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安子评书画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本月排行TOP10

    • 散文:扶眉战役很激烈 英雄战…
    • 散文:张载思想传万代(每小…
    • 散文:长安方言一一二(每小…
    • 激发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 散文:“穷人问佛说”的启示…
    • 散文:二龙塔(杨广虎)
    • 遍布城乡的网格员是群众的“…
    • 散文:寒衣节的习俗(每小平)
    • 太乙宫街道翠 · 岭下民宿入…
    • 崔振宽中国画欧洲巡展德国展…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民俗>> 民俗文化>>正文内容

    中秋节的来历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0日 点击数: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我给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秋季的中期被称为中秋或中秋节。一年分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个时期,中秋又称仲秋。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故而把八月十五称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自己的深情。唐代诗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宋代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五节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节日”。此夜,人们拿出精心做成的大小“团圆馍”、购买的“月饼”、“水果”等供品来祭拜,仰望圆月,家人团圆。

    “秋暮夕月”的习俗在《大戴礼记》中就有记载。夕月,即祭拜月神。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了固定的节日。《新唐书.礼乐志》载有“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 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就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的来历,“嫦娥奔月”的传说流传甚广。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成仙升天。嫦娥知道后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飞往月宫而去。后羿后悔不已,年年的八月十五夜,望月设供,祈望妻子返回人间与自己和儿女团聚,由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习俗。老百姓知道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光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民俗学家认为:中秋节的原始基础是源于先民对远古天象------月亮的崇拜。

    中华文明五千年,传统文化代代传。在我国自古就有中秋节“赏月”的习俗。周朝时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旧时中秋月夜,老百姓会在庭院中摆设香案,放上“团圆馍”、“月饼”、“西瓜、红枣、李子、葡萄、苹果、板栗、柿子等水果” 作为供品,其中“团圆馍”、“月饼”、“西瓜”等食品、水果不可或缺。西瓜讲究要切成“莲花状”。在月光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虔诚地拜祭月亮。儿时,我有幸参与了虔诚“祭月”活动,然后再食“团圆馍”和供果。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当时每逢这一天,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子女团圆,共同赏月叙谈合家之欢。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吃“团圆馍”、“月饼”和水果等已成习惯。“团圆馍”、“月饼”和水果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团圆馍、月饼结合在一起,是全家人团圆在一起的象征。

    中秋节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馍(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的、食量大小都要计算在一起。在外不能返家的则保存起来。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力求精准。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也越来越多。其馅料多样、营养考究。月饼的外形美观,表面印有文字或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谭印月” 等。如今,月饼更是中秋馈赠亲朋好友的首选礼品。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达到:祈盼丰收和人人幸福的美好愿望。

     

    2022年9月10日

     

    每小平 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家协会理事 民俗委员会主任 区诗词协会监事 市作家协会会员 市民盟老盟员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办公室副主任 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白鹿原分会副会长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原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端五节的来源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