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爱心萝卜传温情 社区关怀暖人心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孙宝田>>正文内容

    散文:韦曲记忆.悦明园的日子(孙宝田)

    作者:孙宝田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3日 点击数:

    任何年代,社区都是继续着村落的又一种生活方式。

    这里是仿“圆明圆”风格的小区,也是一座城中之村落。我常常走过楼下的广场,近晚的夕阳抹在园中那些楼窗上,光揉揉的亮得暖活。驻足在广场上凉亭中,听着夕阳远去的声音。一群麻雀歇在椰树上,叽喳出一部繁乐图。我想,这正合了长安县时期火红年代的风脉遗存,因为,这里曾是长安县功臣企业一一“长安氮肥厂”的驻地。所以,才蝉变出这派祥和,才有了这片宜居的家园,才能有了这个既是园林又兼村庄的一一悦明园小区。

    悦明园位于韦曲北街西头,皂河以东,与清凉山下塔坡村相映成对。过去长安县时,韦曲西街(现为北街)的韦斗路上,多处是县办工业厂区和家属院。如今,已成为岁月遗留下的新兴小区。由西韦村向西,至长安氮肥厂,以次是棉花小区,粮食小区,宏达小区,摩登小镇,轴承小区,印务小区,水务小区,生产资料小区,百货仓库小区等等。唯有悦明园小区是建在氮肥厂厂区上的首个开发的新型小区。

    氮肥厂约于1971年建厂,火红年代兴盛于八十年代。现在的北街什字东西,塔坡村前的韦斗路上,曾经排满了供销社拉化肥的马车、托拉机。厂部办公楼前站满了拿指标/等待购买氮肥(碳酸氢铵)的人,更有甚者东西韦小学老师给学生布置的竞是:“作业,化肥一袋”?大门口两边八字墙,上写着毛泽东的话:《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句社会主义方针,激历了几代人的奋斗。

    长安县氮肥厂为长安县农业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井盛时干部、工人达二千人之多,氮肥《碳酸氢铵》堆满厂区内外和塔坡村口。其工人多是召收的农村知识青年,记得我村隔壁的郭根锁,甫张村我的同学严康民,杜禾村同学胡长浩,以及厂工会宣传干事我的画家朋友王子云……等等,都在这厂里过渡着自己的青春岁月和平凡生活……。也许,他们的经历并不传奇,也许他们正是一群普通的人,但我总觉得他们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岁月流过皂河滩,约在二千年初,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氮肥厂设备落后,工艺陈旧,又逢改革开放席卷而来,不得不下马歇业,职工买断工龄再就业安值后,厂区商售开发房地产业。随着一声巨响,“氮肥厂”地标性烟囱轰然倒塌,一切关于“氮肥厂”的辉煌随风远去。

    由此,曾经的明星企业——长安县氮肥厂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厂房冷清了,车间冷清了,经济重心转移,谁也没有法子?后来,有人调侃说:“长安县失及江山,没有保住工业这个摊子,败家子作派!”这话,我不敢苟同。

    如今的悦明园,进入北门,眼前一个若大的广场,中间仿“明圆”石拱门,门后小喷泉,两边箫立十八般石兽,广场东西由西方雕像《泉》演化出来的仿汉白玉雕像,描绘了一位手举水罐的少女,她以歇步式姿态立于泉水边,右手弯在头上,左手托着一只大水罐,泉水正从罐中流出,既寓意少女的纯洁清灵,又使画面保持和谐流畅的韵律。她代表着欢乐、喜悦和持久的美丽和魅力。那些喷泉两边的石兽,象朝圣者的肃立,那道旁的曲台木阶和台阶上的不锈钢栏杆,都充溢出经典文化的古意和洋气。

