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 网站首页
  • 魅力长安
  • 长安人物
  • 映像长安
  • 长安旅游
  • 农家乐园
  • 长安教育
  • 本站动态
  • 长安开发
  • 长安文苑
  • 长安艺苑
  • 长安民俗
    • 话说长安
    • 生态长安
    • 科教长安
    • 文化长安
    • 历史名人
    • 文化人物
    • 政坛之星
    • 科教精英
    • 影视歌戏
    • 传媒新锐
    • 业界骄子
    • 根在长安
    • 秀美风光
    • 历史人文
    • 景象万千
    • 长安旧照
    • 旅游动态
    • 长安风景
    • 长安古迹
    • 乐在农家
    • 长安特产
    • 农家报道
    • 开心农场
    • 名店推荐
    • 农家人物
    • 特色美食
    • 农家特产
    • 院校动态
    • 重点大学
    • 民办高校
    • 职业教育
    • 中小教育
    • 幼儿教育
    • 编委成员
    • 顾问理事
    • 网站简介
    • 专题活动
    • 城市新貌
    • 乡村建设
    • 企业风采
    • 居家长安
    • 长安印社
    • 百姓热贴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 长安书坛
    • 长安画坛
    • 摄影天地
    • 艺术收藏
    • 筹建中...
    • 民俗文化
    • 七夕专题
    • 社火专题
    • 民间工艺
    • 何家营鼓乐

    栏目导航

    • 文友天地
    • 名家赏析
    • 三民说事
    • 凤栖杂集
    • 辛亥革命与长安
    • 何琼专题
    • 董颖夫《平民记忆》专集

    本月排行TOP10

    • 春日汉服秀定格古韵浪漫
    • 兰花寄养“开出”致富新路径
    • “魔法菜园”出圈记

    最新推荐

    • 西安市长安区区长张军
    • 中共西安市长安区委书记吕强
    •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
    • 宁夏音乐家协会会员刘耀光
    • 长安人网站创办十周年大型征…
    • (散文)潏河,我的母亲河
    • 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东峰
    •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长…
    • 深圳出任金融办主任何晓军
    • 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训练部副…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长安人>> 长安文苑>> 文友天地>> 范来利>>正文内容

    (散文)陈家岩.碾子爷

    作者:范来利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3日 点击数:

    长安蓝天交界处,有一条库峪河。河西首有“三佛沟”和“三岩头”。“三佛沟”沟自南而北是南佛沟、中佛沟、北佛沟,“三岩头”(长安县志上记作杓沟)自南而北是陈家岩、车家岩、孙家岩。这六个村子解放前均属引镇管辖。解放后,南佛、北佛(中佛并入北佛)、陈家岩归杨庄管辖。车家岩、孙家岩仍归引镇管辖。“三岩头”的“岩”,长安县志上记作“崖”,其实更为恰当。因为该岩陡峭,齐刷刷恐怕有十几米高,全是大小圆石挤压而成,站在岩头儿,不由人不股股欲颤,心惊胆寒。

    陈家岩面川背原,依岩成村。上世纪末以前,岩下沿河两岸是清一色的稻地,河中鱼游蟹爬,空中鹤翔鹂鸣,如锦如绣,如诗如画。岩上平畴如砥,土厚地肥,夏则麦浪滚滚,秋则绿野茫茫。半岩偏上有一二台儿,二台上有一条沿岩大路,把整村子的各家各户串联在一起。路西的民居大多沿路有房,房后有岩,岩上有窑。村中间一条慢坡道直通原上。坡道南是一缓坡,坡上有柏树数棵,树下有窑洞几孔。坡下路口南有一间土地庙,坐西向东。路北有一古槐,一搂多粗,主干已空,只剩下一副皮囊,拍起来还嘭嘭作响。丈把高处有一桶口粗的横枝,伸向东北方。这树看似颤颤巍巍,歪歪扭扭,却从未倒过。没有人知道是谁栽种,多大岁数,即使村中最老的老者也说,他小时候看见就是那个样子。   

    这里说的是陈家岩的老村遗址,新村在原上。

    庙南、槐北还有破烂陈旧的民房数院,除此之外大多是残垣断壁,杂木交错。树下全是半人深的蒿草。蒿草中间有一个碾盘子光洁闪亮。碾盘子半径四拃半,直径大约不足两米,厚不盈尺,当中有一十来公分的透眼。碾盘子上面,有一圈模糊不清的石刻文字。连续三次拜访,反复辨认,终于理出头绪,刻文为:“乾隆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由此,我清楚了该村至少已有二百六十一年以上历史,也引来了一段关于“碾子爷”的传说。

    大概碾盘自安好之后,就没挪过底窝。因在该村美家地盘,所以美家后人以及村中乡党便一代又一代传说:多少年前,美家出了个能行人。那人自然姓美,但名字无人知晓。只知道后人们称他为“碾子爷”,生卒年月,长相性格,没人知道。但人们知道,他在世时干了四件在今天看来也是大事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在他带领下,为这村弄成了一合碾子,解决了全村人的碾米,砸包谷问题。据说这沉重笨大的碾盘子来自南边十五里处的终南山虎峪(一说库峪口)。当时动员了全村的男丁,人手不够还请了北佛沟人帮忙。从碾盘中间的孔洞穿一圆木,前边牛曳,后边上坡人推,下坡人拉,全程由人掌舵。一天一里路,用了整整十五天才运到村里。当时村里的所有女人都做饭,用淘麦笼给路上送馍。当年乡间土路肯定崎岖坎坷,在没有政府组织的时代,能够完成如此艰难的工程堪称奇迹。第二件是,碾子爷还组织美户人家给本族住户两边建成了两堵大墙,北面的大墙上还安上了能进出马车的大门。第三件是,打了一架风车。第四件是,做了个水车。

    碾子解决了全村人的生活问题,大墙解决了本族的安全问题,风车、水车解决了生产问题。这四件事的办成,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在村中有极高威望,有极强组织能力,有聪明才智,有为本村本族不计辛劳谋事的平凡而伟大的形象,他比当时全村人都能,都行!

    “碾子爷”已经走了二百多年,不知道过了多少代人,这村的人仍然记着“碾子爷”。大墙不见了,风车、水车没有了,但碾盘子还在。乾隆时代有多少英雄豪杰,有多少达官显贵,可除了乾隆皇帝,现在的人还能知道谁呀?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跪拜在碾盘子跟前,向“碾子爷”致敬,并在夜深人静时写下以上文字,仅作纪念。

                                                                 2014年5月5日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小 大】【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 上一篇:(散文)这个“雷锋”没标签
    • 下一篇:(小说)歪打正着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2006-2022 陕西.西安.长安 长安人的网络精神家园. 备案序号:陕ICP备06013096号 All rights