旷野里》围绕干部和群众在盛夏时节消灭棉蚜虫害这一核心事件展开,塑造了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朱明山,县长、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团委干部、公安局局长以及群众中的生产能手等众多人物。这些拥有不同观念、不同性格、不同处事态度的角色,共同构成了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

      小说围绕消灭棉蚜虫的过程,将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紧密结合起来,还原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社会场景。这种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使得作品具有极强的代入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比如,书中写到:“在你眼前,辽阔的平原迷迷蒙蒙地展开去。远处的村庄和树丛,就好像是汪洋大海里的波浪;近处,村庄淹没在做晚饭飘起的白色炊烟里面,只在炊烟上边露出房顶和树梢,很像陕北山顶上夏天黄昏时所见的海市蜃楼。”柳青将他对土地和人民的深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幅令人神往的陕西渭河平原的风情画。此外,文中对方言的运用,以及语言营造出的物象与心象的双重之美,让身为关中人的我倍感亲切。

     

     

     

      乡愁与时代精神的有机交融

     

      据柳青文学研究会会长邢小利先生深入考证,柳青到达陕西长安县后,就开始创作小说《在旷野里》,从1953年3月初至10月7日,前后用了七个月左右的时间,而这部小说的思想内涵和问题意识,正是柳青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长期思考的结果。

      《在旷野里》围绕当时农业生产生活的典型场景和典型事件,描写了以朱明山为代表的党的优秀干部,与群众一起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过程。“我们不能光靠嘴来克服农民的靠天吃饭思想吧?要靠我们的实际工作吧?”作家在作品中直面“三农问题”,思考中国最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提醒党员干部“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里不掉队”,更强调了“严重的天然虫害是可以拿有组织的人力治好的道理”“做出来才是最带劲的宣传”。

      同时,这部作品也较早地触及、批评了个别领导干部在掌握权力以后表现出的官僚主义、特权思想。比如,小说写到:“很多人被摆在领导地位上以后,人们可以从他们身上体会到责任心和对事业的谨慎,对干部的关怀和对自己的严格。但是有些人被摆在领导地位上以后,人们从他们身上却只感觉到把权力误解成特权的表现——工作上的专横和生活上的优越感,以至于说话的声调和走路的步态都好像有意识地同一般人区别开来了。”此外,这部小说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地触及干部的家庭生活,特别是婚姻、爱情这类较为敏感主题的文学作品。

      尽管《在旷野里》不足10万字,而且是“未完稿”,但其结构相对完整。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到柳青作为一个优秀作家深入生活、研究生活、发现问题、揭示问题的意识和勇气。这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其历史价值、文学价值、研究价值不可小觑。

      在作品中,柳青先生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乡村的美丽,也带给我浓浓的乡愁。这种乡愁,既是对家乡的眷恋,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远离故乡的我而言,这种乡愁恰恰展现了作品的感染力,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共鸣。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别出心裁,沿用了当年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的封面设计。封面图案出自著名画家方鄂秦之手,秦岭、乡村、田野、插秧、耕作的白描绘画,贴近生活、细致入微、深入人心,既有着极高的辨识度和关联度,又与作品所描绘的地域环境相得益彰。

      回望新中国成立初期,柳青放弃城市的生活条件,在陕西长安皇甫村扎根15年,创作了长篇现实主义小说《创业史》,为中国当代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影响了路遥、陈忠实等一批作家和千千万万个读者。同样,《在旷野里》依旧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佳作。它以真实的社会背景、典型的人物形象、细腻的细节描写和紧贴时代脉搏的立意,再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缩影。

      作为一名读者,我从柳青的笔下领悟到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可以说,《在旷野里》让我畅享了一次回望乡愁的精神之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对秋(朱鸿)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