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杜益茂>>正文内容

    散文:熔炉周报(杜益茂)

    作者:杜益茂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05日 点击数:

    最近一位喜欢收藏的同学从箱底翻出十几张《熔炉周报》,看见她一下子把我拉到五十八年前青年时代那种火热的生活中。

     1958年,正是全国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高潮时,当时我在西安巿34中读高三。是年9月开学不久,学生会为配合形势,鼓舞士气,创办了一张《熔炉周报》。《熔炉周报》是油印的,刋头四个字套红,显得十分醒目。取名《熔炉》,寓意在大跃进时代的青年学生经过熔炉红与火洪流中,把自己锻炼成钢铁般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熔炉周报》编辑记者只有五人,负责釆访、编辑、刻版、油印、发放,我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那时是半天学习,半天劳动。我一边劳动,一边釆访,抽空休息写稿。待到出版前一晩上,点灯熬夜编稿、组版,油印,第二天保证发放到各个班级。

    《熔炉周报》内容丰富多釆,深受师生喜爱。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指引下,同学们敢想敢说敢干,你提出小麦亩产十万斤,我就提出亩产十五万斤,他更提出亩产二十万斤。生物老师为同学们加油鼓劲,介绍深耕、育种、施肥、保苗的先进方法。同学们的誓言是:不信龙王不靠天,我们的志气胜过天。学技术,要巧干,不用水浇用尿灌。天不吹风用电扇,大干特干加油干。驾卫星,乘火箭,亩产小麦十五万。当时的《陕西青年》报辟专栏,做了报导。但因违背科学,结果颗粒无收。

    当时学校勤工俭学小组像雨后春笋般发展,涌现出缝纫组、电工组、理发组、木工组、钉鞋组、物理组、化工组等十多种;在灞河滩开荒地二三亩,种白菜、萝卜、冬瓜等蔬菜;在学校挖鱼塘,养鱼数千条。高三、一班大炼钢铁,学校动员全校师生,从家里拿回废钢铁,灞河滩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沙子,沙子含有铁矿,于是捞沙过滤,肩挑车拉到炼铁炉。男同学持钢钎,女同学运货,放出豪言壮语:"土炉炼钢鉄,火熖冲上天,特干加巧干,钢炭堆成山。"费了牛九二虎之力,练的都是废钢铁。

    学校勤工俭学成绩斐然,时任巿委常委、巿委宣传部部长丛一平参观校勤工俭学展览和亲临师生灞河捞铁沙会战会后,欣然题词「又红又专,能文能武」发表在《熔炉周报》上,激励师生再接再励。

    事后《熔炉周报》紧跟当时形势,做宣传报导。1958年底除四害捕麻雀,《熔炉周报》专题报导,抌戈以待,奔赴战场,轰、打、掏、捉杀凈灭绝,让麻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死无葬身之地。灭了益虫,做了件荒唐事。学校地处灞河岸边,河北岸有一条黑牛河,为了引河水浇灌农田,区上在当时的黃桑圃乡开展修渠劳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多次战斗在修渠战场上,《熔炉周报》跟踪报导,受到区上表扬。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送曲连(杜益茂)
    • 下一篇:散文:务庄(杜益茂)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