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还没有任何内容!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王亚凤>>正文内容

    (评论)与邻为善 和谐共生--读《我的秦岭邻居》有感

    作者:王亚凤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7日 点击数:

     

       在拿到这本书之前,说实话我对白忠德的动物散文是有些不以为然的。原因有二:

       一是嫌他“嘚瑟”。圈子就这么大,大家在各个文学团体低头不见抬头见,来来回回就见他在喊“我的某某篇载于某某报刊···”,再后来,竟然“被美国、加拿大、德国、台湾”等等转载并翻译过去啦!这就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了:是先喊的呢还是先“卖出去”的呢?总不至于是喊声大到名扬国外才畅销的吧?于是不得不令人开始思考:也甭怪人家叫嚣,的确成绩斐然啊!再说干嘛不让人自得呢?都学老式文人假模假式假清高,明明心里高兴还必得含羞带怯藏着掖着吗?现代人不是说 “有了快感你就喊”嘛! 且现代营销讲究个主动,你不说谁知道?这么一想这一关才算是过了。

       第二个原因是断章取义。为了让人有个基本了解,白忠德往往截取一段文字附在链接地址前,他的动物散文都是真实见闻以叙述见长,多采取白描手法写其情状,于是这些写野猪奔跑、羚牛闯进家园,熊猫交配等等的直叙片段,就被一些文化人鄙夷不屑了,我就见一年轻文友咄咄逼人曰:就这品位也能上报吗?

       很惭愧地说,我也就此揶揄过。好在白老师人如其名,只管发布,从不辩解。有的只是忠厚的笑及热情地回应,颇有以德报怨的谦谦君子之风。

       然后在那次小范围的聚会上,听到白老师要来,竟然就有了几分如雷贯耳的感觉,及至他推门进来,不免仔细打量了一番。此人面白无须,面相憨厚,语速很快,热情洋溢,给人很诚恳值得信任的感觉。由于他怀抱一大捧花而来,遭到女作家们的善意调笑,他似乎嘴拙不善反击,只是嘿嘿地乐,望之天真可爱。白忠德老师见到我也很热情,直呼“久闻大名”,我就惭愧了,我才真是混来的虚名。新书装帧精美,散发着类似竹林的甘甜与清香,返程途中我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这一读就来了兴趣,接连几天,得空就看,不禁刮目肃然起敬。

       首先从文采来说,完全不是我先前以为的浅显直白,而是充满清新优美的笔触,一望而知具备多年行文的素养。用笔熟练自如,整书虽然都是描写佛坪动物保护区内的熊猫、羚牛、金丝猴、野猪等,但是各篇独立绝不雷同,四季景物、时空转换的描写都各有千秋,读之让人浑然忘我,深临其境。

       第二他采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叉的方法,不光让故事真实可信,而且通过当地人的语言和叙述,让文章充满地域特色饶有趣味,并让读者更加了解动物所处的环境及与当地人相处的实际情况。这种写法,具有科普读物的真实客观性,避免了作者自己的主观议论,给读者更多思考余地。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根据作者多年实地考察大量采访的经验,倾注了大量心血,有独具特色的不可模仿性。它揭开了罩在佛坪动物保护区的神秘面纱,引领外界的人进入佛坪,了解佛坪,将佛坪的被保护动物,佛坪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当地人对这一切的态度及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方方面面地展示出来,使该书具有了史料参考价值。

    这本书之所以引人入胜,除了语言清新自然不故作深沉,故事新颖独特扣人心弦,它还有很浓的人情味在里面,人与动物皆个性鲜明。你看,他的笔下,杜鹃鸟叫的是“归-归阳”“豌豆花壳,豌豆花壳”;野猪得胜时欢呼声用“杭-杭-”;黑熊痛得“嗷-嗷”直吼;豺狼阴险而狡猾;虎威猛而悲凉;羚牛雄壮傲岸;金丝猴智慧尊长爱幼。人亦不同,有勇猛的有胆小的,有慈善的有贪婪的。常年生活在这里凭本事赚辛苦钱的导游,既有着带队的重要作用,又有与队员不同身份的微妙关系,在文中可见到互相依存却又不乏被取笑而引起的人性矛盾;既有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动物的爱心人士,也有黑心烂肺唯利是图的残忍之徒。