    喷泉通凉亭,东西两边各有曲径通幽处,花架上有爬藤遮荫。

    沿着广场旁边的小道,走入后排楼群,远远望去,这头看不到那头,似乎并不感觉这是条巷路,只是小巷又对着楼宇间,两旁栽了树木罢了。悦明园最崇尚的也许是“圆明圆”的造型和颜色,或许是黑与白,或许又不是。反正法式路灯杆用黑漆刷黑,凝重、锃亮,俨然如此庄严,隐藏在花圃里。广场背后东西设有两个小广场,健身器材一应尽有。园中一切草坪里,顺手放的花盆,小到罐子、盆子等。你一人走过园区时,似乎四面八方的楼窗都有看你的眼睛。走在园区里,于是,仿佛能听见风声中历史的回声。这情景不由我便生出了黑与白两极的美学思量。

    清晨,一轮红日刚刚从东面的楼顶上升起,小区里的保洁员早己将各个路巷打扫干净,上班族和上学孩童,匆匆的脚步从园区各楼门进出。他(她)们是要抓住一天中的宜人时光,去劳动,去挣钱,去学本事,尽人子之责,尽谋生之道。

    老人们起得较晚一些,或坐在广场晒太阳,说些新闻和闲事类的话语,或提蓝小买,摆摊设商挣个零花钱。或拉着小菜车,去超市或秋林公司,买自己需要的家常,吃食街的小吃,寻找那便宜又新鲜的菜品。

    夕阳西斜,夕阳将一抹金色涂鸦在园区的树和楼上,人鸟归巢,上班族披着霞光蜂拥而归,年轻人骑上电动车捎带着接孩子的活儿,拖儿带女的人们一溜鱼贯归家。这时,当夕阳余晖投抹在小广场时,老人们、带孩子的家长们早早吃过晚饭,坐在广场的树荫下或喷水池边,听广播吼秦腔,拉起了闲话家常的夜话。

    园区的路在树荫处直通单元门口,路上收拾得很干净,我每每回家,脚步不由得迈过广场,走入那弯曲的一道荫凉之中,感受那心中久违了的乡村里慢生活的味道……。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我对悦明园里这些普通居民们日子的诗意赞叹与感想。

    也许他们都不是什么英雄,只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凡人,但觉得他们更像在夕阳下平凡的小鸟,自由自在,静好和谐。像路旁那一溜树丛上的树叶子,年年长出来又年年落去,重复着幸福的日子。大家每天都忙碌于这片家园里开始与尽头,出门与归家,来回穿梭……,一串串勤快的脚步,绽放着蓬勃的生命力,为了家、为了孩子和妻子而奋斗着,也普通着。

    新社区,承载着百年乡村、乡俗、乡情的继续,平凡的日子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只有在新社区这片乡土上才能找到安心、宁静与陶醉。

    如今的韦曲,仿佛是一夜之间改变了一切,除了城壕街,再也找不到那老城老街的影子。长安县氮肥厂,一个被遗忘的时代功臣。却将托起一座现代社区一一悦明园。大抵是因为,这里曾经是时代的工业圣地,曾经有一群可爱的人,爱上这一片土地,必定是因为,这里承载了人们无尽的回忆。

    置身于园内,透过时光的缝隙,我们仿佛能看到这儿曾经的厂房、浓烟滚滚的烟囱、来回不断的卡车,还有穿着一色工作服忙碌的工人,那是当年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而忙碌的热火朝天景象。脚步声在厂区里发出接连不断的回响,就像是它发出的一声声入耳的赞歌。这个曾经存放了太多人青春的地方,有着太多太多的感动故事。

    韦曲的春天有声有色,绘就众多社区的美丽画卷,也许大多数社区里的生活感受都一样?但是,我时常觉得这里的日子却与众不同!悦明园就像刮过皂河上的清风,落在岸边的细雨,洒在时代里的阳光,永远绽放在生活里的五彩斑斓的花朵……。

    时代变了,长安变了,韦曲有多大发展,北街就有多少变化。昔日红火的工业厂区,它们都去了那里?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韦曲乔家村(孙宝田)
    • 下一篇:散文:古老的符谒《魂》(孙宝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