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孙宝田>>正文内容

    散文:门背后的霸王(方僧)

    作者:方僧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8日 点击数:

    城壕树荫影道,同样逃不出热魔之掌。立秋后火老虎还那么歪,老街的集市却照样那么人多、热闹,好象城壕人都变得不怕暑热似的。 

    当我又路过韦曲供销社的时候,不由得记起英雄君散文中写的《老蒲扇》。

    在人们的印象里,蒲扇应该是上世纪未的老物件了。尽管我知道现在的蒲扇肯定斗不过空调,也许商铺里早就不卖蒲扇了。但是,我却还是忍不住去老街的合作社转攸,寻觅那些夏天失去的梦……。

    蒲扇也叫芭蕉扇,据说那个猴子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时就是用借的芭蕉扇把火扇灭的。我想,这芭蕉生长在南方,为啥叶子做成的蒲扇却有着北方人的憨厚与实称!听老人们说:芭蕉扇是猴子留下的圣物,所以家家必备,以敬祭祀。从此,百姓中才有了借扇子一说,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我一直觉得蒲扇与穷富无关,有蒲扇的年月人人平等。最为珍贵的还是那个道理:如果你不摇动她,将无法享受她带来凉爽与乐愉。

    读过英雄的散文《蒲扇》,我才有了新的感动与体会,便觉得在众多的清凉用具中,唯有蒲扇具备扑素而厚道的性格,也最为亲切。小时候的夏季,父亲早早从合作社买回几把蒲扇,以备渡夏之用。母亲总是想着节俭,用粗布条子沿上扇子边子,一来图个好看,二来延长使用。然后,就催促我用毛笔写上几句谒语以寄心愿。

    扇面题字写画古来讲究;一人一扇,一扇一画,或风雅、或实用、或吉利、或畅神、或诗词歌赋、或寄怀人生,当然,这些都是城里文化人的讲究。村里的老百姓们却爱用大白话来揉发心愿;有写“轻摇粗叶,自备东风,”也有写“清风随意取,手动人增凉,”当然,还有豁达人生的“心静自然凉”呢!最为难忘的还是那首打油诗:“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理上不通。”我甚至觉得它才是村里最文明的一种“人我关系,”朴素得直揉入百姓们的日子中。

    三伏天,暑热难耐,没有空调和电扇的时候,无端的便生出一头沐水,一身臭汗来,这时,不由得想起那用了多年的老蒲扇,翻箱倒柜的折腾老半天,死活也寻不见。那个急、那个燥、直烦得想骂人!蓦然回首,睁大两眼,看见那老伙计却在门背户挂着。那个喜、那个乐、那个失而复得的快意,心情顿觉松番直叫受活的,面目便笑呵呵的和蔼许多。

    打我小时候起,还真没见过手摇蒲扇燥气的人呢!也没听说谁摇扇子扇感冒了的。那些年,从镇上的合作社门口路过,总能看见门口外摆着几个大蒲拦和竹匡子,里面盛着各式各样的扇子,供四乡八村的乡党们选购。其中,那八分钱一把的蒲扇,最能平和老百姓的心态,也最能勾起无尽思量……。

    一叶泛黄的蒲扇,能使心情和精神大不一样,的确神奇。无事迈着个方步,挺肚而行,或碎步轻盈,面带春风,那势方,那体态,那谱摆的,神情也好像年轻了十岁呢?蒲扇的特点就是实用,它的个性就是自食其力,自摇自凉,不求人,一种自我解脱的德性。村里人常说:“扇子比儿子都孝顺”!我觉得这句话最为实在啊!若一时失去它,就象丢了魂似的难受,这个连外国人也无法理解。

    城中村时代的乡村,家家都用上了电风扇和空调,过上了奢侈的日子,谁还能记起蒲扇的那种威风和孝顺呢?人们也许一辈子再也无法享受随蒲扇而来的快乐和情趣了。 

    我叹:‘忘了门背后的霸王啊!’每年夏天里,我都想起那个老土岁月故事,和伴随蒲扇而来浓浓爱意。


    丙申处暑扵韦曲城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庙前那棵槐树(方僧)
    • 下一篇:散文:写生药王沟--法华寺随笔(孙宝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