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俗文化>>正文内容

    祭祖文化在长安

    作者:薛志毅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29日 点击数:

    当我们研究长安节日文化时,学者们引经据典,下了很多功夫,找出了不少历史上的经典章句,譬如上元节(正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下元节(十月十五)等等,应该说是在理论上很有说服力,能站住脚,也确实是文化。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历史变迁,人类生活穿过了历史时空,经过每一次社会更迭,各种文化都要发生改革,有的遗传了下来,有的甚至彻底消除,这就是所谓的“裂变”。譬如学者们提出的七月“鬼节”、七月十五下元节主要是祭祖这一说法,作为长安的现在,根本就没有。而且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也可能是上古的一种风俗,早已失传。

    为了使学者们了解这几十年的长安祭祖文化,作为一个自小在这一地区生长、对长安的祭祖文化相对了解的人,下面就将现在长安人的祭祖文化予以畅抒,以供学者们参考:

    老长安的夏历七月主要节日是七月会,这种会流传于西安的原郊三区、长安区、甚至原城三区的当地村子也有,本人已在前不久本版的《长安-七月会》一文中阐明。除了七月会以外,七月七日为七夕,在长安斗门一带也是有根有据风俗,但却没有一点大众祭祖的说法。

    长安人的祭祖,大伙共祭主要在每年的春节、清明、夏历十月一的这三个时段。其它各家如有新丧,那就有七七(从入土日算起,每七日一祭)、百天祭、一年、二年,三年祭,其中三七、五七。百天、一年、三年最重要。在这里我们现阐述一下大伙共同的祭祖文化—即春节、清明、十月一(夏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目前政府在一年中放假时间最长的节日。长安人将春节期间祭祖作为一种对祖先的哀思、对后代的教育;

    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我还是孩提时,长安农村每年腊月二十七八蒸馍,在蒸馍时,除了蒸过年给舅家送的十个大肉包子,还是馒头礼馍,另外还有老人们在祖宗牌位前放的花馍。这个花馍高约上尺,宽约四五寸。是用麦面捏成惟妙惟肖的龙凤呈祥花馍。

    到了腊月三十下午,家家户户放炮接神,实际上就是接祖宗灵位。

    这天下午,几乎每一家都要在家中堂屋摆上方桌或条桌,上边摆上果盘,蜡烛、香表;再摆上前边所说的那个龙凤呈祥的花馍。有神轴(即这个家十几代的祖宗名讳,以代排列的裱好的挂轴,有的上面还有裱的活容祖宗像。裱的水平有高有低,有的是绢裱,有的是纸裱,我小时候听我父亲告诉我我家那个神轴就是我爷爷的爷爷请西樊村人用绢裱的。我记得上边的那写人名的蝇头小楷确实漂亮,祖先的图像也很逼真,不论是自字还是画,比现在所谓的书法家水平有过而无不及。

       有神轴的挂神轴,没神轴的摆神匣—也就祖宗灵位,即木制立匣中间竖有“供奉xxx之神位”,一个桌上可摆多个神位。同样也是摆着果盘、蜡烛、香表、花馍。

       果盘有果盘架、有的是刻花的、有的是直立的。盘子中放着点心、水果苹果、梨子等等,再穷的家春节祭祖也要给祖宗摆些干果。这就是长安农家人所说的“宁穷一年,不穷一节”的来由。

      从大年三十开始,每天家里人要给祖宗上香、叩头;来到家里的姑娘、女婿们也要给祖宗上香、叩头;每一顿吃饭时,也先要给祖宗献上同样的饭菜。

    也在这几天长辈看着逝去的亲人名字,牌位就引起哀思和难过,总要给下代人讲起祖宗的故事,这也是一种传统教育。

    这种祭祀活动一般的到正月初五就结束,有的也延迟到正月十五。结束叫送神,也要响炮,上香、叩头,然后将神轴卷了起来、神匣收了起来。

    可惜这种神轴、神匣在1966年文革破四旧时几乎全被红卫兵毁了,现在各家所存的大都是一两代照片。也有的人家大胆的躲过了那场浩劫,还有幸保住了自家祖宗的神轴或牌位,但就很少了。

    清明节是一场全国的祭祀活动,长安人也不例外。不过这里有的讲究“清明前纸(钱)烧完”,清明前烧纸的,在坟头压三张纸作为记号、以防别人认错坟。有的讲究在清明当天烧纸(钱)。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清明祭祀活动越来越盛。到了清明前的几天到长安郊区的班车都人多的上不去,都是城里城外为祖先上坟的人。于是卖香蜡、纸表、阴票子的人在这些年的清明成了一个市场,冥国银行的票子月印越大,从几百元一下到了几十亿元。而且有了小车、电视、三陪女郎等等纸扎货,竟然也有孝子买了烧献已逝的亲人……

    清明节除了儿子外,主要是女儿回娘家为父母上坟。作为主人也要招待。女儿在父母的坟前痛哭几声。一寄自己哀思,二哭自己的悲哀,当然作为大男人的儿子,只能是泪向心里流、叩个头罢了。

    农历十月一日,在长安各处是同时的,这一天为逝去的亲人送寒衣,大家仍然从几十里、百十里外赶到亲人坟头,兄弟姊妹相约而至,为逝去的亲人烧点纸钱,送点寒衣(纸糊的),交流一下别情,寄托一下哀思。

    长安一带每年祭祖的祭祀活动大致就这么多,这也是这几十年的长安节日文化之一。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古长安七月会一年中亲戚大聚会
    • 下一篇:中秋节的来历与发展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