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文学朋友>>正文内容

    散文:杜回冢(王选信)

    作者:王选信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1日 点击数:

    杜回冢

    帝王的墓叫陵,王侯将相的墓叫冢,平民百姓的墓叫坟。杜回是秦桓公手下的大将,死后的墓叫冢亦在情理之中。

    说杜回冢之前,先来说说大家耳熟能详的“结草衔环”典故。

    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交战(今陕西大荔县范家镇结草村崖下黄河滩爆发大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魏颗不敌杜回,节节败退,杜回乘胜追击,眼看魏颗将被追上,紧急关头,魏颗突然见一老者弯腰把长草编成绳索,再结成草圈,把杜回的战马绊倒,杜回被摔下马来,双脚也被牢牢地套住。魏颗回马杀来,活捉杜回,秦军大败,晋军获胜。
      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你把她嫁走而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那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原来,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位无儿子的爱妾。魏武子刚生病的时候嘱咐儿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没有把那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后世将“结草”“衔环”合在一起,流传至今,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典故中的杜回被晋军俘获后至死不降,被魏颗杀害,估计秦国国君感念杜回忠勇善战,于是向晋国要回尸体葬于毕原。

    几千年来,杜回冢就挺立于后来形成村落的杜回村西南约二里地的地方(指杜回北村)。冢里是否埋葬着杜回其人还是杜回的衣冠冢不得而知,不过,当地人均叫此冢为杜回冢,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从记事起,我就知道杜回冢在邮电局门前的南北大道西边二队的田地里,且离邮电局北墙约三百米,离三队麦场约二百米的地方(稍偏西)。冢很大,上面长满了野草。村民为了更多的利用土地,大冢周围被镢头锨削成一米多高的齐塄,即使小孩想上去看看,也很难爬上去,何况上面蒿草萋萋,常有蛇之类的瘆虫出没。

    母亲曾讲过这么一段故事:某年秋天,二队地里种满了棉花,秋天摘完棉花,母亲在大冢周围拾遗落的棉花时,忽见一条长蛇发出吱吱的声音,在大冢上乱串,吓得母亲脸色煞白,丢掉蛋笼,一口气跑到三队麦场里,跌坐在地上身软如泥。

    春天,拔荠荠菜或领狗撵兔,我们围着大冢转悠;秋天,我们在大冢周围收割过的苞谷地里寻找遗落的苞谷棒;冬天,我们在大冢周围拾秋天遗弃的苞谷杆棉花杆……

    杜回冢是杜回人的灵魂,也是杜回人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来的荣耀。

    小时侯,我们提着担笼给猪拔草,几乎走遍了杜回周围村庄的每一片土地。不管哪个村,都有一个或几个冢。偌大的冢上长满了野草,感觉不是埋着大户人家的先祖,就是埋着官宦贤达,我们常常面对着大冢发愣。有时,我们心怀对故人的敬意,有时感觉大冢有种慑人心魄的威力使人恐惧,有时看到大冢占地面积太大,会给耕种收割带来诸多不便,心里便生出许多肮脏地诅咒。小孩无知,哪里懂得这些冢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文革中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郭杜人学习大寨平整土地,把田野中星罗棋布的大小冢一夜之间夷为平地。记得1970年前后,二队社员在队长的带领下,把大冢上的土移到西边低洼处,准备平掉大冢。听说冢被挖开了,不懂事的我们,一窝蜂似的跑去看稀奇。大冢的土大部分被移走后,墓穴露出来。我们围着墓穴往下瞧,黑咕隆咚,深不见底,有人扔下一块土疙瘩,半响才听到“咚”的一声闷响,吓得人头皮发麻,脊背冒凉气。

    在那个特殊的年月中,没有社员去了解这段历史知识,更没有社员对文化感兴趣,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大奢望,能平安地活着就是幸运。没有人敢把孔挖大,更没有人敢下去看个究竟。听说在大冢周围挖出了石人石马和其它物件,社员不懂其价值,只知墓穴中东西带有阴气,皆为不详之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队长催促把这些物件推入墓穴速用土填平。

    从此,杜回冢从毕原上消失了。

    改革开放后,农村分田到户,杜回冢所在的位置亦分给了二队一户姓胡的人家。据家里女主人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初,盗墓贼们用探杆探遍了周围的所有土地,均未找到杜回冢的位置,到了2018年,这片土地将被政府开发征用,政府组织专业考古队对这片将被征用的土地全面勘探,终于找到了杜回冢的确切位置。2019年的5-6份,政府和胡姓人家协商后,用彩钢板围了墓穴,且周围安装了摄像头,外人不得入内,考古队进行考古。经过一个多月的挖掘,最后吹灯拔蜡扬长而去。到底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村民不得而知。

