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百岁老太话缠足——102岁夏肖兰口述今昔(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郝僧哲 刘君瑞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1日 点击数:

     

    在韦曲采访102岁小脚夏肖兰老太太,叙述过去女人们缠足的苦难经历,倍感新时代女性的幸福生活。

    夏肖兰出生于1921年正月22日,西安市长安区王莽街道刘秀村一户贫苦农家。1岁时父亲被强行拉壮丁当兵,出走后音信全无;家里没有了父亲支撑,生活更加艰难困苦,无奈随母亲改嫁到杜曲镇寺坡村生活两年,母亲在她10岁时因病故去。无依无靠的她只得返回刘秀村寄养在叔父家,同叔父一家人艰难生活,苦渡日月……1937年16岁的夏肖兰嫁于韦兆尹村(现王莽街道尹村) ,同田志孝结为夫妻,育有六个子女(五女一男) 、期间还抚养了一个养子(义子) 。

    做女人难,缠足裹脚后的女人更难!古代对女性的审美是要体现“阴柔”的一面,即娇小、柔弱、娴静以及要有柔和的曲线等。自“小”而言,樱桃小口、瓜子脸、杨柳细腰等特质,小脚也不例外。

    缠足是中国古代对女性的一种陋习,目的是禁止脚的发育。是用布条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一般从四、五岁的女童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才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缠足多选择秋天凉爽的黄道吉日,先用热水泡脚,让脚趾放松,脚底板和脚趾能近距离接触,在脚趾间撒上明矾粉,以防缠裹后感染。初始用裹布缠足不可勒紧,后逐步勒紧。还有用石板压脚、瓷片割破等“缠足法”。“裹尖”即“裹脚趾”,是将裹布使劲裹紧,将大拇指外的四个蜷屈的脚趾头由脚心底下向内侧弯曲用劲勒过,如此反复裹紧,致使脚趾流血变形脱落、女童叫苦连天、疼痛难忍……

    “缠足”即指“小脚”、“尜尜脚”女人。缠足习俗始于夏禹、商代、春秋战国、隋、五代、宋等多种说法。《缠足史》: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缠足向纤小发展,明清时期缠足进入鼎盛期;清朝被推翻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但收效甚微。真正的缠足是新中国成立后,缠足恶习被强行废止,妇女身心获得了彻底解放。

    过去在农村,受传统封建迷信的影响,众多的女娃娃不论家庭贫富,从小就会被缠“裹脚”,而且“裹脚”越小越“稀样”,缠成“三寸金莲”“尜尜脚”最“稀样”、最受“捧赞”。“蕞(音碎)脚好看”,没缠好“半大脚”不好看。在农村,哪个女娃的“脚大”会被人“笑话”。“马大脚”除被人“笑话”看不起外,人格也受到侵害、还时常遭男人的责骂甚至“殴打”。

    “缠足”后便让女童脚趾硬生生挤进到窄小的“尖头鞋”中,常让女童来回走动,导致扭伤的趾关节更加痛苦,每走一步会痛不欲生、流不尽的眼泪。若把脚布裹紧,会阻止脚部血液循环,导致出血溃烂、严重时小脚趾畸形、腐烂脱落……

    缠足陋习世代传承且以小脚为荣,大脚为耻。而缠成“三寸金莲”、“尜尜脚”给妇女儿童的身心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给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如站立不稳需两脚不停挪动来保持平衡,行走不便,干不成体力活,对男人的粗暴行为无力反抗,未及年老就拄上“木拐拐”“木拐杖”。过去农村是土路,路面凹凸不平,遇上下雨、冰雪天气,泥泞难堪的街巷更是寸步难行。

    夏肖兰老太太讲:过去受封建传统陋习压迫,女娃不缠“裹脚”会被人嘲笑、嫁不出去,找不下好人家。8岁那年,童年的夏肖兰被母亲强制用2寸多宽、5尺多长的布条缠了“裹脚”。缠“裹脚”不是好事情,既疼痛又难行。好在她缠“裹脚”没有用刀具、瓦片或瓷碗碎片割破脚趾后伤口流血、化脓感染等不良现象。就这,疼的夏肖兰扶墙扶物缓慢走动,疼痛使她龇牙咧嘴直喊“疼”!为了减少痛苦,聪明的夏肖兰利用到田地挑菜无人之机,偷偷拿上针线和剪刀,将缠紧的“裹脚布”线划开,再重新轻轻地将布条缠上,然后用针线缝合,以掩人耳目、减少痛苦……

    因母亲去世,加之她嫌疼痛,“裹脚”缠成了“半大脚”(没缠好),最终没有缠成“三寸金莲”。就这“半大脚”,也严重影响了夏肖兰老太太的生产生活,给她的人生带来了诸多不便。

    夏肖兰老太太亲眼目睹了同时代女性因“裹脚”带来的种种痛苦,特别是“裹脚”缠成“三寸金莲”、“尜尜脚”遭受的痛苦更多,经历的人生更加艰难。

    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夏肖兰老太太每当看到如今的妇女儿童,不再遭受“缠足”遭受的种种痛苦,健康舒心的上学、工作、学习和生活;尤其是看到众多的女性同男人一样,跑步、跳舞、竞赛等活动,女性开汽车、体育竞赛获得世界冠军等荣誉是老一辈人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夏肖兰老太太时常感叹:“过去缠足害了多少妇女儿童,做女人把罪受扎咧!”“托生在今天的女人真是幸福!”

     

         每小平采访老人

     

        2022年11月21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学会监事 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西安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评论:人生哲理经典名言七十八(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百岁老人话人生——102岁夏肖兰口…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