    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这个世界,我们与动植物生活在一起,恩恩怨怨,爱恨情仇,颇有点“近之不逊远之则怨”的意味。——啊不对!人固然需要动物,然动物未必需要人!虽然篇中不断写到救助野生动物的故事,不少野生动物也因此依赖上人,但是也多处提到动物的无奈与忧伤。我想,动物若会开口说话,定然要求远离人类,谢绝假惺惺的关爱,更拒绝伤害,沦为商品。这一点,我与白忠德老师的想法不谋而合,开始我在一些篇章里见有流露,到后来他甚至借用熊猫七仔的口气将这种怨气明白无误地表达了出来,语气之激烈不啻于未成熟的信口小儿,以至于让我这个日渐圆滑流于世故的人暗暗吃惊:这个耿直的家伙,不怕因此得罪人么?还有勇武之处:他敢于揭露现实中违法违规现象,将人与自然不和谐之音真实地袒露出来。从而接受媒体与外界监督,一定会对当地小环境造成影响。我佩服作者作为一个文人的担当,他不以自己在此地受到的尊迎为顾忌,不怕打击报复,凭着一腔做人的热情与胆识,敢说敢做,值得敬重!

    这些成为我喜欢上这本书的重要原因:作者诚实无遮,敢于在文中多次暴露出自己的性格特点。一为胆小。你看,听到有熊有豹,竟吓得不敢走了“原地腾磨”;见到小野猪正欲抱起细看,迎面遇上野猪妈妈阴森冷厉的目光,竟“下身湿湿的,裤子半天干不了”!读来令人莞尔,却真实可信。他不装,听到同伴在向导的帮助下看到了狼吃了“独食”,竟嫉妒得想要“掐死他”;听向导讲一些违反动物保护法的黑暗内幕,他转问别人:他不是胡说吧?是不是对超生罚款怀恨在心?他让向导放生竹溜,引起同伴对吃不成野生美味的失望,他的理由是“禽流感可怕得很,染上就得见阎王”,他说——我纯属信口开河,吓唬吓唬这帮馋嘴的家伙·····这些细节作者一一道来,并不怀有私心回避隐瞒,一个有着小缺陷小心思的普通人的形象在读者面前站立,一点也不崇高不深沉不优雅不大气,但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他的文字让人觉得可亲可爱了,跟他笔下的大熊猫一样有些笨拙,有些怯懦,却又不乏野性,质朴自然,以粗糙顽强的生命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的挤兑下,得以物种留存并因此弥足珍贵。

    也许,这就是白忠德文章的魅力以及他存在的价值。

    如今,白老师突然“红”起来了,不知何时,他的文章和名字频频出现在国内外各种报端媒体,访问量激增,一下子让白老师有些发懵,有些晕晕乎乎,我能感觉到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荣誉和冲击的猝不及防,还好,本色不变,他说“我一直是我,不会变的”。

    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十年磨一剑,白老师只是到了收获的时候了。他多年来埋首的艰辛,认真踏实的积累,都该获得回报。哦,我怎么忘了白老师还有一些“伟大”的事:他现在不是有些小小的名气了么?有不少慈善机构和个人冲着他来了,白老师自然而然地给他走过的一些贫困地区牵线搭桥,为当地人拉了不少赞助及捐款捐物。这是我从旁听来的,我觉得很自然,一点儿也不惊奇。我觉得他应该成为佛坪的代言人,为佛坪自然保护区做更多事情,我希望佛坪的动物们因他而得到更多关怀与真爱,那些真正为自然环境做出贡献的人因此得到更多的尊敬和热爱。——我是不是对白老师寄予的期望太重了?他不过是一介文人,他还有很多很重要的著述要出,单听他的《斯世佛坪》,我已经在期待了——一个人活得被人期待寄予重望,这该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了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在雨中歌唱
    • 下一篇:(散文)寻找我的稻田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