    说来也巧,辅氏之战的所在地,如今的大荔县确实有个结草村,传说杜回就是在此地被俘的。结草村的村民皆姓魏,是当年魏颗将军的后人。万万没有想到,结草村和杜回村在两千六百年后,却发生戏剧性的一幕:

    先从一件不经意的事情说起:

    西安外国语大学南门和杜回村北门都在凤林路上,外国语大学有位研究中国文化和古汉语的日本教授,一次在凤林路上散步,偶然看到村子的北大门上写着“杜回村”三个大字以及水泥门柱上,由书画家邱文理、乡贤胡随民两位先生题写的 “ 春秋战国潞洲结草将星陨,华夏盛世长安富庶杜回村”的楹联,激动不已。教授熟悉“结草衔环”的典故,莫非秦国大将杜回的后人就在这里?于是教授把自己的发现写成推文,发到网上。与此同时,书法家画家邱文理先生也把“老人结草亢杜回”的故事写成推文发到网上。无巧不成书,两篇文章皆被渭南市律师协会会长魏新峰先生看到。魏先生恰好是大荔县范家乡结草村人,名号“结草魏新峰”。魏先生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律师,更是一位热心于挖掘传统文化的学者。看到推文,犹如发现新大陆,先生激动不已:“终于找到了杜回村”。于是,魏先生立即开车找到杜回村的邱文理先生,二人交谈后,让魏先生惊奇是,邱文理先生的名号亦叫“结草居士”。“结草’与“结草”相见,犹如牛郎织女鹊桥上拥抱。

    是天意,还是缘分?

    过了几天,即2019年7月29日,魏先生第二次来到杜回村,接邱文理、胡随民二位乡贤冒着风雨,到渭南市和渭南多名文化名人、专家学者、报社记者见面。他们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聚会—结草寻缘杜回活动。

    胡随民触景生情,当场赋诗两首,现摘录如下:

    (一)

    辅氏之役史久远,

    结草亢回古今传。

    壮士威武英雄颂,

    知恩图报美德赞。

    两军交战各为主,

    列国争雄不复还。

    黄河两岸秦晋好,

    华夏一统万世安。

     

    (二)

    长安大荔结缘分,

    今日幸会文化人。

    慕名当年争雄地,

    历史古村与时新。

    兴趣相投见恨晚,

    乡土史志情怀深

    结草衔环读典故,

    知恩图报荫裔孙。

    结草居士给我介绍当时情景时,还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如老友重逢,场面热烈,感人至深。”魏先生是位热爱传统文化,推崇感恩文化的学者。几十年来,作为魏颗将军的后人,他一直在寻找杜回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魏先生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让杜回村与结草村联姻,弘扬报恩文化。

    当时大雨磅礴,大家无法前往结草村结缘,只能遗憾而归。

    魏先生第三次开车来杜回村,是选了个大吉大利的好日子,直接把“结草居士”、胡随民和邱天茂接到结草村。

    来到结草村,映入眼帘的也是结草村大门上的一副楹联:“传承结草千年文明底蕴,构建镇南平安和谐新村”。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结草村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古城堡、古战场。古战场叫青草坡,青草坡长有半人高的蒿草,据说,这是“结草将星陨”的地方。

    结草村村民听说杜回的后人来了(尽管杜回村没有一家姓杜),奔走相告,书记村长亲自安排接待,并请来了村上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数十位和杜回人座谈。

    据老人们回忆,这里地域辽阔,沃野无边,魏颗后人便在此修筑城堡,屯兵戎边,保家卫国,于是形成了现在的范家镇结草村和步昌乡的南结草村。这两个村姓魏村民和范家镇建龙村魏姓村民以及渭南市交斜镇的魏姓村民(系结草村迁徙去的),均是魏颗父子的后裔。

    老人们介绍了结草村的变迁以及《魏氏家谱》文革中被付之一炬的遗憾,听之动容,让人唏嘘。千百年来结草衔环的美谈不但让结草村的村民口碑心铭,而且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心里。

    公元前594年到2019年,跨过了慢慢的历史长河,如今结草村与杜回村结为兄弟村,算是一桩美谈。

    据悉:结草村已经于2019年6月20日获批“全国传统村落”。

    红尘滚滚,悠悠岁月,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无数英雄的名字如星河灿烂,永留人间。杜回冢被平了,杜回将军的大名永远不会被平掉,它留在史册上,留在人们的心中。

    记住杜回,记住杜回冢,记住结草衔环的典故,让结草衔环的报恩精神如昭昭日月,光耀千秋。

     

    2020-05-06

     

    作者简介:王选信,长安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梦中的母亲(曹石峻)
    • 下一篇:散文:狗咬人(王选信)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