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人物>> 历史名人>>正文内容

    长安陕籍抗战英烈魂归何处

    作者:记者陈颖 实习生冯皎 来源:西安晚报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05日 点击数:

      八年抗战,三秦儿女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多少关中子弟血染疆场,有多少陕西愣娃长眠沙场,时光流转60余载,这仍是一个未详之数,“七七”事变纪念日前夕,记者翻开了几部沉重的历史档案———

      1941年前后,国民政府内政部曾要求各省调查抗战伤亡官兵抚恤情况,各地按县市进行了摸底调查,当时陕西省所辖的30个县市先后向陕西省民政厅呈报了1941年至1943年以前牺牲于抗日战场的人员名单及褒恤状况。历经半个世纪的历史沧桑,这些调查表中仅有一部分保留了下来,现存于陕西档案馆。

      记者日前在陕西档案馆查到了这份珍贵的档案,分别为当时的长安县、宁强县、平利县、永寿县、石泉县、白水县、淳化县等23个县向陕西省民政厅呈报的抗战伤亡官兵“褒恤”状况调查表,共计121页。这些调查表规格统一,竖排,纸张已泛黄,毛笔字迹依旧清晰,依次填写着伤亡官兵的姓名、年龄、籍贯、抗敌伤亡经过情形及褒恤状况:

      张鸿军29岁,长安人,三十二师中士班长,江苏宝山县永安桥抗敌阵亡、军事委员会已颁恤令并将牌位送入本县忠烈祠……

      赵珂贞31岁,长安人,三十二师下士班长,江苏嘉定陈家街抗敌阵亡……

      高树德长安人,十七师中尉连副,河北保定抗敌阵亡…………

      这些登记于1943年以前、记载中有名有姓的英烈,显然只是当年战死沙场的陕西籍官兵中的极少一部分。但即使如此,今天翻开,却使60年前一个民族血与火的历史清晰了许多,仍带给我们强烈的心灵震撼。从记载上可以看出,从1937年至1943年间,至少有700名来自秦岭南北的陕西健儿身赴国难,参加中条山抗战、鄂北会战、豫西会战等,他们中有人战死在台儿庄、有人捐躯于娘子关、有人殒命于忻口、有人长眠在中条山……难得的是,一些地方县政府在调查表中,还详细地描述了烈士殉难的细节:

      苟锦章礼泉人,第一战区游击第六纵队独立大队大队长,在山西翼城二郎庙枪林弹雨中与敌竭战数日不幸头部中弹毙命……

      葛伯升礼泉人,中士,在山东游击夜袭敌营奋勇直前交战三小时,炮弹击中头部殒命……

      虽是只言片字的描述,却让当年一个个陕西愣娃壮怀激烈、血拼沙场的无畏形象立体凸现。

      由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95年编撰的《陕西军民抗战纪事》一书记载:八年抗战中,包括在陕北的八路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牺牲的陕西籍抗战英烈有数十万人。长期研究陕西抗战历史的中条山抗日志士后裔张君祥先生也用众多史料证实了《纪事》中记载的“数十万陕西籍官兵牺牲”是可信的。他综合各种文献及回忆录,大致统计出当年各路以陕籍官兵为主的部队的伤亡情况: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后,赵寿山率领三十八军十七师5个团万余名将士首先开赴华北战场,初战保定,就损失了两个团以上的兵力;1937年8月,许权中率领的五二九旅开赴华北战场,经历忻口会战后,出发时两个整团的兵力仅剩一营;1937年10月,十七师抵守娘子关一战,陕西部队整连整营为国捐躯,全师1万3千多人,只剩下2千7百多人;同时三十八军教导团在旧关战斗中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全团2千8百多人,到撤出战斗时仅剩7百余人,两千余名陕西籍官兵血洒疆场;1939年至1941年间,一代名将孙蔚如率领3万名陕西健儿组成的第四集团军驻守中条山,在黄河岸边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保卫家乡的不屈防线,有2万1千名官兵长眠中条山……

      抗战胜利已60周年,这数十万之众的为国捐躯者究竟姓甚名谁,魂归何处,始终无完全记载;惟一一座曾立于莲湖公园的抗战纪念碑,也在1963年被拆除,半个多世纪对于英雄的怀念和追忆,更多地存留在亲人的心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薛允升执法如山处决拒捕太监
    • 下一篇: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