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七夕节的传说(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3日 点击数:

    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七夕节、乞巧节、女儿节、七夕祭等。

        七夕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仰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皆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多数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古时的七夕节是爱美靓女们的专属节日,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演变,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大众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内涵。

        在夏暑晴朗的夜晚,少年时的我同父母亲在少陵原下的麦场上铺张草席下凉,手枕着头仰望天上的繁星不时在闪耀,好似在对我们眨眼一亮一闪的。我看到密密麻麻白茫茫的繁星、好多呀!数也数不清,父亲告诉我那是银河。无数的星星在望着我眨着亮光、我也在默默望着它们。在银河的东西两边,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我翻身爬着、手托着腮、抬头望着夜空我产生出许多幻想,不停向父母问这问那,父母亲摇着蒲扇给我讲故事、给我讲那牛郎织女动人的传说。相传天上的织女星乃玉皇大帝之女,她很会织布、织出来的布缝成衣服就看不到缝。“天衣无缝”由此而来。

        母亲边摇蒲扇边给我讲:传说牛郎父母早亡,和哥哥嫂嫂生活。因嫂嫂是个吝啬鬼,牛郎生活得很凄惨。和哥嫂分家后只给牛郎一头老牛,日子过得清贫辛苦。有一天,老牛突然对牛郎说:“我要和你告别了,我死了之后,你就踩上我的角到村前的清水河边去找你的妻子。清水河里有九位仙女在沐浴,你看上那一位仙女就把她的衣服拿走;这样她一定向你要衣服,你向她求婚就可以娶她为妻了。”“在我死后可用我的牛皮做成鞋,穿上它你就可以上天……” 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去做,果然发现前边清水河里有九位仙女下凡洗浴,牛郎拿走粉色的纱衣躲在树林里,仙女们沐浴后纷纷穿好衣服飞上天宫,只有最年青的七仙女找不到衣服、待在那里焦急苦等。牛郎急忙拿来衣服给她,并乞求她留下共同生活,七仙女红着脸点了点头,结果牛郎娶了个美丽的织女为妻。织女能织云锦天衣、缝衣不见缝的纺织高手。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恩爱无比。他们一同生活了十年,生了一儿一女,两人恩爱一家人生活很幸福。但好景不长,天帝让王母娘娘亲自下凡,趁牛郎外出耕田不在家之机强行把织女带回天庭,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不顾死活赶回家时织女已被带走,一双儿女哭喊着要妈妈。上天无路急得牛郎焦头烂额、七神无主的牛郎忽然想起老牛的话,穿上牛皮缝制的鞋,前后筐各放上儿女后担上孩子,穿上牛角(角船)腾云驾雾般追赶织女。眼见就要牵上织女的手,岂料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后一划,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挡住了牛郎去路,一对夫妻和儿女被隔开、只能哭泣流泪。

    朝思暮想,隔河相望。牛郎和织女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在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用身上的五彩羽毛搭成一座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我好奇的听母亲讲,并央求她再讲、以满足我的良好心愿。后来每年七月初七夜晚,姑娘们和年轻媳妇就会来到花前月下,仰望牛郎织女星看他们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的美丽爱情传说,乞求能将仙女的手艺传给自己,祈祷能有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听着、听着、听着我便枕着母亲的腿进入梦乡,当回牛郎追仙女的美梦……

     

     

     古诗《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歼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听说七夕之夜在夜深人静、水井旁边有葡萄架下能听到天上牛郎和织女悄悄的说话声,儿时好奇的我便尾随着比我大的少年,在七夕晴朗的夜晚趁着月光,三五成群偷偷摸摸来到水井旁有葡萄架的人家。前门关着,我们便从后墙搭着人梯悄悄爬进后院。先偷摘葡萄吃,然后再洗耳恭听。偷吃葡萄声急坏了院墙外的少儿,争着爬墙入院,忙乱中该少年误跌入枯井内,哭喊不止;急得伙伴们也没办法。哭喊吵闹中,惊醒了主人。来到后院用灯一照,发现是我们这群淘气鬼既恨又爱怜、毫无打骂之心。赶紧从上房找来一个担笼,拴系在井绳上放入井下,叮嘱落井少年双脚踩在担笼里,双手抓紧井绳,用轳辘一圈一圈绞上地面。看着受惊的样子,主人在葡萄蔓上拧下一大爪葡萄,才止住了娃的哭声……                                                   

    乞巧的习俗源于汉代。乞巧用的针分双眼、五孔、七孔、九孔之多。七夕晚上姑娘们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还有丢针补巧:在七夕午时,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曝晒,过一段时间后水面上尘土会结成一层薄膜。姑娘们把针丢进水里,有薄膜支撑会漂浮在水面上。看水中的针影,如果成为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即为得巧。反之,若出现细如线、粗如棒槌的影子,就是未得巧。此外,古代妇女为了把精湛的女红技艺学到手,七夕之夜要举行“观星慕仙” 的聚会。是时,姑娘、媳妇们眼望星空,手靠背后、竞赛穿针。先穿完为“得巧”、迟穿完的为“输巧。”

        宋元时期,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乞巧市。”宋代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七夕,潘楼前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种生求子。昔时,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铺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籽,让其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放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农家状。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入水碗中促其长出嫩芽,人们称其为“种生”“五生盆”或“生花盆”。

        拜织女。约好少妇、姑娘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在月光下摆放桌子、放上茶、酒、水果、红枣、桂圆、花生、瓜子等祭品,于桌案前焚香礼拜后,众人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已的心事。姑娘们希望长得更漂亮或嫁个好女婿,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千金。

        传说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皆崇敬魁星;因而每年七月初七日是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地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在西安南门东段的城墙上,耸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魁星楼……

    牛郎织女这对恩爱夫妻的爱情传说感动着我,也感动着亿万的青年男女。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被视为“中国的情人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七夕节即将来到,笔者祝天下有情人心想事成,美梦成真!

     

            每 小平  区政协委员  区作家协会理事、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协会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豌豆面(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长安方言二十(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