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凡雨>>正文内容

    (散文)赵舒翘后人忆甜水井街的赵家老宅

    作者:凡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03日 点击数:

     

     

    90年代拆扦时的甜水井老街区

     

    甜水井是西安著名的老街。只因甜水井街区处在地下甜水脉络之上,这里曾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官宦士绅,特别是赫赫有名的清末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舒翘的府邸“赵公馆”就座落在此。一百年来,由于赵舒翘的显贵与传奇,人们提起甜水井就会想到赵舒翘,就会想到甜水井曾经的“赵公馆”,给甜水井街平添了一份贵气与传奇。

     

     

    80年代赵家老宅院 

     

    据对赵舒翘家比较知情的老人记述:清末民初赵家城内的房产约有好几处,如草场巷有原住房一院、甜水井街的“赵公馆”一院、西大街南广济街北口有一院,为德懋恭点心铺租用、西大街北桥梓口路西有一院,清时为钱铺和布庄,民国初年被同福楼饭庄租用,抗战时桥梓口店铺房屋均被日寇飞机轰炸西安时炸毁。其它几院房产清末均已变卖给了别人,唯独赵氏后裔居住的具有代表性的赵家宅院就是甜水井街的公馆老宅了。

     

     

    老房上的砖雕八卦图饰

     

     

    老宅院的板式厅房

     

     

     

    赵家宅门前的石门墩  

     

    据说清末“赵公馆”先有五间宽八进深,有门房、过厅、厦房、厅房、厢房、楼房,后墙外即为穆家巷;后有东隔壁两间五进院房,作为车马房;再后有车马房东面三间五进一院。三院相连,中间有腰门连通,各院自有大门;东隔两家为南北甜水井大街,西邻周家和贠家。

    前不久,笔者拜访了刚从台湾讲学归来的赵舒翘曾孙赵农先生,赵先生今年53岁,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史论系主任、研究生导师、校图书馆馆长。据赵先生讲,他家为甜水井西街37号院(文革中一度编为65号)即“赵公馆”。他少年时在附近报恩寺街(“文革”中曾叫东升街)小学读书,在梁家牌楼街27中上中学,他从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30多年间一直就居住在这里。

    在赵农的记忆里,他家的宅院为面南五间宽南北纵深三院房,是先祖留给他父亲和大伯的,是为最初的“赵公馆”。自他记事起东邻李家两间,接着为王家、肖家、徐家各三间,从他家到南北甜水井大街距离约有50米。西邻周家三间、周家再西隔贠家五间和三间计两院房屋;北后墙外就是穆家巷。可见东侧原有的车马房院落在清末民初赵舒翘遇难后,家道衰落,无力支撑,早已相继变卖它人。赵农讲,太爷赵舒翘遇难后,家人谨小慎微,老夫人更是将家里的大门和房柱都漆成了黑色。民间传说中的赵家“大红门”一说,应为西侧的贠家,当时贠家宅院也很宽敞且清末民初也在外为官,他小时候就常见邻家那气派的“大红门”,这和赵家形成鲜明的对照,他因此而记忆深刻。

     

     

    贾平凹先生就曾在这间房里同赵农吃酒喝茶 

     

    赵农回忆,解放后家里纵深三院房屋的布局为:前两院分别租给和分给了它人,他和兄弟赵天新同大伯一家住在后院。他兄弟俩住东侧,大伯一家居西侧。整个宅院形成了一个大杂院。他说贾平凹先生当年曾来家里同他吃酒喝茶,就是在他当时住的东厢房里。家里当时很破败,“文革”中红卫兵曾进来抄过七、八次家,他说虽然家里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再拿的,红卫兵可能是出于对大宅院的好奇,想进去窥探个究竟。他记得一次红卫兵抄家时,把他兄弟俩的被子扔到了街上的泥水里,晚上睡觉时他盖的被子上沾满了污泥。

    赵农讲,对甜水井街他最怀念的人是住在他家院中的刘伯刘恭俭先生。在赵农的记忆中,刘伯就是他幼年时的保护神。刘恭俭当时任国民革命军将领张钫的侍卫官,只因张钫1937年来西安时居住在甜水井街路东的冰窖巷,他便就近寻找住房,就来到了赵家。赵农讲:刘伯为人仗义,一身武功,舞枪弄剑样样精通,街坊邻居谐称其为“刘弓箭”,他曾亲见刘伯在院中表演手劈砖头,很是神奇,他们一帮孩子很是羡慕便纷纷拜师学艺。只因刘伯为人豪爽,敢于仗义执言,赵家宅院的安全均由刘伯兼顾,赵家父辈还同其结义为三兄弟。上世纪90年代城改拆迁老宅院时,刘伯已经80多岁,他舍不得离开老屋,独自坚守着以示抗议。拆迁队强行拆迁,结果被飞扬的灰土跌落了一身,从头到脚活生生就象一付兵马俑。刘伯因此而生病住院,过了一个星期就不幸离开了人世。赵农讲,一个看家护院几十年的保护神对赵家老宅竟是如此尽忠职守,着实让他敬佩和感动。

     

    据说赵舒翘生前对甜水井的公馆曾做过这样的评价:“房子盖得太高了,门面太大了,将来子孙怕会受连累。”对此,他认为房子盖得有些过头了而自责。相传,赵舒翘当年蒙难时曾告诫子孙:“多读书,少上考;钱少攒,饭吃饱;房盖低,地种少。”在西安百姓中传为佳话。

    作为从赵家大院生长的赵氏后裔,赵农先生谨记先人遗训,遵循先人遗愿。他不以赵舒翘的悲剧而沉沦,也不以名人之后而自喜,他从不愿主动谈及个人出身,也没有靠先祖名人的光环谋求自身发展。他在学术领域造诣颇深,用了近20年的时间,编著出版了20多部书,其中自己单独著作就有15本,专业论文写有300多篇;他经常到台湾、北京、上海、苏州等地院校进行讲座,以及参加学术交流。他培养教育子女亦是如此,他的两个孩子分别考取了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澄怀观物,心托豪素。赵农先生没有见过赵舒翘,因为赵舒翘早已逝去100多年。他感叹自已生于赵家老宅院,赵舒翘成为他一生当中鞭策自己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文/凡雨/2015/9/9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秦镇印象
    • 下一篇:(散文)长安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