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人物>> 历史名人>>正文内容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

    作者:林百姓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15日 点击数: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颜真卿祖籍琅邪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镇诸满村)。十三世祖颜含随琅邪王司马睿南迁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历七世,至五世祖颜之推,随周武帝入雍州万年,传四世而至颜真卿。颜真卿幼年失怙,随母殷氏寄居舅家。颜氏世代儒雅传家,家学渊远,名重当世。殷氏亦系陈郡名门望族。颜、殷两大家族五世联姻,世代交好,家学家风互染。少年颜真卿在双方长辈的悉心呵护与严格教育下,学业精勤,尤工书法。26岁进士及第,28岁通过吏部铨选,擢拔萃科,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由此踏上仕途。在此后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里,颜真卿恪守儒家忠孝之道,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官勤谨,忠贞刚烈,并为维护李唐王朝的统一献出了生命,成为忠臣义士的一代典范。  

    颜真卿生活的时代,正值李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经“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李唐王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唐玄宗统治后期安于已有的文治武功,纵欲享乐,沉湎酒色,重用奸臣、外戚,朝廷内部政治腐败,朋党相争。加之玄宗好边功,广置辑度使,边疆各辑度使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为安禄山、史思明觊觎中原大开方便之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疏于防范,安史叛军势如破竹,十二月即攻陷东都洛阳,第二年便掠取京城长安。其时,颜真卿正在平原太守任上。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早已觉察到安禄山的阴谋,上任伊始,便积极布防、加固城池。在“安史之乱”乍起、河北诸郡纷纷陷落的情况下,他独举义旗抵抗叛军,并被附近各郡推为盟主。颜真卿率部在堂邑大败叛军,取得“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此战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击叛军的信心。颜真卿部的积极抵抗,牵制了叛军西进的速度,但由于朝廷的腐败,统治者内部的矛盾,致使唐军坐失战机,唐玄宗不得已出逃成都。颜真卿孤守平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弃城。  

    至德二载(757年),颜真卿因其在平原的忠贞表现,被肃宗封为宪部尚书。 他恪尽职守,举察不分亲疏,不畏权臣,满朝文武为之震摄。  

     颜真卿的刚正、耿介为奸佞之辈所不容,一生多次被贬外任。永泰二年(766年)竟由刑部尚书任上被贬为吉州别驾,自正三品降到从五品下阶。虽屡遭贬谪,颜真卿忠君爱民之不改。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均不忘为君守政,为民解忧。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佳誉载道。饶州地方,宋以后往往将他与范仲淹并提,称“颜范遗风”。  

     建中三年(782年),淮宁辑度使李希烈与淄青辑度使李纳勾结,占据许州, 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第二年正月攻陷汝州,包围郑州,威胁洛阳。唐德宗受卢杞挑唆,竟派年已74岁的四朝元老、德高望重的颜真卿赴李希烈部劝谕。颜真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仍以“君命也,焉避之”的崇高使命感自励,大义凛然,仅携侄子、家僮数人前往许州。在李希烈以宰相一职劝诱不成,又以活埋、火焚相威胁的情况下,颜真卿痛斥李希烈背叛朝廷的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最终被缢杀身亡,享年77岁。诏赠司徒,谥“文忠”。  

     颜真卿一生,忠君爱国,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辑,凛然正气,为后世所称道。史赞颜真卿“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秋霜喷空,长虹贯日”。  

     《新唐书》本传称颜真卿“博学,工词类”。颜真卿秉承家学,自幼研习音韵、文字训诂。自28岁始纂《韵海镜源》,至平原太守任上初成二百卷,在抚州任上增补至五百卷,后又删繁就简,成书三百六十卷,堪称巨制。可惜此书至宋时即佚三百四十四卷,现已无法窥其全貌。颜真卿以词学登科,早年即有诗名,尤其五言古诗,历来为论诗者所重。他主张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上,重视文采,文质相适。此论较之唐代古文运动先驱萧颖士、李华等人强调的“简易”、“简质”更为合理,与古文运动的发展趋势相符。他的诗文创作先后辑成《庐陵集》、《临川集》、《吴兴集》各十卷,但均亡佚。后人集遗而成《颜鲁公文集》,收有大量的奏、表、状、疏、记、诗、赋等。其诗蕴藉深刻、古雅端整,其文因事而发、气势豪放,《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典雅庄重,称其为人”的评价。只因书名太盛而文名不显。

