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豌豆面(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0日 点击数:

    豌豆是一年生豆科攀援农作物,高0.5----2米,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叶具小叶4----6片,托叶呈心形。花冠颜色多样,随品种而异,多为白色和紫色。子房无毛,花柱扁;荚果肿胀,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青绿色、干后变为黄色或黑褐色。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豌豆含淀粉、油脂,可作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功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

     豌豆常与麦子混种,利用麦秆攀援生长,因而农民常称为豌豆麦。豌豆为半耐寒性农作物,不耐燥热,为长日照作物,喜温、抗旱性差。豌豆麦忌连年在同地块种,以免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轮作种植。

     每当说起豌豆麦来,我就不由得想起青少年时期与豌豆有关吃食的故事来。

     春季气温回升,万物生长,大地一片葱绿。儿时的我,常挎着担笼在田地里挑野菜或给猪拔草,去时空笼返回满满一笼。那时,生活水平低,常常饿肚子。记得有年春日下午,我和栓锁去地里拔草,肚子饿的“咕咕”响,栓锁让我和他放下担笼,到豌豆麦地里吃嫩闪闪的豌豆苗,只吃尖尖嫩叶,吃到嘴里有种嫩甜的草腥味。后来,一人撅了一小把豌豆苗带回栓锁家。栓锁给碗内到些酱油醋,我俩拿着豌豆苗蘸“辣水水”吃,吃的满嘴和下巴沾满了“辣水水”,至今仍记忆犹新。

     麦子起深后,也就是长到半人高时,豌豆苗在1尺多高的茎枝上开花结豌豆荚,后每一枝节都开花结豌豆荚,每个豆荚内多为三-----五粒豌豆,土壤营养差的少结,营养多的多结,且籽粒饱满产量高。偷吃嫩豌豆荚要比起吃嫩豌豆苗好的多,但也要冒风险,毕竟大集体时生产队有专人看管。小伙伴虽说在拔草,但双眼在偷看有人没有。如果人不在,便迅速猫着腰偷着钻进豌豆麦地里吃起嫩豌豆荚来。如果下部豆角变干发硬就不吃,多采摘开花12----14天左右发绿、豆粒软软的嫩豆角,剥开豆角皮吃嫩豆粒,吃后嘴里甜甜的、油油的,面甜面甜的可好吃。返回时再摘几个豆角,在没人处慢慢品尝,就连嫩豆角皮,也用小手剥离丝和穰,穰也嫩甜挺好吃,但没有嫩豌豆好吃。

     三夏大忙,人们抢收抢种,有不少老豌豆裂开荚散落在装麦车周围,很是显眼。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下雨天,无农活可干。母亲领着我和姐姐戴上草帽,拿着筷子、搪瓷缸、饭碗等上少陵原豌豆麦地里拣拾胀豌豆,被雨水浸胀的豌豆圆大圆大湿滑的,我们分散开来蹲在地上仔细的寻找,一处一处又一处,一颗一颗又一颗、一粒一粒又一粒被我们捡拾到搪瓷缸或饭碗内……众人边说边拣,半晌功夫就捡拾了半缸子胀豌豆。我想回家,母亲鼓励说:平娃你再捡,拾满搪瓷缸咱们再回!碰巧,捡拾到装麦车处,遗存的胀豌豆较它处多,我急忙呼唤母亲和姐姐她们过来捡拾,在装车的四周围洒落的胀豌豆特别多,用筷子不停的捡拾放到饭碗或缸子内,不大功夫就捡拾完,人人带的饭碗或缸子内已拾满,母亲才领着子女满意而返。

     胀豌豆经过母亲用清水反复冲洗,除去泥土杂物后倒入锅内半碗做豌豆麦面吃。母亲先和上拳头大一团面,用净湿布盖上再去择菜洗菜。昔日常吃笋瓜、茄子、豆角、土豆、葱或其它青菜……胀豌豆需用开水煮几开,在此期间母亲手工擀的面条又筋又光、薄厚均匀,待胀豌豆煮熟、水豆成紫红色糊糊时即可下面条。待锅开后再倒入炒菜或熬菜,最后放入青菜待锅开后即可食用豌豆麦面条了。

    舀入碗内的豌豆麦面条均呈紫红色,糊糊的面汤,薄筋光的面条,散发着各种菜的清香,香喷喷诱人食欲,没吃就口舌生津,直往肚内咽口水。再给碗内倒些酱油醋,吃后味道好极咧。曾记得,母亲连着做了几天豌豆麦面条,用舌尖品尝煮烂后油油的、面甜面甜的胀豌豆,越吃越好吃,竟然每顿都吃两碗多,耐饥又富有营养。毕竟,如果不是母亲和我们冒雨捡拾胀豌豆,每天的“瓜菜带”那能果正在长身体的肚腹?

     至今,仍能清晰记得在少陵原田野上冒雨捡拾胀豌豆的情景来,诱人食欲的豌豆麦面历历在目,使人无法忘记豌豆麦面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

     想念冒着热气的豌豆麦面,更想念少陵原上故去的亲人。多少年没能吃上母亲做的豌豆麦面条,愈使我更想念起在九泉之下的母亲!

     

    2020年8月19日

     

    每小平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协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协会员 市民盟科技委员会委员  省散文学会会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 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长安方言十九(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七夕节的传说(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