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们樊村今日过古会(薛志毅)
日月如梭、时不我待。我的年龄快70岁了、老伴也快67岁了。我们都是一个村子的人、潇潇秋日、乐乐时辰----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三、我们长安樊村薛家堡、张家堡过古会。所谓古会就是每年秋天这个时辰、每村一个日子、所有亲戚都来一起聚会、主家早面午席的招待、大家一起聚会、交流聊天、讨论家事、社事国事的日子。
当年在家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就将长面压好、馍整对、菜买齐、准备第二天过会。第二天早早起来、将院子扫的干干净净、将家里弄得整整齐齐、一尘不染。吃了早饭、就准备迎接亲朋,妇女开始准备早上的臊子面、丈夫等在家里、摆好香烟、热茶、孩子则在门外迎接亲朋好友,不一会远处的姑姑姨姨们来了、再一会近处的舅舅表哥来了、一个小时左右、家里就多了十几个二十个亲朋。早上的长面就上桌了、先摆好辣子盘、酱油醋盐碗、再就是每人一碗先吃、吃完了再续、前前后后得吃一个多少时、才完了所谓的早上臊子面。
这时候、村口古庙狮子庙门口已经热闹非凡、卖西瓜的、梨瓜的、桃子、衣服的、小吃的、玩具的摆成了一条几百米的大街、而村子一群老姑娘领着儿子、抱着孙子、来回串、这家进、哪家出、找她儿时的伙伴、看看一年多没见过的老伙计;也有一群年轻的、才出嫁几年的姑娘也是这样几个人凑在一块到处跑、看看自己的老朋友,看见一个大肚子的女的就祝贺:“吆、你的老二有快了!”那个女的笑了笑说:“你才结婚三年、都俩了、比我还快呢!”说完俩人相聚一笑、笑声朗朗。
也在这时候屋子里的老亲戚在一块对着电视闲聊:来自西边的他舅给来自东边的他姨说:“老妹子、听说你村子今年麦子产量很高、都过了两千斤了,是吗?”他姑嘿嘿一笑说:“他舅、有那回事,那是种子好、有的家还打亩产2500呢。”“真厉害、我村子一般就八九百斤,你们一亩顶我们两三亩。那的种子、那么好,给我问问。”“你把手机号给我、我回去给你发过短信。”咱们不是有亲戚群吗、里边你我的号都有。“”嗷、想起来了、你在哪里叫老怪么!”……
女人们过会是团聚、聊天;大人们过会是取经学习、过忙罢、在这个四五百人、八九十户的村里现在就有八九百上千人、到处洋溢着社会的新风。
这时候桌上的时钟已过了12点、是中午了、按转统这时候应该是午席了。所谓席---就是席面、是点菜:按长安人的讲究就是五碟子八碗、十二件子十三花:就是五个菜、八个菜、十二个菜、十三个菜、当然有荤有瘦、有凉有热、有菜有汤。绝大多数在家里炒、但也有不少上了附近的饭馆----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社会富裕了、附近几百米外的小康镇上出了几个饭馆、也是大家常聚的地方、今天有钱的家庭午席就在这里摆几桌、这就是十二件子、十三花的菜、当然大部分是进了小间、个别在大厅;小间里更畅快更自由,大家随便聊、随便喝、畅快吃、什么家事社事国事尽管谝、自在得很……
吃完饭、又得一两个小时、这是日头已经偏西、远处的准备走、有的人开的车、更多的人坐公交、因为村头三十年前已经通了公路、前两年又修宽了、早已经通了公交、过去是县上的坐十几个人的小车、现在换成了西安市坐五六十人的大巴、但票价还是一两块钱、方便极了、一个小时就到西安城墙里、半个小时就到韦曲县城、县城现在已是大学城、高新区、航天基地、四公里外就是大城市常宁新区。
远处的亲戚走了、近处的哥们还在谝:他老哥、他大嫂在说:“咱都五六十岁了,小的们孝顺不?”这个一笑:“还行、不敢夸、咱的娃像他爸、一五一十对自家。”那个一乐:“我的儿不在身旁、但每个月寄来二百元、我都不要、但挡不住!”那个再问:“他五嫂还是一个人吗?那是我的小学同班、我还挺关心:”对面的一笑:“她的六十多了、一个老婆娘、怎说呢!、但最近似乎有转变、有个和她年龄差不多的男人、老向她家里跑、一待就多半天、偶尔还不回去!”“哦、那就好、她老公走了多年了、儿女又在外地、有个人陪陪她、比啥都好……”
近处的哥们大嫂也走了、但还有女儿留下的;这时已到晚上、村里的农场灯火通明、电影开了----今天演的是《东方红》、电影场上人声鼎沸、几百人呐喊、一会为舞蹈叫好、一会为歌曲哭泣-----这是村里为古会安排的活动、让南来北往的女人女婿外孙高兴高兴。但也有一些十七八、二十左右的男女不看电影、却散步在村边的田埂旁、聊天散步、对着明月设计着两人的未来。
夜深了、月亮还挂在黛色的天空、旁边看不见云彩、只听得远处的蛙潮声如痴如雷、冲破着有一个夜晚、近处绿树叶飘、美好的一天又过去了……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散文:房子有感(薛志毅)
- 下一篇:散文:樱花飘落---记张美丽在试飞院(薛…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