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杨广虎>>正文内容

    小说:树生长的地方(杨广虎)

    作者:杨广虎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3日 点击数:

        “这是块长树的地呀!”拴柱爷站在村头,叹了口气说。

       这是村里的“白菜心”、“中南海”,秦岭脚下的南山村的老人们,过去在这里打纸牌,晒暖暖,谝闲传,有时候也讨论国家大事、国际形势,唱秦腔,说家长里短。可惜,现在,挖了、拆了,一片狼藉,准备复耕植绿呢。

    前几天,这里还是四层别墅,高大巍峨,金碧辉煌,被围城小院,按上了红通通的大铁门,说是什么“会所”、“私院”、“私家花园”,里面有鱼池,奇花异木、名贵东西不少,养了一只大狼狗看院子,整天给吃活鸡,看到村民狗冰冷的眼睛里全是杀气,有村民说不是狗是狼;房子的主人神神秘秘,村里人白天很少见,有人晚上见过,行迹匆匆,好像很忙。有村民说,里面人喝的是矿泉水装的茅台酒,吃的是空运的澳洲大龙虾,还有野味熊掌、美女作陪呢。有人说是什么大官,有人说是什么腰长万贯的大老板,也有人说是书画家、艺术家,莫衷一是,为此,几个村里的老汉挣得面红耳赤,几天不说话。

    是什么不重要。反正这块地“卖”给人家了。村支书长贵是拴柱爷的侄儿,当时,拴柱爷劝过,不能卖、不能卖,过去村里的私塾在此,后来村民集资建了小学,被撤并了,村里的娃们去了镇上去上,父母在外打工,碎碎的娃们吃住在学校,是玩游戏还是学习不好说,倒也省了老人们的心,除了给父母要钱,和家人没感情了,冰冷得很。这是村里的“魂”,过去人们经常在此商议村中大事,这是村里的“根”,原来有一棵老古槐,据说是明朝栽的,距今有七八百年历史了。人民公社、生产队的时候,这棵槐树上挂着铁犁,听到用石砖敲响的声音,就是上工了。

    老古槐,祖上传下来的,当年从山西大槐树迁移到此,亲手植槐,以表纪念。这棵树为大家挡风雨,遮烈日,谁能忘记?!因为村上要修自来水、蓄水池,土地承包到户,一夜之间,集体财产分完了,没有钱,只能卖掉这棵“老槐树”。拴柱爷和几个老汉劝过,阻挡过,不顶用,家人也不支持。“人家城里人喜欢“万棵大树进城市”,掏钱也不少,就让人家弄去吧?!”村支书长贵说,“不卖这棵树,村里的自来水进户啥时才能通?再说了,树只不过移了一个地方,还在中国大地,给城市增绿养颜,又不是卖到国外去了。”“忘了祖宗的东西!人挪活树挪死。城里哪有咱这里的风水好!”拴柱爷一个耳光过去,幸亏侄儿长贵躲得快,一溜烟跑了。村主任,老百姓叫村长——黑蛋不答应了,说:“现在是新社会,法治社会,不是旧社会,你班辈高,就乱打人!村民自治,要讲民主集中,大家投票,决定卖不卖!”大年三十,村里人大多回来了,投票决定,百分之九十人同意卖树修水。拴柱爷和几个好伙计,老泪纵横,给树披了红,上了香,跪在地上,磕头作揖,就是不起来。

    “这是树生长的地方呀!”栓柱爷说。

    树还是在大年初一被人用大吊车拉走了,拴柱爷几个人去挡,躺着车轮子下,没用。村长黑蛋说:“看在你们是长辈的面子上,就不报警了;你们这是搞封建迷信,破坏正常交易,妨碍执行全体村民的决定!”几个老人,被儿女们抬走了。

