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每小平>>正文内容

    散文:旱烟(每小平)

    作者:每小平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04日 点击数:

    到旬邑马栏参观学习,同车人对公路旁绿油油正在生长的旱烟纷纷议论,我也不由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父母亲栽种的旱烟来。

    旱烟又名烤烟、原产于美洲,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由菲律宾等国外传入内地,栽种已有四百多年。在计划经济时期,农副业生产停滞不前,每天男劳挣10分工日值一般在伍角钱左右,个别队副业搞得好在柒角钱左右,大部分生产队在三四角钱,我队则只有二角钱,村民生产状况低下,生活异常艰难……

    穷则思变。社员们在樊川临近潏河自家自留地想出了一年三料套种法,秋季栽蒜预留好种洋芋的地方,来年春在预留处种洋芋,蒜苗挖掉后再栽种旱烟,达到一年三料、增产增收的目的。自从我家在自留地套种后,出售的蒜苗、蒜苔和旱烟叶的收入可供家里生活的支出,特别是旱烟叶价位高、可贮藏是随时变钱的宝物。

    在每年开春时节,父母亲在院内向阳处辟出宽约1米、长1.5米多的烟床,翻土打碎成粉面状,再施入农家肥混匀、将细小烟籽用土或草木灰等搅拌后均匀撒入烟床内,上面再撒层草木灰或细沙,最后用草帘或塑料薄膜覆盖严实。

    月余后烟床内数不清、密密麻麻绿油油的烟苗竞相生长,当长到3----4片烟叶时即可移栽到田地里。烟苗培育费时费力,但收入可观。2苗1分钱,需者带上竹笼或脸盆来拔,少则百十苗、多则近千苗。父母亲帐算过再拔些烟苗赠送,烟苗钱可补贴家用。拔烟苗前需喷洒足水,以便拔时不断根或带起其它秧苗。不过两天,丛生的烟苗又长高长大了,应验了拔了萝卜长的欢之道理,又能收上一笔钱……小小的烟床,父母亲出力流汗、精心管理能为我家增收上百元。

    杜曲的旱烟名气大,抽烟的老人喜爱它。父母亲弯着腰小心将幼小的烟苗在整理过的田地里挖坑移栽,培土压实再浇水。水是泉水或从凉水渠用桶担来的水。遇到晴天怕太阳晒,栽后十多天早晚须每株从四周浇上一缸子或一碗清水以利扎根,晴天需用报纸或其它纸张弯成弓形防晒,四周用土压住以防风吹曝晒。每天如此,早浇水苫纸防晒,日落收纸再浇水……

    经过辛勤栽培缓苗,小烟苗逐渐长大长高,此时须给旱烟根部施足农家肥、墙头粪或油渣、肉渣(动物下脚料) 。务劳旱烟禁用化肥和农药,虽然长势好但烟的味道很差。施过肥后的旱烟生机勃发、竞相生长,用水浇灌后经风一吹,爱然的层层绿烟叶随风摆动似跳舞,看的人心里喜欢如吃了蜜一般兴奋。

    锄地翻土,铲除杂草。旱烟欢快地生长,但烟虫却出现了。为了不影响烟叶的口味,烟农不使用农药,多人工除之。先是根部被地蛐咬伤甚至咬断,致使烟苗枯萎死去。需每天检查烟苗生长有无异常,必要时用小铲或小锄翻土查看,发现害虫即拍死。再就是蝴蝶在烟叶上产卵形如绿蚕的害虫专吃烟叶,啃食后形如锯齿或圆洞、破坏烟叶的生长。尤其是烈日炎阳下,这种害虫咬食最为猖狂。小的有1公分长,大的有5公分长、肚腹粗壮如大桑蚕。烟农每天须到烟田巡查,发现烟叶被啃咬即可在正反面捉到害虫、踩死埋掉。