     唐朝自太宗至玄宗前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四方来朝,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文学艺术进入雄强博大、汪洋恣肆的新境界,定法度、立标格,激情渲泻,烂漫多姿,名家、大家迭出。其中,书法艺术正式确立了唐法,与王羲之、王献之的“二王”法度共同构建了中国书法艺术两种不同的风格基调。而唐法的最后定型,即是颜真卿所创立的“颜体”。  

     颜真卿以前,书法艺术承袭东晋以来的传统,书宗王羲之、王献之,书风秀媚。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人,虽有创新,但始终未脱“二王”风格。随着李唐王朝的繁荣、鼎盛,这种书风已不符合盛唐的审美需求。颜真卿自幼习书,终生不废。其书法艺术早年得自家传,自称“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及长,师从张旭,并广泛借鉴秦篆、汉隶、北朝碑版与“二王”、褚遂良等人的书风,奠定了深厚的艺术功底。颜真卿凭借其对文字法度的深究明鉴,对书法艺术的深刻领悟,上追秦汉,承绪魏晋,取法民间书韵而终成一格,创立“颜体”。其书一改“二王”书风的飘逸秀美,以雍容伟壮、雄浑朴厚、气势磅礴的盛唐气象而开一代新风,最终确立了唐楷的法度。影响所及,由整个晚唐而至宋、元、明、清,直至现代。颜真卿作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史评颜真卿的行草书“尤为奇特”,用笔“有篆籀气”,布局楷、行、草相杂,与“二王”秀逸的行书迥别,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代表作《祭侄文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等,均是性情之作,气势充沛,随情而发,一泻千里,无意于书而尤佳。其精湛的书法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达相融合,达到极高的艺术境界,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颜真卿身为一代忠臣而在书法艺术领域革故鼎新,创立“颜体”,完成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楷书法度的变革与最后定型。历代重其人品,宝其墨迹,仅宋徽宗朝宣和内府即藏有颜真卿书迹200余件,至今尚存70余件,均为艺术珍品, 具有极高的艺术、文物价值。  

      颜真卿一生仕宦大江南北,闲暇之时,常寄情山水,与友唱和,在青山绿水间留下了大量的书迹。这些书迹,或为摩崖巨制,或为碑碣匾额;或长卷大作磅礴伟岸,或斗字二三惊世拔俗。悠悠千载,万世流芳 后人感其忠辑、敬其伟烈,纷纷题咏作赋,称颂颜真卿的功业、为人,赞叹颜真卿的艺术成就,并在颜真卿所到之地,建祠筑堂、修坊立碑,以示纪念与敬仰。人们徜徉于墓园,流连于碑版,深深地为颜真卿雄浑博大的书法艺术和严如烈日的忠贞品辑所震撼。一代宗师,英名永存。   

    颜真卿出生于世代儒业与官宦家庭,其所属的琅邪颜氏,名臣硕儒辈出,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颇具影响的名门大族之一。幼承家训的颜真卿,谨奉儒家忠孝之道,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际,不计个人宦海沉浮,竭忠尽智,鞠躬尽瘁,在朝辅助君王,外任则治理地方、教化百姓,全力维护国家的统一,最终以身殉国,表现出了耿介忠臣的崇高气辑与品质。  

    颜真卿终其一生,于学业、书艺孜孜以求,不仅著作等身,更在书法艺术领域承绪魏晋书风而开盛唐气象,创立“颜体”,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开宗立派、影响流绪千余年的书法大家。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长安陕籍抗战英烈魂归何处
    • 下一篇:中国近现代名医黄竹斋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