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长安清明节的活动习俗(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1日 点击数:

        清明节的活动习俗各地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下述活动。传统清明节的活动习俗除带上烧纸、冥币、食品、水果等祭品上坟扫墓祭奠先人外,还有插柳戴柳、踏青、放风筝、植树、蹴鞠、荡秋千等活动。

    插柳戴柳:插柳之俗起源较早,有的地方也会在元旦插柳,但以清明、寒食期间为多。南北朝时,人们多在元旦插柳,说是能避鬼。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载:“正月旦取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这与元旦桃枝避鬼用意相同。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避邪了。而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清明节……用面造枣旗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 戴柳之俗,大约也是与插柳相偕而起的。最早的记载《西阳杂俎》:“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言带之免虿毒。” 只是后来人们戴柳并不像唐代那样为《免虿毒》,而是为了驻颜----留住青春美丽。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清明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民谣:“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候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到田野、公园等处郊游的大好时光。从古至今,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

    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送往天涯海角……据说此举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树植苗成活率高。因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美化祖国大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春,圣合家园组织数十位志愿者及子女参加的植树种花认领活动,美化净化了小区环境。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密封。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荡秋千:又称打秋。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移动。它的历史很古老,最初叫千秋,后人为了避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丫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绳在两树之间系紧,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为人们尤其是少年儿童所喜爱。

    儿时,老家门外长有几株老碗口粗高大的楸树。清明前后,父亲会在两树之间系上长绳,供我们姊妹们荡秋千(打秋) 。姐姐打秋时胆大心细,上下移动时红领巾在胸前飘荡极为靓丽好看。吾活泼好动,最喜欢打秋。除坐着打秋外,还站着打秋。最喜欢打秋时两旁有人使劲推送,人和秋千忽高忽低呈半圆形,低时人站着、高时身体呈平形状、目视天空既害怕又紧张,不时发出惊叫声,连连请求停手。两旁人更加使劲推送秋千,吾只得双手抓紧绳索,闭目任其前后上下晃荡……吾科技下乡时,在长安高桥、王寺等地,还在乡村发现有用两三丈高的水泥杆做成高大的荡秋千,女的红衣纱巾似飘带映人眼帘,荡到高处时会发出尖叫声令人关切不已;胆大勇猛男的青壮年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荡起秋千来,前后上下晃荡之激烈那才叫扣人心弦,魂飞魄散、胆小者把心都悬在了嗓子眼……

     

                     2023年4月1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协会监事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陕西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办公室副主任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陕西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原长安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 社火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长安方言九十六(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故乡的桃花园(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