    树被挖走后,落下一个大大的深坑。站在高处看,就像一颗大大的眼泪。

    没出腊月十五,村长黑蛋又顺势开会,说:“有老板要搞公益,为咱村免费修体育文化广场,村委会,建卫生室、图书室,搞民宿,发展农家乐,再掏三十万修‘村村通’,水泥路面,出门不再带泥,以后还准备投钱修太阳能光伏发电,不用掏电费呢。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高、人居环境提升,致富奔小康,指日可待呀!村里出地,人家投钱,五亩地,给人家两亩,修个“休息停留的地方”,合作期三十年。”说得唾沫星乱喷,激情澎湃。

    年轻人都叫好,老人不答应。最后还是投票,大多数通过。

    拴柱爷想不通,现在上面国家的政策多好,这支持那支持,下面为什么总要卖“家当”?南山村有山有水,咋不靠自己求发展呢!就去村委会论理,村支书长贵躲着不见,村长黑蛋说:“现在兴村委公开,阳光施政,群众决定的事,只能按照群众意见办!”

    拴柱爷说:“真理掌握在少说人手中。”

    黑蛋说:“那你给大多数群众讲真理去。”

    “败家子的东西!眼光短浅!人心散了呀!南山村恐怕要毁在你们手中了!”气得拴柱爷乱骂。

    “你不要倚老卖老,胡乱骂人!”黑蛋说,“我也是一村之长,大小是个‘父母官’,大家选出了的,代表群众利益的。至于南山村毁不毁在我手中,现在城镇化高速,要搞城镇一体化,大家都出去挣钱买车买房住城里了,谁还回这个破村里?——南山村迟早会消亡的!”

    “我不相信!”拴柱爷说。

    “你不相信,就等着瞧吧!”黑蛋抽着烟,发动车,去“赴宴”了。

    “这是树生长的地方呀!”栓柱爷说。

    树坑被改成了“鱼池”,四层别墅说是给村委会盖得,也被围墙包围了,群众进不去。只有村长黑蛋可以随便进入。村里的体育文化广场,弄了几个单杠,横七竖八,孤零零的放在那里。

    几个老人,就是晒个太阳,惊动了大狼狗,扑过来扑过去,铁锁哗啦啦响,听的人既害怕,又闹心,只好四散而去。好好的南山村,钟流毓秀、流水潺潺,鸟语花香、空气新鲜,全被这大狼狗的叫声“扰民”了。

    现在,这块地被推土机、挖掘地弄平了,地上的“违建”全被拆除了。折腾来折腾去,恢复了最原始的模样。可是“老古槐”没了,几间承载着记忆的破房子也没了,空荡荡的、空空如也。

    “这是树生长的地方呀!”栓柱爷说。

    几个信佛的老太婆,准备化缘,修个村里的小庙。

    上面的领导说不行。百年大计,生态第一。要进行“复耕绿化”,全部植上树苗,千万年后,一片绿油油,长成大树木。

    村长黑蛋也被抓了,关在“号子”里,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据说盖“会所”,狮子大张口,强迫交易,还在外面开赌场、放高利贷。

    拆了好,绿化好。有苗不愁长。拴柱爷,吧滴吧滴扎着玉石嘴的长旱烟杆,心里念叨着,恐怕我死了,也看不上“老古槐”了。

    明天,他准备约上几个老伙计,进城去找找“老古槐”。用手机合个影,给外面打工的孩子发个微信,带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2019年4月2日匆于长安

     

    作者杨广虎,男,硕士,74年生于陈仓,89年公开发表小说和诗歌。著有历史长篇小说《党崇雅·明末清初三十年》,中短篇小说集《天子坡》、《南山·风景》,诗歌集《天籁南山》等。获得西安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理论奖,第三届陕西文艺评论奖、首届陕西报告文学奖等。1996年—2016年在秦岭终南山生活。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等。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寻访柳青长安的足迹(杨广虎)
    • 下一篇:散文:春天里,等待故乡的来信--扶贫系列…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