    旧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每株旱烟叶在茎部会长出新芽(耳子) ,分散其养分而使烟叶不能正常生长,须及时掰掉。烟耳子生长极快,稍一疏忽即会长得很高,秆粗叶小、质量欠缺。掰烟耳子是长期性事务,直到烟叶成熟即止。无论是栽培锄苗,上粪施肥,除虫掰烟耳子,烟农们在炎阳下暴晒、大地炙热,汗水流淌、为的是烟叶成长丰产。父辈们经过连年筛选,培育出新品种“柳叶子。”柳叶子株高近2米,但多在长到10----12个叶片时掐掉顶部,使其将养分供给这留下的叶片。柳叶子旱烟叶长2尺多、宽约近1尺,叶片厚约1分钱厚。保留烟种的不可掐尖,因烟种在顶部呈大拇粗圆包状、伞形生长直至顶部烟包呈黑褐色。

    辛勤劳作一夏天,秋收烟叶笑开颜。成熟的烟叶表面发黄起泡,烟叶稍弯曲垂下,有股呛呛的、淡淡的香烟味。收割旱烟多选择午后,用草镰或刀在有叶片的茎部砍断,也有的嫌长砍成节状、因刚割断旱烟叶易脆易断,让阳光照射后呈柔软状便于收运加工。

    拉回后的旱烟叶须直立相互靠紧,依次摆放,为防止倒下可用绳子从周围系住,上面用麻袋苫着。当烟叶发黄枯萎,可将其吊挂在室内或阴凉处畅着,禁止在阳光下曝晒。当烟叶垂下水分少时,用刀从茎部割断,再用麻袋裹紧并用大石头或胡基压实。秋季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当烟叶呈黑褐色时需揭开麻袋,小心吊挂在阴凉通风处畅干,如此数遍即成。父母亲比他人多道加工手续,就是用双手将二三个叶片均匀使劲捏出黑水滴(出水),虽然辛苦但旱烟的苦味、恼味去除了,抽烟者抽上两口皆夸我们家的旱烟口感好,有劲味道好,没有苦涩、辛辣味。因而卖的快,声誉好、价位也比他家每斤高出1元钱。

    我讨教父母亲,为何多此一举。答曰:用化肥上的旱烟味辛辣、有苦涩恼人气味。但经过如此加工,不良气味可除去不少,抽烟人口感和不良反应也少。虽然父母亲没抽过旱烟,但善于学习积累经验,有些方法还是抽烟者提供的,也促成外行的父母亲成为加工旱烟内行者,提高了声誉也增加了收入。

    旱烟倾注了父母的心血,旱烟的成长是父母亲终日辛勤劳动的汗水换来的,不抽烟的双亲忍受着辛辣呛人的气味,加工出优质的旱烟,香飘城乡内外。有城里人上门求购顶叶子旱烟,当作礼物送人或馈赠他人。昔日1斤顶叶子旱烟售价2.5元,中叶子2.2元,1斤旱烟强如数人劳动日值,旱烟为改善我家生活立下汗马功劳。

    抽旱烟的人必备铜(白铁)烟锅、烟包和火柴。每当看到老汉聚在一起抽旱烟、解乏气,嘴角流出哈喇子,猛吸一口后从口鼻喷出一股淡蓝的烟气飘浮在空气中,有种如痴如醉、飘飘欲仙的感觉。少年剜野菜时,赵伯哄骗我旱烟好抽、味道好极了!年少无知的我猛吸两口闭嘴咽下,呛得我泪流满面,肚腹翻江倒海、天地旋转后昏迷在返青的麦田中……此后,我远离抽旱烟者,无论是一人还是多人、短杆烟锅还是长杆烟锅,特别是闻到呛人的烟味就想反胃……但抽旱烟者乐此不疲,抽一锅后再抽一锅,以此解乏、提精神、助消化。闲时抽,忙时也抽,尤其是数个老汉围在一起品尝谁的烟叶好。形成饭后一袋烟,赛过活神仙。

    旱烟:你勾起我对往昔的回忆,也追忆起父母亲养育儿女们的艰难岁月,用辛勤的劳动栽种旱烟获得收益,满足最低本温饱难题……旱烟:想说爱你真不易!毕竟:困难的年月它帮过你!

                   2019年7月4日

     

        每小平笔名每牧 每文 长安区作协理事 民俗委员会副主任  市作协会员 市民盟科技委员会委员 省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 省唐诗与杜甫研究会理事 区政协委员 区政协特聘文史员 民盟长安区工委副主委兼韦曲支部主委人文地理 方言 习俗文化研究者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看电影的苦与乐(每小平)
    • 下一篇:散文:吃水巨变(每小平)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